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2月21日電(蒲波) “這是我見過的最大膽的演出,”20日晚上,舞劇《鏡花曇》在北京世紀壇小劇場上演,一位年輕的女性觀眾在觀演結束后感嘆到。 當演員一次次謝幕完畢,劇場里的掌聲依然延續。當舞臺的紗幕最終拉攏,演員的身影在劇場的燈光亮起那剎那消失后,觀眾才開始起立,明白“舞劇真的結束了”,慢慢離場。 鏡、花、曇,就好像“三字真理” 舞劇編排層次分明的舞蹈段落表現男女之間的愛情、情愛和情欲,如同一面鏡子,從中國古代世界折射人類的普遍情感世界。 紅色,成為舞劇一個非常鮮明的印記。當新娘一身紅衣羞澀步入洞房,背景紗幕的紅色,以及投射下來的紅光,讓舞臺在紅色的烘托中震擊人心。無論是新娘、寂寞的女人還是有夫之婦,都有一份綻放的感情,這是“花”的意義。 曇花,只有一現。不管舞劇對情感世界的渲染多么著力,最后曾經向往、流連聲色的男子在禪定中找到自己。 床舞、凳舞、茶幾舞,表現情感糾葛 舞蹈的抒情性、表現性在《鏡花曇》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床舞、凳舞、茶幾舞,三段不同的情感糾葛的舞蹈,三段不同的故事。女人的柔弱、寂寞、羞澀、無奈、激情以及死亡都在舞劇中尋找到恰如其分的肢體表達方式。 嬌媚女子偷情,被丈夫撞見,欲與情人離去,情人狠心拒絕,欲與丈夫修好,丈夫傷心而去,最后等待她的是空中垂下的長長的白綾。演員的一段類似于孔雀舞的肢體扭動,將女人痛苦無望的內心世界表達得淋漓盡致。 現場人聲演唱伴奏樂:鬼魅、幽暗 《鏡花曇》還有一個別致之處,就是現場人聲演唱伴奏樂。聲音飄渺,忽而凄厲,忽而有抽泣聲。舞臺上是色彩斑斕,縱情聲色,伴奏樂卻制造一種鬼魅、幽暗的聽覺效果。在演出過程中,側光打在舞臺外側一端的伴奏處,觀眾才恍然大悟,原來那些聲音居然是現場演唱,掌聲頓時響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