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種舞蹈叫‘新疆舞’,可觀眾們都習慣這么說。”前天晚上演出開始前,在國家大劇院小劇場的化妝間里,新疆舞蹈演員古麗米娜一邊吃著烤羊肉就馕,一邊等著造型師為她編辮子,還不時與記者交流著,“新疆現在生活著47個民族的同胞,其中人口眾多的有13個,每個民族的舞蹈都不同,我希望能讓更多觀眾了解。” 前晚,作為國家大劇院和中國舞協“中國舞蹈十二天”——青年舞蹈家展演計劃項目之一,由古麗米娜領銜的民族舞蹈晚會《古麗米娜》在國家大劇院亮相。維吾爾族、哈薩克族、蒙古族、烏孜別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舞蹈在舞臺上競相綻放。可古麗米娜還不滿足,“還有塔塔爾族的舞蹈我也特別想帶來,但與我合作的演員的檔期不行,沒能成功。” 說起各民族舞蹈的特色,古麗米娜如數家珍,“蒙古族舞蹈的動作多模仿大雁,不過我們新疆的蒙古族聚集地庫爾勒是天鵝的故鄉,所以那里的蒙古族舞蹈也常常模仿天鵝。”這也就有了古麗米娜和搭檔的雙人舞《天鵝》。生活在帕米爾高原上的塔吉克族,被稱作新疆大地上距離太陽最近的民族。而他們的生活環境異常艱苦,古麗米娜就舞起一支《太陽公主》,借助塔吉克族石國公主的傳說,表現太陽對遍布石頭的帕米爾高原的熱愛。 古麗米娜曾是2014年浙江衛視真人秀節目《中國好舞蹈》的全國總冠軍。她當時是金星戰隊的成員,此次能參與“中國舞蹈十二天”項目,也是由于金星的鼎力推薦,甚至此次演出每個節目的出場順序都是金星幫忙確定的。在金星的安排下,開場舞過后古麗米娜就獻上了自己的成名作《鈴鐺少女》。2006年,古麗米娜憑借這個作品,在第八屆“桃李杯”舞蹈比賽上摘得民族民間舞青年組銀獎,也從此奠定了自己的風格——將民族舞與現代舞適度結合,通過快速并且干凈利落的肢體語言,帶來不同于以往的節奏感。在極具民族風情的音樂中,古麗米娜時而雙膝跪地疾走、時而獻上一連串炫技式的疾舞,然后又踩著節奏驟停,快與慢、動與靜相得益彰,讓傳統民族舞變得更有動感。 不過,這種風格讓她吃盡苦頭。同樣跳上兩分鐘,古麗米娜付出的體力消耗是傳統舞蹈的數倍,“所以我得大量吃肉”。古麗米娜憨笑著,又送了一塊烤羊肉進嘴,另一只手還從一個裝滿蜂蜜冰糖的小盒子里抓起滿滿一把糖塊,放進熱水杯。“我總感覺想喝甜水,大概是身體在發出信號,需要補充能量吧。”而且,古麗米娜的身高只有1.65米,相對于舞蹈演員的基礎身高1.68米還矮了一點點,這也要求她必須要在舞臺上展現出異于常人的爆發力。“剛開始的時候也有人覺得這種風格不是很好,可我堅持到現在,大家都很喜歡。”古麗米娜說,在今年初的“中美舞林對抗賽”上,她以同樣風格與全國機械舞冠軍楊文昊的合作,就贏得了中美兩國觀眾的認可。這讓她更堅定,只要用心,一定可以把帶有當代感的民族舞廣泛傳播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