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第一屆全國民間音樂舞蹈會演期間,在中南海懷仁堂的舞臺上,來自云南建水縣彝族青年李慧仙、李永成、莫定成、白秀珍等人表演的煙盒舞極受歡迎。演出結束后,蒞臨觀賞的周恩來總理和賀龍元帥走上舞臺,同演員一一握手,當走到彝族演員面前時,周總理停了下來,從演員手里拿過煙盒仔細端詳,然后問李慧仙:“這個東西怎么一只手就彈響了,你們是怎么個拿法?”聽著總理親切的話語,李慧仙等剛才還在緊張的神經(jīng)一下松弛了下來。他們激動地連忙教總理如何拿和彈煙盒,對總理說:“把手掌放進煙盒內,中指卡住外沿,用拇指和食指扣彈盒底。”總理微笑著,十分專注地照此方法握捏煙盒,彈出清脆的“咔咔”聲,人們見狀歡呼起來,隨著總理彈出的節(jié)奏啪啪地鼓掌,總理樂了,賀龍元帥笑了。 總理說:“我來做你們的學生,教我跳個動作吧。”李慧仙、李永成等非常高興,邊做示范邊講解,教總理跳煙盒舞中的“三步弦”,右腳提起蹬下,左腳提起蹬下,過堂步轉身——,總理悟性極好,模仿性極強,學得快,學得像,跳了一會兒,他說謝謝大家,接著和賀龍元帥開懷大笑起來,幾個彝族青年和在場的其他演員也都樂得不得了,激動得淚水盈眶! 總理指著李慧仙等人問,你們是哪里人?有幾歲?來自哪個省?他們一一作了回答。最后總理關心地跟大家說:“你們很年輕,回去好好工作。”然后和大家一一握手告別,這激動人心的場面,這種偉人和彝族青年共同舞蹈的場景,給各族演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總理身為國家領導人,和藹可親,平易近人,沒有絲毫架子,把老百姓當做一家人,關心邊疆的少數(shù)民族同胞,愛護和支持少數(shù)民族文化藝術事業(yè),通過學跳煙盒舞充分表現(xiàn)出來,可見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是各族人民的貼心人。總理手持煙盒起舞,是對彝族民間傳統(tǒng)歌舞藝術的最大支持。這對于建國初期剛剛從封建意識禁錮中走向大雅之堂的彝族人民而言是精神上最大的寬慰了。在會演結束的頒獎大會上,他又親自把金光閃閃的鍍景泰藍銅碗頒給了李慧仙、李永成、莫定成。把圓筒形的景泰藍銅盒頒給了白秀珍等少數(shù)民族演員。此情此景,早已成為難以磨滅的佳話。 光陰易逝,日月如梭,總理學跳煙盒舞已時隔56年了(2009年),當年跟總理一起跳煙盒舞的四位彝族青年已經(jīng)有三位故去。他們在世時常把和總理跳煙盒舞一事引以為自豪,煙盒舞能手李永成還珍藏著總理頒發(fā)給他的銅碗,并親切的告訴他的子孫,這是敬愛的周總理獎給他的。他時刻不忘總理的教導,對民間藝術要繼承發(fā)揚,一代代傳承下去,他教會了兒子、孫子和周圍其他寨子的彝族青年跳煙盒舞,要讓民間歌舞永遠保存下去,人們對他的這種精神和他表演的精彩技藝給予很高的評價。 還健在的李慧仙老人在回憶和總理一起跳煙盒舞時的情景,她動情地說:“總理是偉人,當年能和我們彝族小青年一起學跳煙盒舞,是對彝族人民的尊重,是對彝族文化藝術的愛護,雖然他離開我們這么多年了,只要跳起煙盒舞,就會想起他老人家,他是那樣的親切和藹,真是可親可敬。” 總理,一代偉人,對來自西南邊疆的少數(shù)民族兄弟如此謙和關心,對云南少數(shù)民族民間藝術如此的重視,可見總理心里時時刻刻裝著人民。他老人家雖然離開我們三十多年了,但云南各少數(shù)民族群眾和文藝工作者對他的思念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減弱。在云南只要見過他、受過他關心的少數(shù)民族群眾或演員,只要提起他來,大家都傾予深深的懷念之情,甚至雙眼飽含淚水……!敬愛的周總理永遠活在云南少數(shù)民族群眾心中,永遠活在云南文藝工作者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