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古典舞教學理論,分析古典舞教學中柔韌訓練的重要性,并且對柔韌訓練的技巧進行詳細的說明。 【關鍵詞】柔韌訓練 古典舞教學 重要性 訓練技巧 在古典舞教學中,必須要進行神韻教學課程,神韻就是身法和韻律,神韻課程中形、神、勁、律的學習,都對身體的柔韌性有較高的要求。舞者的身體柔韌度達到一定程度,才能把古典舞完美的演繹出來。如果身體的柔韌度不夠,極有可能把“舞蹈”演繹成“手舞足蹈”。進行柔韌訓練時,還要掌握一定的訓練技巧,這樣才能使訓練起到更大的效果。 1.古典舞教學中柔韌訓練的重要性 1.1 進行柔韌訓練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古典舞動作要領 古典舞動作要領主要有提、沉、沖、靠、含、腆、移這七個,古典舞首先注重舞者的動作與意念相互融合,再者強調所謂的“靜若處子,動若脫兔”意境,如果舞者沒有進行過良好的柔韌訓練,比如一些成年以后才開始學習古典舞的學生,對各項動作要領的領會也許足夠深,但他們卻很難把古典舞各項動作做到標準。在古典舞教學中,教師的要求一般是:干凈利落的完成快速動作;圓滑貫通的完成慢板動作。學生只有進行良好的柔韌訓練以后,才能更好地達到這一要求。 1.2 進行柔韌訓練可以為學習古典舞速度素質打下基礎 古典舞速度素質大體上和其他舞蹈速度素質要求一樣,速度素質第一是指舞者的思維反應速度以及動作反應速度;第二是指舞者的動作速度,也就是舞者完成一個舞蹈動作的速度;第三是舞者的移動速度,也就是舞者在一定時間內快速移動的速度。進行古典舞學習,學生必須要掌握速度素質。在表演古典舞時,舞者的這一素質一般體現在對舞蹈音樂的反應上,速度素質好的舞者,他的動作反應有的時候甚至比其思維反應要快,這是因為他長期進行良好柔韌性訓練的結果。由此可見,進行良好的柔韌訓練可以為學習古典舞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1.3 柔韌訓練可以提高古典舞教學的質量 古典舞教學中,縱觀絕大部分優秀的學生,他們可能缺乏音樂天賦,也可能對音樂知識學習不夠完善,但是他們的身體柔韌性都非常強。在古典舞教學中,聲韻課程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聲韻課程中,學生的核心訓練就是柔韌訓練。因此,柔韌訓練可以保障古典舞教學的教學質量。 2.柔韌訓練在古典舞教學中的訓練技巧 經過長期的古典舞教學經驗總結,得出古典舞教學中柔韌訓練的幾點技巧: 一、在進行柔韌訓練前,要做相應的準備工作。一般指的是在深呼吸使腹部鼓起后,從頭部開始,到腳掌結束,將全身的肌肉簡單活動開,也避免訓練中拉傷。訓練前準備工作一定要做,時間大約十分鐘左右為宜,時間過短則身體肌肉沒有完全蘇醒,時間過長則會消耗過多的體力,不利于后面的柔韌訓練。 二、要注意訓練量適當,循環訓練。在柔韌訓練時,不能讓學生過分的追求爆發力,過度的消耗體力,在訓練前期,進行少量的訓練,再根據學生的訓練進度,逐漸的加大訓練量,當然也要根據學生個人的身體承受能力來分別對待。柔韌訓練還要循環性的進行,避免某項訓練一直不練,身體的柔韌性降低。 三、在柔韌性訓練時講究動靜結合的方式,但是動作靜止時間不宜太長,一般10秒左右最好,靜止拉伸身體肌肉后,停頓幾秒,再進行動態訓練。 四、進行全身柔韌性訓練,切忌單單訓練身體某一部位的柔韌度,這樣就會使身體顯得很不協調,跳出的古典舞也就會失去應有的美感。 五、對于訓練中,學生一旦發現自己身體出現問題,就要馬上停止訓練,向老師說明并找出原因,改變訓練方式或訓練量,直到身體能夠適應。 掌握正確的柔韌性訓練,可以使學生的肌肉、韌帶、肌腱等的伸展性大大增強,也能避免學生在訓練時造成身體損傷。 3.總結 柔韌訓練是古典舞教學的基石,提高學生柔韌訓練的質量,可以有效地提高古典舞的教學質量。在進行柔韌訓練過程中,掌握正確的訓練技巧,可以降低訓練難度,避免訓練時身體受到損傷。 【參考文獻】 [1]王喜偉. 對中國古典舞柔韌問題探析[J].文教資料,2011(19):99-100. [2]鄧小晶. 淺談中國古典舞“剛”與“柔”的訓練——淺談中國古典舞的柔韌素質及爆發力訓練的關系和施教方法[J].金山,2012(7):77-78. [3]劉穎. 淺談柔韌訓練在古典舞教學中的作用[J].文藝生活. 文藝理論,2013(7):125-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