【摘要】文章重點從以身帶袖、以袖練身、以袖練意、以袖抒情、情袖交融幾個方面闡述了水袖與古典舞身韻結合的價值。在闡述的過程中分別結合了古典舞身韻中的“律”、“勁”、“形”的藝術特征具體描述古典舞身韻與袖舞融合的價值。 【關鍵詞】水袖;袖舞;古典舞;身韻 一、以身帶袖、以袖練身、身袖融合 袖舞作為中國古典舞道具訓練的一部分,其根本追求是實現獨立性的舞蹈肢體語言的表現。袖既是服飾文化的表征,更是舞者身體的延伸和擴大。因此學習水袖時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袖是身體的延伸。中國古典舞水袖直接來源于戲曲舞蹈。但戲曲舞蹈的從屬性是在“唱念”的基礎上,為“唱念”服務的,而且由于行當的局限,他的動作相對來說比較小。如果拿到舞蹈里來就必須放大、放展。也就是動作的幅度要加大、加長,這樣就使水袖成為了身體的延伸。袖子的舞動態勢擴大并重視了手臂的語言,它通過身體的運用程序與意、氣、力的內在因素,將內與外有機的結合起來。所以水袖舞起來好不好看與身體關系很大,同時外部袖子也是由身體由低到高的傳導來掌控的,袖技、袖勢、袖勁、袖韻都是由身體各種協調配合后傳導到袖子而展示出來的。這樣就使水袖具有了旺盛的生命力,成為了身體內韻與外韻相結合的一部分。因此,在古典舞身韻身體所強調的內容在袖舞中仍然強調,并且是袖舞中極為重要的部分,也是水袖舞動的基礎。 1、古典舞身韻中的“律”與袖勢的融合 袖勢即袖子的動勢,是指袖在運動過程中所體現出的勢態與趨向。袖勢包括:外放動勢、內收動勢、三圓動勢和回旋動勢等。在古典舞身韻中講求欲上先下、欲前先后、欲左先右、欲右先左的動勢傳導原理,在“袖舞”中也同樣,只不過要比徒手身韻做得更大、更強烈,使袖子成為身體的延伸充分體現出來。如:上推袖。借身體的動勢來帶動袖勢繼續向下發展流動,直到袖子在空中形成一個凝住的瞬間并完成上推袖元素。這便是身體流動帶動袖子的流動,即袖勢中的外放動勢。可見在完成技巧時水袖也必須有自身的節奏和動勢,以便讓袖子的流動使身體變得更長、更展。 2、古典舞身韻中“勁”與袖舞的韻味 勁,主要是在完成袖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兩者的結合通常稱為袖勁。袖勁即袖的勁力,是指袖在運動過程中所體現出的力量感。這種力量感不僅僅是對袖子技術技巧起到輔助作用,還使動作更有張力,更有視覺上的震撼。它借助于身法的動勢和氣息的收放,以及發力的速度、幅度和部位的不同,可以使袖舞在連綿不斷的飛揚中忽輕忽重,忽疾忽緩,忽剛忽柔,疏密相間,起伏有致,不僅舞出了身法的韻律和節奏,還能表現出人物的各種性格和細膩情感。 3、古典舞身韻中“形”與袖技的意象 前面也提及過“形“就是形體的外部動作,一切直觀的外在的姿態,形形色色的、千變萬化的動作之間的連接,姿態與姿態的過渡,凡是一切看得見的形態與過程。“形”的規范是傳統審美觀念在形體運動中的標準與尺度。沒有“形”作為藝術表現和傳達的媒介,任何藝術的審美性都是不能存在的。古典舞身韻的教學中形態和姿態有云手、五花、大刀花、風火輪、鳥龍盤打、燕子穿林、青龍探爪等等,它們那豐富的身法性、鮮明的風格性是極富有表現力的。在袖技的表演中也是可以與其結合的。在第四屆CCTV舞蹈大賽頒獎晚會上,舞蹈《大羽華裳云裙水袖》驚訝四座。演員非常注重舞姿的美感和提沉等元素的運用,時而旋轉,時而跳躍,時而翻身,把舞蹈推向了高潮,營造了肢體語言無法觸及的意象。水袖有其特有的意象美,她時而舞鸞歌鳳、時而殘月落花煙重、時而花月影宜相照。它既能表觀“當肯嫁東風,無端卻被秋風誤”的自嗟自嘆,又能表現“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層雪”的雄偉、壯麗、豪邁的氣概。袖形與袖技亦是意念與動作的融合、亦是情感與意境的融合,它呈現出了袖舞剛柔并濟、兼收并蓄、流云似水、明朗開放的風格意象。