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北京舞蹈雙周”分為第一周的“教學周”和第二周的“展演周”。在第一周“教學周”里,重頭戲自然是在7月15日到21日舉行的“舞蹈營”了。今年首屆在北京舉辦的“舞蹈營”,招聚了十四位國際頂尖級的現代舞老師,集中在一周里教課,學生名額只有一百五十個,從全國以至世界各地包括韓國、日本等地慕名而來的學生人數甚多,所以在一個多月前,參加名額已經完全爆滿,無法再接納其他有興趣報名的朋友,看來明年我們的“舞蹈營”,要考慮適當地擴大規模了。 雖然“舞蹈營”已經截止報名,可是在第一周里,還有另一個有趣的活動——“跳格國際舞蹈影像展”,值得大家關注,并有可能的話,前來參觀。這個“影像展”以展出來自世界各地的‘舞蹈影像’藝術為主,而‘舞蹈影像’Dance Video是集舞蹈、影像和視覺藝術于一身的多媒體藝術形式,近年隨著文化創意產業及網絡科技的興起,已經逐漸成為歐美等地的主流傳播藝術媒介。 每年由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在香港舉辦的“跳格國際舞蹈影像展”,目前是亞洲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舞蹈影像節。這次欣逢首屆“北京舞蹈雙周”的舉行,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忝為主辦單位之一,便把歷年來“跳格國際舞蹈影像展”中的精彩作品,重新整理后,帶來北京,以饗觀眾。 “跳格”的放映場地主要在北京百老匯電影中心,共為觀眾放映四套節目: 第一套節目于7月20日(星期五)晚上七點半放映,名為《香港舞蹈影像十五年》,精選十多部由香港回歸后至今的舞蹈影像短片,見證香港回歸祖國十五年來,在舞蹈影像方面的發展。這些短片大部分是由香港的影像導演跟香港或大陸舞蹈家的合作成果,大家比較熟悉的舞蹈家有:邢亮負責編舞和演出的《邢亮的舞蹈錄像》,黃振邦身兼導演、編舞和演出的《最后的防線》,黎德威編舞和演出的《舞·跳躍生活》,陳謝維編舞和演出的《界面》和李捍忠及馬波編舞和演出的《舞蹈圖@邊緣@北京》等。 第二套節目在同晚的九點半舉行,放映舞蹈影像長片《艾甘樹》The Akram Tree,這是一套由國際現代舞壇明星艾甘·坎Akram Khan于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首都阿布扎比演出時,拍攝的最新獲獎紀實片。這部電影以浩瀚的沙漠、古老的漁港及繁盛的都市為背景,探求人類內心的欲望、追求和僅存的平靜,嘗試以舞蹈影像打開中東與西方世界的文化對話。 第三套節目在7月21日(星期六)晚七點半舉行,放映的舞蹈影像是在四年前在北京放映過的《與皮娜有約》Coffee with Pina。皮娜·鮑什Pina Bausch是國際上無可置疑的舞蹈大師,在2007年帶著《春之祭》和《穆勒咖啡室》兩部作品來到北京,征服了幾乎所有前來劇場觀看節目的觀眾,可惜她在2009年與世長辭,《與皮娜有約》通過影像,讓我們可以再一次懷念這位現代舞的重要人物。 最后一套節目在7月21日(星期六)晚八點半舉行,名為《舞蹈影像非常導:黎宇文》,主要是介紹香港第一代舞蹈影像導演黎宇文,和呈獻他在過去八年里創作的優秀舞蹈影像作品。觀眾除了看到五部短篇作品包括《一杯茶》(編舞:伍宇烈)、《午后牧神》(編舞:伍宇烈)、《界色》(編舞:王榮祿)、《從身體出發》(編舞:周書毅)和《星期一(雨)》(編舞:龐智筠)外,導演黎宇文也會親自出席,跟觀眾進行親切的交流。 “北京舞蹈雙周”的第一周里,未能參加“舞蹈營”的朋友,到北京百老匯電影中心觀賞“跳格國際舞蹈影像展”,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