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誠淵 ================== 最近這段時間,我養精蓄銳,準備在1月底用10天時間,以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的舞者們作為班底,拍攝一部舞蹈電影。 舞蹈電影一般可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是商業性質的舞蹈電影:這類商業性舞蹈電影主要是以表達情節為主的故事片,卻點綴以各式各樣的舞蹈場面,其中又可以細分為三個品種: 1:有關舞蹈的人和事為題材的電影 在電影中,舞蹈是帶動劇情發展的重要元素,比如《周末狂熱》Saturday Night Fever 描寫年輕人在周末派對里的醉生夢死,因此在迪斯科里那種沒有明天的狂歌熱舞場景,必不可缺;《名揚四海》Fame 是關于在表演藝術學校內學習的年輕人,他們充滿理想,又對前途感到彷徨,便自然以歌以舞來表達內心世界;《舞出真我》Step Up 表現年輕人街頭以舞會友,為了展示自己的價值,便需要在鏡頭前大跳街舞;《黑天鵝》Black Swan 糾纏于芭蕾舞演員的內心和真實世界,因此電影中的芭蕾和現實生活場景彼此交融。許多我特別喜歡的舞蹈電影,因為劇情內容跟自己的生活緊密相扣,更每每讓我看得揪心,比如《跳出我天地》Billy Elliot 刻畫一個男孩如何克服心理障礙,勇敢學習別人認為是沒有前途的芭蕾舞;《白夜逃亡》White Night 中,我的偶像巴里舒尼科夫Baryshnikov飾演一位為了自由的現代舞而寧肯叛逃祖國、投奔西方的蘇聯芭蕾舞者;《轉捩點》Turning Point 呈現舞臺上和舞臺下的殘酷,年華消逝的舞者們如何面對衰老、嫉妒、孤獨等情緒。香港去年也出品了一部以年輕舞者擔綱主演的電影《狂舞派》,出乎意料之外地叫好又叫座。在這些電影中,大段以MTV式快速剪輯手法呈現的舞蹈,被加插在極盡煽情能事的文藝劇情之間,足以讓觀眾蕩氣回腸之余,又目不暇給。 2:改編自百老匯歌舞劇的電影 在紐約百老匯Broadway和倫敦西區West End大亨們的操作下,百老匯歌舞劇把舞蹈、音樂和戲劇完美結合起來,一直是商業娛樂項目中,最吸引觀眾眼球的產品。歌舞劇的題材大部分與舞蹈無關,可是聰明的編劇和導演總能找到可供歌舞的情景段落,讓演員們在舞臺上盡情地載歌載舞,可說是極盡視聽之娛。歷史上許多成功的電影便改編自百老匯歌舞劇,讓我印象深刻的有《西區故事》West Side Story、《窈窕淑女》My Fair Lady、《仙樂飄飄處處聞》The Sound of Music、《俏紅娘》Hello Dolly、《歌廳》Cabaret、《油脂》Grease、《平步青云》A Chorus Line和《芝加哥》Chicago等,其中的舞蹈場面,堪稱電影史上的經典。 3:印度寶萊塢歌舞電影 印度電影制作非常蓬勃,國內電影市場龐大,規模僅次于美國的好萊塢,所以其別樹一幟的舞蹈電影,又被稱為寶萊塢電影。雖然近年市場老二的位置讓位了給中國,但寶萊塢的影響力卻是潛藏深遠。其實寶萊塢中的歌舞,有個更貼切的形容詞,便是‘無厘頭’。往往電影中男女主角正在情深表白,突然齊齊勁歌熱舞起來;又或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可以吃成一頓歌舞大餐。總之在寶萊塢中,一切劇情不用邏輯,只要覺得需要歌舞,便可以唱歌跳舞。好萊塢的電影受寶萊塢的影響,也有許多‘無厘頭’歌舞電影,比如近期非常賣座的《歌舞青春》High School Musical系列電影中,一群中學生動不動便唱起歌、跳起舞來,只不過影片中全是帥哥美女,充滿青春氣息,觀眾覺得好看得眼花繚亂,才不會計較那些舞蹈跟劇情有什么關系。咱們香港電影界永遠的周星馳,在他最成功的一部電影《功夫》中,便把這種寶萊塢式的‘無厘頭’舞蹈玩得淋漓盡致;相信大家對電影中由馮小剛領導的黑幫大佬們,在欺壓老百姓窮兇極惡之際,無端跳起一段樂翻天的‘斧頭舞’,一定記憶猶新。 當然,我準備拍攝的另類舞蹈電影,和上述三大商業類型的舞蹈電影,沒有任何關系,有機會再慢慢向朋友們推薦介紹。 電影《周末狂熱》海報 電影《名揚四海》海報 電影《舞出真我》海報 電影《黑天鵝》海報 電影《跳出我天地》海報 電影《白夜逃亡》海報 電影《轉捩點》海報 電影《狂舞派》海報 電影《西區故事》海報 電影《窈窕淑女》海報 電影《仙樂飄飄處處聞》海報 電影《俏紅娘》海報 電影《歌廳》海報 電影《油脂》海報 電影《平步青云》海報 電影《芝加哥》海報 電影《歌舞青春》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