但是在水袖的形態和技巧表演中要特別注意以下兩點: (1)動靜結合。雖然舞蹈都是在靜止的形態或姿態情況下,具備的自我審美意識與氣質。比如“剛勁而柔韌”,“挺拔而含蓄”這種矛盾而統一的審美意識。但是如果袖舞姿態只是一個個凝固不變的動作,它們是缺乏生命力的。如電影《十面埋伏》開首一場,章子怡與劉德華“以舞會武”,可進入新經典之列:劉德華用豆子擊鼓,章子怡揚起水袖鳴鼓,一靜接一動,將袖舞的妙曼與中國傳統武術力度鏗鏘融為一體,展示出了中國古典舞與中國袖舞和傳統武術的結合之美。這正是動靜結合所達到的出奇不意的效果的典范。 (2)掌握袖舞姿態與姿態、動作與動作的運動過程中所經過的路線和軌跡。“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袖舞藝術也有自身嚴謹的規范和規律的。只有清楚了袖子動作完成的軌跡,才會讓身體的用力恰當好處,才會對水袖信手拈來。 二、以袖練意、以袖抒情、情袖交融相結合的價值 所謂的以袖練意,以袖抒情,情袖交融就是古典舞身韻中“神”這一藝術特征與水袖的結合。“神”通俗講就是精、氣、神,是一種意念。“以一念代百念”,注意力集中,排除雜念,將全身心感覺投入動作中,才能表現為外部形態的生動,如果缺少這樣的內在意念、形象感,就像藝訣所說:“心里沒有身上白走。在身韻訓練中必須克服只滿足于外形的雕琢而不重視內在意念引導的傾向,要以意念帶動呼吸、帶動形體。袖舞也是一樣的。在身與袖的外在配合逐漸熟練并達到一定程度后,便需要逐步深入到內在的配合之中,進一步體會以袖練意、以袖抒情的內涵―――“意、氣、力”的結合,這是袖舞的訓練宗旨。古人云:“長袖善舞”(《韓非子鐰蠹》:“鄙諺曰:‘長袖善舞,多錢善賈。’此言多資之易為工也)。即通過水袖與舞者的協調統一,運用水袖那流暢、飄逸、灑脫來抒發情感,體現人物性格。使袖舞在古典舞身韻的“形、神、勁、律”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融合中顯示出它與眾不同的審美意蘊。 結語 綜上, 水袖不僅是一種獨具風貌的舞蹈樣式,而且貫穿了整個中國古代舞蹈的發展,充分而從容地體現出中國傳統的文化精神和美學思想。縱觀袖舞的發展進程,綜合其不同時期的表征特性,可見袖舞的總體印象:唯美性、表述性、寫意性、語言性。因此今天的水袖在舞蹈中的表現力更是豐富多彩的,表演和發揮的空間也是相當大的。它已經擺脫并超越了戲曲中行當表現特點人物的局限和動作的程式化,它可以表現它想表現的一切喜、怒、哀、樂世間冷暖。 唯一遺憾的是,今天水袖舞蹈不管從理論體系還是教學體系來看,都日趨完善和成熟,但是真正用袖舞表現人物情感和內心世界的好作品卻是少之又少。即使是有比較不錯的作品也是只體現了水袖舞蹈唯美性和寫意性的特點,沒有上升到更高的層次――語言性。而想作為真正的舞蹈語言表達人物情感還是需要我們不斷的發現和創新。袖舞的創作途徑和前景應該是寬廣的。而作為舞蹈藝術工作者更是應該進一步認識藝術觸類旁通的道理,在舞蹈的創作研究中汲取營養,滋潤自身,將水袖與中國古典舞身韻結合的價值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馮雙白.圖說中國舞蹈史[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王克芬.中國舞蹈發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3]王克芬.漫話中國“古典舞”[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2(4). [4]龐志娟.長袖善舞――淺談身體與水袖的關系[J].集寧師專學報,2007(2). [5]袁禾.中國舞蹈意象論[M].文化藝術出版社,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