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人類是太孤獨了!不然為什么自古世界上許多民族就有飛離大地,奔向月亮,穿越太空的夢想?也許中國人的生活是太熱鬧了,不然為什么在神話里把月宮想象成有美人玉兔,令人神往,同時又寒冷清寂,望而卻步?中國的后羿嫦娥神話中,把背著后羿偷吃了長生不老藥的嫦娥發配到月亮上,從此喝吳剛桂花酒,吃玉兔不老長生藥,跳寂寥廣寒舞;而后羿則孤單地留守大地,雖辛辛苦苦地射下過九個毒日,生活中卻再也沒什么美妙精彩的后話。神話是人類歷史向藝術過渡時留下的印記,它生動鮮活又常常難以理喻,布滿費解的盲點。 如今,人類的科學已讓人登上了月球,踏進了太空。通過航天飛機上的照相機,我們的視線不只是從大地仰望夜空,更能從太空俯視地球,科學登上了運載火箭,奔到了神話中的地方,卻遠離了神話本身;月亮在過去激發了多少文人雅士情思玄想,當月光照在床前,人會低頭思念遠方的故鄉;而如今高度發達的網絡通訊能立時將這份幽情化為烏有;中秋節時人們會抬頭賞月,但還有多少人會聯想到嫦娥后羿,會對孩子們說月中的桂樹和搗藥的兔子。如果說神話已被科學層層拆穿了,那神話是否還包含著現代人所需要的精神資源?畢竟,人類祖先遺留的神話之所以傳承千百年,在于它敘事中真實性和抽象性的糾結,這種糾結像一個巨大的迷宮,讓那些真正對文化、對藝術情有獨鐘的人所迷戀所執著地追想和表現。 在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場上演的由澳門青年舞團演出的原創舞劇《奔月》,就是一出當今現代藝術家對古老神話的全新解讀。 《奔月》一開場,看不出任何具象的文化痕跡。枯木垂直,滿布皺褶的一輪圓月高懸,一群充滿集體崇拜情緒的男女在月下跳起了拜月之舞,就在這群蕓蕓眾生之中,一對男女漸漸游離出了人群,表現出他們特殊的愛情關系。從女主角的頭飾隱約可見一絲古意,而男主角赤膊上身,可被理解成任何時代任何民族。全劇共有七個段落:月亮的崇拜、人世間(一)、月亮的誘惑、人世間(二)、月亮的撫慰、人世間(三)、奔月。自始至終,觀眾找不到一個具體故事的情節和細節,看到的是一段又一段清晰、流暢的舞蹈,它在七段的結構中,在造型獨特的雙人舞和編排新穎的群舞之間,常常穿插三人舞、四人舞、六人舞等各樣舞段,這使得全劇疏密相間,有重彩之點,也有留白之處,同時又一氣呵成,飽滿而緊實,幾乎所有的舞蹈語匯都是從未見過的新鮮而清澈,有一種說不出的優雅氣質和現代意味。盡管劇中沒有一處交代什么事情,但還是讓人看懂了一個隱藏其中的人物關系和群體關系。女主角是那個向往月亮追求理想的嫦娥,同時被編創者賦予了人類文明先驅者的秉賦,而男主角似乎是保守世俗的后羿,群舞則表現各個不同境況中人間世態的表征和月亮性情的外化。女主人公最后排除萬難也要奔向那理想之地——月亮,即使遭到強烈的環境壓迫也萬死不辭。正像編創導言中所說:“人類在此岸世界對彼岸世界的探索和追求,是激勵人類不斷進步的永久動力。先驅者永遠是孤獨的,要忍受被誤解、被疏離、被視為異端而驅逐甚至犧牲的境遇。”這些意象在舞段中都有清楚的表現。 舞劇《奔月》表達的理念是一種形而上的哲學見地,它擺脫了對神話故事表層的敘述和表現,直接觸及到故事背后的哲學思考。以月亮(彼岸世界)和人間(此岸世界)的相互比照的結構方式;以色彩鮮明、對比強烈的舞段完成主題的表達,使舞劇回歸到舞蹈的本體,更充分地發揮舞蹈藝術的特長,用該劇藝術總監、創意結構和編舞應萼定的話說就是:以舞蹈的本體找回舞蹈的自信與自尊。 無論有多深刻的哲思理念,對舞蹈來說,必須要有恰切的形式載體。舞劇《奔月》的思想內涵是從神話中提純而出的,這種提純非具備的哲學思維和文學修養而難為,而將提純出的抽象精華再給予舞蹈的外化,更是非有過人的藝術功力所不能夠。本劇始終給人一種超越一切之上的空靈、空寂和空明的凌霄之感,高懸在天的明月,忽而推入眼前,忽而推離而去,變換的月亮距離,不同的場景于無形中出現。在跟世俗抗爭中倒下的女主人公,得到了來自眾月亮仙子的撫慰和救贖,她們從月亮中緩緩流出,她們皎潔的身影、曼妙的舞姿,她們的動律中流暢出的大自然的包容和純凈,不僅讓女主人公決志,更讓觀眾感動。 讓人更感動的是,這樣一出如此至純至理的舞劇,這樣一個打破舞種風格限制,剝離神話故事情節,用純抽象舞蹈的語言講述往常舞蹈難以實現的詩意和哲思的作品,是應萼定早在20年前就動的念頭。他說幾十年做舞劇,一直有個理性的思考,那就是“舞蹈是什么?”“舞蹈肢體語言的本質是什么?”這是多么形而上的發問!這幾乎可以說是舞蹈的天問!讓人欣慰的是,無論奔月的代價多大,《奔月》到底成功了;無論舞蹈的天問多難,應萼定積20年舞蹈思考與實踐,也有了自己的答案:舞蹈的肢體語言具有極強的特殊性,這個特殊性即它的抽象性,它與邏輯性的語言是不同的,其本質是一種形而上的精神語言。在舞劇《奔月》里,抽象的神話寓意與抽象的肢體語言達到了完美的合一。 舞劇《奔月》的出現告訴我們,舞蹈不僅可以表現生活和生命的形態,營造詩情畫意,而且還能表現深邃的思想和抽象的理念。舞劇《奔月》的出色表現,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以國際化和世界性的高度重新詮釋傳統歷史文化題材的成功范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