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歌舞團原創作品男子雙人舞《蒲公英》 編導:羅 麗 演員:王佳俊、侯騰飛 榮獲第六屆華東專業舞蹈比賽 創作一等獎、表演一等獎 社會生活是舞蹈的源泉——《蒲公英》賞析 (上海師范大學舞蹈系12級 張思逸) 蒲公英給人一種堅強凄美的感受,人們常用“漂泊無根的美”來形容此花無私奉獻的品格。,上海歌舞團創作的《蒲公英》,不僅表現他在天地間飄蕩飛翔,更呈現給觀眾一種大自然生物的偉大,沒有結局的愛卻依舊充滿朝氣堅持,寄托著對幸福生活理想的向往希望。這是一個通過花來擬人化的舞蹈作品,因此它絕對不是一個對自然景物純客觀的模擬,而是借物抒情。,它和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反映著人們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實質上是對社會生活的反映。 在中國舞蹈的創作歷程中,社會生活類題材數不勝數,例如舞蹈家戴愛蓮創作的《荷花舞》,表現出一種大自然的恬靜、秀麗、純真的美,寄托著對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就賦予它以更為深刻的含義,具有了明顯的社會生活內容。又如《孔雀舞》,在傣族人民的觀念中,孔雀不僅是美麗的鳥,同時它象征著吉祥,它會帶給人類幸福歡樂的生活,用它來表達自己對美好生活的理想,同時典型的表達傣族婦女那種端莊、溫柔、含蓄、熱情的性格特征,抒發著傣族人民的思想感情。從上,舞蹈和社會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舞蹈編導需要睜開一雙能夠捕捉識別生活中細微的小事物來有所感悟,在題材選擇、結構布局上張開舞蹈形象思維的翅膀,用舞蹈藝術來表現生活的規律行事。 作品《蒲公英》作為一個抒情性的現代舞蹈。以鮮明、生動的舞蹈語言把作品發揮的淋漓精致,優秀的抒情性舞蹈既帶有舞者的個性特征,又概括了時代和人民群眾普遍的情感特色,是個性與共性的統一,從而能喚起廣大觀眾的情感共鳴,這點它做到了。作品是由兩男子組合舞蹈,俗稱男子雙人舞。這個舞蹈舞者都以上身搖擺為主要典型動作來模仿蒲公英在空中飄蕩的情形,動作輕柔中帶著韌性,動作的連接十分順暢,例如三度空間到一度空間的轉換,以一個簡單的跳落躺地作為連接,簡單又不會覺得格格不入。舞者通過綿綿不斷的內在充滿力量的質感動作表現出蒲公英堅忍不拔的品質。恰好也透露出蒲公英的外表柔弱,但內心無比堅強的狀態。 整個舞蹈兩舞者的配合描寫了蒲公英的生長歷程,從生根到飄落后四處播撒種子又繁衍下一代的凄美過程。以傳統的ABA形式出現,一個完整結構的獨立作品呈現,擺脫了古典芭蕾過于僵化的動作程式的束縛,以合乎自然運動法則的舞蹈動作,自由的抒發人的真實感情。輕柔而矯健的舞蹈和造型從側面展示出舞蹈主題,兩人舞蹈動作中的情感交流讓我印象頗深,托舉,兩人肢體上的接觸,從兩人情感交流出發,而不是以個人的動作來表現動作,這樣更能感人.舞蹈中有很多的跳,躺,轉,可能這些都是些連接動作,但無一不表現人物情感,可能是對未來理想的無奈糾結,對生命短逝的感慨,對愛的渴望等等…… 舞蹈的作品的音樂來自于歌手周迅的《飄搖》,正好體現蒲公英在天空四處隨風飄得狀態,以舒緩優雅為主要情緒格調,歌詞與舞蹈主題結合默契,歌詞反映了蒲公英的處境,如“我飄啊飄你搖啊搖,無根的野草”在次突出蒲公英無根的短暫的愛,在漂泊中得到自我釋放解脫的情懷。這次《蒲公英》能夠拿到編創以及表演一等獎,我認為最大的原因就是編導以現實社會生活作為題材,更能貼近觀眾的心情,從生活獲取資料來反思倡導向蒲公英一樣,無私奉獻堅忍不拔的毅力,寄予了人的思想感情,反映人類對生活的感受,對當今人類的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