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暖香小筑)楊麗萍為愛徒楊舞精心打造的舞蹈,將舞蹈動作與女性身體的曲線美集中于舞者手部與上半身腿部是荷葉,腰部當花梗,手部是花瓣,扮演的正是佛教中的蓮花度母。在造型上借鑒了觀音的設計,手部動作則借用佛家手印,手心處亦各印一只單眼,“寓意人干干凈凈來到世上,睜開眼也要以純潔之心看待世界。”祥和、光明、純潔、自在,意境里是止不住的女性的嬌媚和東方美。 楊麗萍幕后剪輯八小時 以“蓮”為主題創作,是楊麗萍思忖了多年的一個舞蹈計劃,但此前她從未有機會將其完整搬上舞臺。今年,楊麗萍擔綱了2015北京衛視春晚歌舞類節目導演,其為愛徒楊舞量身打造的獨舞《蓮花心》,也成為北京衛視春晚最受矚目且飽受好評的舞蹈節目。“蓮花是中國文化的一種象征,寓意祥和、光明、純潔、自在,蓮花的輕盈也讓人聯想起女性的嬌媚。在春晚上跳蓮花舞,會給人祥和之感。”楊麗萍如此解釋創作初衷。 圓月當空、綠葉掩映之中,蓮花度母從天而降,紅蓮隨舞次第綻開……楊舞身著肉色彩繪緊身衣亮相,腿部是荷葉,腰部當花梗,手部是花瓣,扮演的正是佛教中的蓮花度母。作為觀音淚水的化身,度母在造型上借鑒了觀音的設計,手部動作則借用佛家手印,手心處亦各印一只單眼,“寓意人干干凈凈來到世上,睜開眼也要以純潔之心看待世界。” 編舞時難度何在?“都挺難的。”楊麗萍坦言,比如舞者化妝如何隱約表現蓮的意向,又不太寫實,手指甲如何設計得有美感又不妨礙跳舞,“有很多人一起動腦筋。”舞者將腳部固定于層層荷葉裙中,上半身自由蜿蜒飄飄欲仙的舞步設計,楊麗萍研究了數年之久。早在《云南印象》創排初期,她已開始嘗試人體的傾斜,超出人體的縱向常態,營造“仙氣”感。她不愿過多透露如何完成這些高難動作,只說設計了一個小裝置協助舞者,“這個裝置我們要保密,到現場都會藏起來。” 因為是先期錄播,《蓮花心》的最終呈現是楊麗萍看著導演一個個鏡頭剪出來的,歷時八小時之久。“有些動作在舞臺上太細微,觀眾看不見,必須調整現場拍攝的素材。”楊舞為此上臺表演了兩次,剪輯時,楊麗萍像連環畫般將每個分鏡畫出來,以便觀眾看到舞者冥想、蓮花待放等細微狀態。原本導演組只給了四分半鐘時間,最終演出時長卻是六分半,“總導演都要崩潰了,他覺得太長了。但我們身邊的工作人員都覺得美,沒看夠。”楊麗萍笑說,“這支舞大概創了歷史新高,從沒舞蹈能在春晚上占這么長時間。” 揮之不去的東方氣韻 熟悉楊麗萍舞蹈的人,都說《蓮花心》眼熟,一眼就能摸出楊麗萍的風格。這種眼熟,在于《蓮花心》與楊麗萍的代表作《雀之靈》、《孔雀》、《月光》一樣,將舞蹈動作與女性身體的曲線美集中于舞者手部與上半身,意境里也是止不住的東方美。但《孔雀》帶了動物的靈性,要用雙手的捏合扮孔雀頭,模擬孔雀展翅和開屏;《蓮花心》則意在表現植物的靈動,需用手部模擬蓮花含苞待放等狀態。兩者手形、手勢上均有不同。 楊麗萍并不諱言這種熟悉感。她坦言《蓮花心》“非常像我”,而她喜歡的始終也是東方身體的運用。“一直以來,我覺得自己很東方,身韻、審美有東方印記,有少數民族印記。這是我的肢體符號,自帶 楊氏 特色。”楊麗萍解釋,“楊舞第一次參加如此重大的舞臺演出,我傾向于設計她最熟悉的肢體運用,短時間內不可能做太大改動。舞蹈中涉及的佛教手印、法輪,也必須用東方的肢體語言呈現。” “跳得太靈巧,會給人孔雀的錯覺,跳得太死,又沒有賦予植物應有的生命力,其中的分寸把握很重要。”云南姑娘楊舞跟隨楊麗萍十年有余,楊麗萍的成名作她跟著跳了個遍,被外界譽為楊的接班人。她將這支獨舞當成一種“修行”,“其他舞蹈可能會要求舞者有高低起伏的情緒變化,《蓮花心》卻沒這么激烈,這和蓮花的淡泊心性相關。舞者的心態要跟著放平和。” 得益于長期的孔雀舞訓練,《蓮花心》的高難技巧對楊舞來說倒不成問題,跳好的關鍵在于擺正“心態”,能“走心”,“這支舞不是要玩外在的技巧,更考驗的是人心,如何把蓮花的祥和與純潔體現出來。舞蹈學起來很快,但要跳好很難,跟人的閱歷有很大關系。” “她跳舞刻苦、專注,這種狀態跳蓮花度母讓人覺得有把握。”楊麗萍習慣用“十年磨一劍”形容徒弟的刻苦。她說了一個細節:《蓮花心》先期排練時是在只有5攝氏度的天氣里,楊舞常需光腳在完全不適合跳舞的玻璃地板起舞,地面滿布了電線和干冰帶來的水汽,“換我都不知道摔倒多少遍了。她能排除一切困難靜下來跳,真的挺不容易。” 《蓮花心》一出,網上贊美與慨嘆之聲齊飛。有人評價楊舞舞姿靈動,似妖又似仙,予人妖魔共生之感;也有人挑剔楊舞跳得雖精致,卻少了畫龍點睛的味道,或者說閱歷帶來的頓悟,有妖性無禪意,比之楊麗萍的《雀之靈》少了擊中人心的溫柔一擊。 “我在她這個年齡,還沒她這么好的狀態。”楊麗萍回憶說,她第一次參加舞蹈比賽跳《雀之靈》時,正處于楊舞現今的年齡,“《蓮花心》對她也是一種鍛煉,更需要人成熟了之后來演繹,需要對生活的積累,對內心的一種關照……舞者最好的狀態應該是40多歲,她還年輕,她現在只有十年經驗,要等。這支舞講的就是祥和、美好和寬容,我希望這種觀點也能放在對年輕舞者的鼓勵和培養上。” “跳得太靈巧,會給人孔雀的錯覺,跳得太死,又沒有賦予植物應有的生命力,其中的分寸把握很重要。”——楊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