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魂》的創作初衷,是想表達人類與大自然的和諧共生,人類對大自然所作出的奉獻,一種大無畏的精神。現在國際上新創的芭蕾舞劇很多,但是很少有芭蕾舞劇能夠達到這么高層次的精神境界。聽到馮團提出這個想法的時候,我很感興趣。我覺得這部芭蕾舞劇中對于人類的啟發和精神的錘煉都是很有藝術價值的。 藝術來源于生活。所以,我們第一步就到了故事原型徐秀娟的老家齊齊哈爾采風,去看了她曾經生活的環境,看了鶴的放飛,觀察鶴的習性,在親身體驗中感受著她的故事。這種生活的體驗對我身心的刺激和創作的來源都是相當有價值的,為我們后期的創作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關于這次《鶴魂》的創作,是大家思想的集中匯聚。這次的編創團隊是一支年輕的隊伍,這是非常棒的一個決定,年輕人有充分的活力和精力。大家的合作特別單純、坦誠,互相理解,相信對方,我覺得這是很有精神價值的一次合作。所以,在這樣一種氛圍中,我和編創隊伍中任何一個人的合作都是相當愉快的。 目前距離《鶴魂》首演還有一個月的沖刺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我們所要做的是細致地打磨和藝術造詣上的推進,力求將每一個舞段最好的狀態呈現給觀眾,讓整個舞劇以最佳的方式呈現在舞臺上。 在《鶴魂》的舞蹈語匯中,比較有特點的就是中西合璧的創作方式。因為我和張鎮新都是中國古典舞出身,我畢業之后在中芭工作了4年,后來去了美國,至今在美國16年。在這16年中,我跳過、也學到了很多不同編導的東西。所以,我本人的編創風格是中西藝術的合并。因為我和張鎮新有共同的舞蹈語言,所以我們合作很愉快。 《鶴魂》的亮點在于,雖然講述了一個中國的故事,但這是一部和世界接軌的芭蕾舞劇。這部舞劇如果在國際上演的話,西方人也會很容易接受。作為一部中西合璧的芭蕾舞劇,我希望《鶴魂》能夠成為搭建中西藝術的橋梁,能夠把中國的文化展現給西方觀眾。對于西方人來說,他們既可以從《鶴魂》中看到中國的文化,也可以看到西方的藝術元素。所以,我希望《鶴魂》不僅僅是一部激發人類靈魂的贊歌,同時也是一部能夠對中西文化的結合有所啟發的作品。 采訪、文字整理:邱爽/審稿:孫元娜/攝影:時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