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欣賞,是人們觀賞舞蹈演出時所產生的一種精神活動,是對舞蹈作品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的整個過程,因此,它本質上是一種認識活動。但它又不同一般的認識活動,而是一種特殊的對舞蹈作品的認識活動。舞蹈欣賞,就是觀眾通過舞蹈作品中所塑造的舞蹈形象,具體地認識它所反映的社會生活、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舞蹈作者對這種生活現象的審美評價。 人們進行舞蹈欣賞這種的審美活動,首先必須具備一定的主觀條件,也就是說要具有一定的舞蹈知識、舞蹈欣賞水平和認識能力,舞蹈欣賞活動才能正常順利的進行。所以我們了解舞蹈藝術的特征、舞蹈和其他藝術的關系、舞蹈形象構成的各種因素,極其產生的過程等,就非常必要了。舞蹈是以經過、提煉、組織、美化了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表現人們的情感和思想,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從舞蹈作品訴諸于欣賞者的感覺特點來看,它是一種綜合了聽覺和視覺的表演藝術。舞蹈主要通過舞者連續的動作和不斷變化的舞蹈隊型、畫面以及音樂、舞美、服裝、布景、燈光、道具等表現手段來塑造舞蹈的藝術形象。因此,了解作品中各種表現手段是如何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形成為一個完整的藝術形象,人物的思想感情,作品的主題內容是如何表達出來的,這樣,我們就有可能加深對于舞蹈作品的理解,更好地進行舞蹈欣賞。 一般情況下,普通觀眾很難看出一個舞蹈作品中有著怎樣的思想和內容,每一個的舞蹈作品中,一定有編導想表達的主題和內容,但大部分觀眾難以理解,這絕對是很正常的事情。正如楊麗萍的舞蹈《雀之戀》,有很濃郁的地方特色,楊麗萍這個舞蹈是在表達兩只孔雀之間的濃濃愛意,在一起嬉戲,玩耍,可以說這個舞蹈有著很高的難度,一般人根本跳不出這樣的效果,龍年春晚上,已54歲的楊麗萍,可能這是她的最后一次演出,《雀之戀》的主題就是一個字“愛”,楊麗萍通過這支舞蹈表達了她對舞臺和舞蹈的熱愛。 舞蹈欣賞的過程始終離不開形象,它的理性活動始終和感性活動相結合在一起,因此,舞蹈欣賞也就是舞蹈觀眾進行形象思維的過程。但是,舞蹈觀眾欣賞的形象思維與舞蹈作者創作的形象思維的具體過程恰恰相反:作者進行創作首先是從生活的感受開始,有了主觀情感的激動,才能獲得題材,形成明確的主題,再應用各種藝術表現手段塑造出藝術形象,而觀眾欣賞舞蹈作品,卻首先從對舞蹈的形象感知開始,通過人物在舞臺上的動作極其所表達的情感和思想,使觀眾受到藝術的感染,產生情感的激動,進而才能體會到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內容和主題思想。這也就是說,作者進行創作是由把握生活的現實面貌和本質意義以創造形象,而觀眾進行作品的欣賞,卻是由把握形象,以認識它所反映的生活的現實面貌,并進而體會和理解它的本質意義。總之,舞蹈欣賞并沒有什么神秘的地方,對舞蹈多接觸、多看,熟悉了舞蹈,了解了舞蹈,就會逐漸地提高舞蹈的欣賞水平。 (作者單位:滁州市演藝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