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難度的舞蹈動作固然可以吸引眼球,但舞蹈作為一種藝術,更應該帶給觀眾內心的觸動?!痹谶@樣一種創作理念的推動下,第十屆全國舞蹈比賽展現出超強的藝術感染力。 7月4日,全國舞蹈比賽在日照落幕,與桃李杯、荷花獎比賽相比,這次比賽更加注重百花齊放。山東歌舞劇院舞蹈隊隊長馬馺認為,“全國舞蹈比賽‘舞’比精彩,既有民族民間舞蹈,也有現代舞;既有專業院團,也有業余舞者,真正體現了最高水平的競技?!?/p> 業余與職業“競爭” “晾上了網,刷完了艙,羊皮鼓敲得響當當……”7月1日,濟寧市打造的群舞《微山湖上端鼓聲》精彩亮相,通過國家級非遺“端鼓腔”的音樂旋律、經典鼓譜,借助山東民間舞蹈的動作元素,生動形象地展現了新時代的青年漁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風貌。 端鼓腔第6代傳承人楊成興本色出演,與職業舞者一起演繹古老的“端鼓”與現代舞蹈的巧妙融合?!岸斯那槐旧砭桶璧高@種藝術形式,我們將之提煉出來,在原生態的基礎上又有所創新?!睏畛膳d表示,我們在當地的祭湖、祭祀等場合演出,也參加過孔子文化節、文化遺產日的活動,但是在舞臺上跟全國頂尖的舞蹈家一起演出還是第一次。 這個舞臺上,有來自北京舞蹈學院、總政歌舞團的職業舞者,也有來自基層的舞蹈愛好者。群舞《車間協奏曲》依附于日常的工作情景,引用幽默、詼諧的舞蹈形式,并運用童話色彩賦予生產設備生命力,以機器擬人的手法透視出人與人、人與機器之間的和諧。這群演員就是來自廣東省茂名市社會各界的舞蹈愛好者,他們利用工休時間進行創作、排練、演出。 在7月1日的比賽中,東莞市長安鎮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舞蹈隊帶來了群舞《家園》。“這是關注現實的環保題材。”編導王照一表示,我們的三人舞《生命的空間》曾經榮獲過第八屆全國舞蹈大賽文化舞蹈節目創作三等獎,“我們這次來山東的舞蹈演員,有文廣中心的工作人員、有長安鎮中心幼兒園的老師,都是舞蹈愛好者。” 歷史與現實“碰撞” 在這次比賽中,由日照市打造的群舞《一個母親最后的微笑》讓人感動。作品以1941年抗日戰爭最艱苦的階段為背景,《大眾日報》剛剛創辦兩年多,一位農村大娘掩護莒縣印刷所的人員轉移到山洞中,不料,為報社人員送煎餅的農村大娘遇上了日偽軍……這部舞蹈用“最后的微笑”展示了根據地人民視死如歸、忘我奉獻的革命精神。 從沂水趕來看比賽的張杰紅著眼眶說:“一部好的舞蹈作品就是這樣從心靈深處打動人。通過編導和舞蹈演員們的完美演繹,一下子把人帶入故事中,人的靈魂在故事中再次得到了升華?!?/p> 作為舞蹈專業領域的政府最高賽事,全國舞蹈比賽現實題材與革命歷史題材交相輝映。在湖南女子學院帶來的雙人舞《備考》中,女兒強打著精神拼命學習,母親卻不斷地督促著:再苦再累,媽媽陪你苦讀;只要你再努力、再堅持,就會實現你的夢、我的夢!在優美的舞蹈中,觀眾不僅窺到了當今社會的現狀,更讓人在舞蹈中不斷地進行思索。 國家一級編導、云南省舞蹈家協會副主席馬文靜認為,“在這個社會轉型時期,反映社會現實、關注百姓生活是我們文藝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責任?!?/p> 山東藝術學院舞蹈學院帶來的群舞《霾》關注的是環保問題。在編導滕永山看來,當霧霾肆意襲來,人們奔向樹上最后一片樹葉,卻未能挽留最后的一抹綠色,“舞蹈以凝重的基調和抽象的形式,將無法逃避的思考留給觀眾?!?/p> 民族與時尚“交集” 各具特色的民族舞蹈,在臨沂市蒙山沂水大劇院、日照會展中心競相綻放,成為本屆舞蹈比賽的一大亮點。 女子群舞《瓦爾俄足》,通過羌族姑娘在農歷五月初五,從歌舞女神沙朗姐姐那里引領來古老的、以跨步動態為特征的歌舞“巴絨”,進而表現她們豐富多彩的女性之美。來自四川的參賽節目《瑪曲姑娘》,用踢踏的風格表現四川阿壩、甘孜藏族兒女的粗獷、豪邁,具有鮮明的地域風格。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的《戲丑》,通過梨園行“丑”角兒的藝術形象,立體呈現出不平凡的戲劇人生?!段渖分v述了一個普通通通的武生,告別自己奮斗一生的事業。離別時留下的除了回憶,還有那份令人揪心的不舍。 本次大賽參賽隊伍,不僅從傳統戲劇中汲取營養,而且在與西方舞蹈結合上大膽創新。北京舞蹈學院的《胡同印象》,運用拉丁舞蹈語匯表現一群俏皮的老頭老太太在胡同里的趣事,表達他們對生活的樂觀態度和對美好生活的夙愿。 《巴赫猜想》的靈感來源于德國著名作曲家巴赫的三段著名樂曲。舞蹈以當代芭蕾的創作方式,根據音樂的旋律、節奏進行編創,是對古典芭蕾舞舞蹈語言的一次全新詮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