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網(wǎng)訊 (記者古麗米娜·依力哈木 實習(xí)生趙珺報道)在“刀郎故里”新疆阿瓦提,84歲的艾買爾·夏地和85歲的老人一生都活躍在各種場合的麥西熱甫上,用舞蹈詮釋著刀郎人最深層的精神坐標(biāo)和對生命的敬畏。 舞了半個多世紀(jì),作為新疆阿瓦提縣“刀郎民間藝術(shù)團”的成員,兩位老人在當(dāng)?shù)氐独晌幕l(fā)展的里程碑上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5年1月17日、21日,他們先后謝世,相約天國再舞刀郎。 刀郎舞蹈融入血液 極具地域特色的刀郎文化,積淀著刀郎人對世界的認(rèn)識和感受,反映著基層人民最真實的生活狀態(tài)。 艾買爾的技藝是從小跟著長輩參加各類麥西熱甫自學(xué)來的。一跳一輩子,刀郎麥西熱甫舞蹈就在不經(jīng)意間融入了他的血液。 艾買爾的現(xiàn)任妻子哈孜亞汗已經(jīng)跟他生活了6年,對于丈夫?qū)Φ独晌幕脑忈專中蕾p。“我和他相識就是在一場麥西熱甫結(jié)束之后。”2月8日,哈孜亞汗在電話中說,盡管當(dāng)時艾買爾雙鬢染霜,但他目光炯炯的精神勁與年輕人沒什么兩樣。 斯拉木則出生在一個刀郎麥西熱甫世家,他們祖上三代都是跳刀郎舞的藝人。 老人的兒子阿巴斯·斯拉木在電話中告訴記者,父親從小跟隨家人四處演出,到底是什么時候?qū)W會整套舞蹈動作的,父親也記不清了。 “父輩們四處演出,最早的時候報酬就是一些食物和布料。”阿巴斯說,刀郎麥西熱甫是他們那里慶祝婚慶或農(nóng)閑時的主要娛樂方式。“小時候我覺得父親的舞蹈只是他表達情緒的方式,跳這種舞也不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多大的改變。直到前幾年,大家慢慢關(guān)注到木卡姆和刀郎文化,我才意識到父親和艾買爾叔叔的堅持是多么了不起,我為他們自豪。” 斯拉木的妻子阿麗米汗也是刀郎麥西熱甫舞蹈的追隨者,兩人就是在演出中相識相戀的。阿麗米汗說,斯拉木此次“離開”是因為去年12月底的肺部感染,艾買爾則是因為冠心病。兄弟倆“斗”了一輩子,如今“走”了也是一前一后…… 因舞蹈結(jié)為兄弟 刀郎舞是反映刀郎人狩獵過程的民間舞蹈,形式粗獷豪放、節(jié)奏深沉,所有動作都是勞動過程的形象化。舞蹈中有大量圍圈旋轉(zhuǎn)的動作,誰旋轉(zhuǎn)的時間最長還能不暈不倒不咳不喘,民眾就會推舉誰為“舞王”。艾買爾和斯拉木,在角逐中相識,由對手變成朋友,,共同坐上阿瓦提“刀郎舞王”的寶座。 新疆阿瓦提縣外宣辦主任王國純與兩位老人相識已有10年,在8日近30分鐘的電話交流中,王國純共嘆了12次氣。電話中他遺憾地說:“如果你看過他們的表演或照片,會被快樂和幸福包圍,現(xiàn)在很難有人能跳出他們那種感覺了。” 新疆阿瓦提的刀郎麥西熱甫舞蹈與南疆其他地區(qū)不同,其他地區(qū)是在平原上跳,動作舒緩、柔和。而阿瓦提是在山林里跳,動作遒勁、簡潔、流暢、節(jié)奏感強。 “他們的舞蹈動作以反映狩獵、生產(chǎn)和豐收后的喜悅等場景為主。”王國純說,因為和生活勞動關(guān)系密切,所以容易讓人在精神上得到滿足和共鳴。在以前的采訪中,他們常會忘情地從沙發(fā)上站起身,哼著音樂、抖動雙肩,模擬獵人撥開草叢尋找獵物,農(nóng)民揮動鐮刀收割等生活畫面。 作者:古麗米娜·依力哈木 趙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