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元元,出生上海,11歲考入上海芭蕾舞學校,她的芭蕾舞蹈造詣堪稱芭蕾界的神話,精湛的芭蕾舞技驚動全世界:她是唯一擔任美國三大芭蕾舞團之一—舊金山芭蕾舞團主演演員的唯一中國人,是參加捷克拉格世界明星匯演的第一位亞洲人。將和世界頂級演員依阿羅斯拉夫·撒連格和法國巴黎國家歌劇院芭蕾舞團首席演員卡爾·巴給特出演。 一枚硬幣成就芭蕾夢 幼年時的譚元元就表現(xiàn)出對舞蹈的喜愛喝天賦,5歲的她就會踮起腳尖模仿電視中的天鵝湖。10歲那年,譚元元憑借絕佳的身形條件考入上海芭蕾舞蹈學校。入學前夕,卻遭到了父親的強烈反對,工程師出身的父親希望她將來成為一名醫(yī)生,不贊成元元學舞,而母親則認為女兒有跳舞的天賦,希望女兒能在藝術(shù)道路上有所追求,爭執(zhí)不下的時候,父母只好通過拋硬幣來決定女兒的未來。結(jié)果,譚元元抱著狂喜的心情看到了命運之神的安排。11歲那年,譚元元如愿進入了上海芭蕾舞蹈學校。但是,由于父母的爭執(zhí)不下,譚元元開始學舞比同學晚了近一年,看著身邊的同學都已經(jīng)跳得很像樣了,自己還不能立起腳尖站穩(wěn),原本活潑的譚元元變得沉默寡言。 這個時候,譚元元遇到了她生命中兩位至關(guān)重要的老師,林美芳和陳家年夫婦,這對譚元元眼中不茍言笑、追求完美的老師,每天給她補課并施予更為嚴格的要求。365天,譚元元每天最少有6個小時的訓練量,直到譚元元的水平趕上來。學習芭蕾之前,譚元元對芭蕾的認知只是華麗的服裝和美麗的花冠,只看到芭蕾的世界里充滿了瑰麗爛漫的童話、純粹熱烈的愛情,看到美麗的舞者將她洶涌的感情頃刻揮灑在舞臺上,當四周的漆黑重入光明,那最后激動的掌聲和歡呼更像是為舞臺背后那寂寞枯燥的日日夜夜反反復(fù)復(fù)的練習祭奠的。芭蕾舞又被稱為“兇狠的藝術(shù)”,譚元元的記憶中,六年的校園生活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是站在把桿旁進行著永無止境的形體訓練。不管是高溫三十八度時跳濕了幾件練功衣的時候,還是腳磨到破皮出血,都不能停下來,不管多疼多累,也要帶著微笑跳完每一首變奏曲。淚水和汗水中,譚元元從“后進生”成為了“優(yōu)秀學生”,她也開始走向更大的舞臺。 從丑小鴨到白天鵝 1991年,15歲的譚元元第一次走出國門,參加在芬蘭舉行的第二屆赫爾辛基國際芭蕾舞比賽,并奪得了比賽的第二名。1992年12月,第五屆國際舞蹈比賽在法國巴黎舉行,25個國家的125位優(yōu)秀選手展開激烈競爭,在歐洲,為了讓觀眾能更直觀的欣賞這種具有獨特魅力的藝術(shù),舞臺都是傾斜5到7度,歐洲的演員從小就在傾斜的練功房里訓練,這種情況對一直在水平地面練習的中國演員來說等于宣判出局。看到這樣的情況,譚元元心里非常害怕,上臺之前,她甚至以自己有傷無法上場為借口,想要打退堂鼓。然而一旁的林美芳老師并沒有心軟,而是一腳把譚元元從后臺踹到了舞臺上。然而上場之后超常的發(fā)揮也讓譚元元找回了信心,接下來的比賽她都進行的很順利。并且拿到了這次比賽的金獎。 這次的表演得到了蘇聯(lián)最著名芭蕾舞演員烏蘭諾娃的高度贊賞,“你以后藝術(shù)的道路還很長,我希望你以后能夠用你的心來跳舞,這樣的話,你才能真正的打動觀眾。”時隔一年,譚元元在日本名古屋舉辦的第一屆國際芭蕾舞比賽中,又一次問鼎最高獎。隨著一系列國際大獎的獲得,譚元元在舞蹈界的知名度不斷提高,18歲那年,她作為客席演員參加了舊金山芭蕾舞團的精品匯演,精湛的舞藝征服了舊金山芭蕾舞團的藝術(shù)總監(jiān)海爾吉·湯馬遜,于是他向譚元元發(fā)出了邀請。“來舊金山吧,我可以聘你做獨舞演員。”就這樣,云集世界一流好手的舊金山芭蕾舞團里,迎來了歷史上最年輕的獨舞演員。 成功路上的機遇 舊金山芭蕾舞團名列美國三大芭蕾舞團之一,成員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舞者。譚元元1995年從上海來美加盟舊金山芭蕾舞團時,就已經(jīng)擔任“獨舞演員”,更在短短3年間躍升為“首席舞者”。她是該團唯一在中國大陸出生的演員,也是美國三大芭蕾舞團唯一的華裔首席舞者。在美國的大型芭蕾舞團,演員都要從學徒、群舞演員一步一步走到獨舞演員和首席舞蹈演員,一個新人直接成為獨舞演員這是史無前例的,一時間,各種猜測、質(zhì)疑的聲音接踵而來。盡管遭遇眾多質(zhì)疑和排擠,但是譚元元依然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并積極的排舞、訓練,她相信,她會用事實證明自己的實力。 不久,一次突發(fā)事件,讓譚元元擺脫了這種尷尬局面,讓所有的質(zhì)疑鴉雀無聲。一次演出,女主角骨折,為了救場,團長問在一旁學習的譚元元:“你能不能把這個舞劇給跳下來?”這是一出巴蘭欽與斯特拉文斯基的一個小提琴協(xié)奏曲節(jié)目,巴蘭欽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編舞大師,他的作品大都節(jié)奏快、動作復(fù)雜,很難掌握;而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素有“音樂界的畢加索”之稱,他的音樂節(jié)奏變化很大,而在這之前,譚元元并沒有正式跳過這兩位大師的作品。這時離演出只有一個晚上的時間,而譚元元沒有半點猶豫就接了下來。第二天上臺竟然大獲成功,舊金山各大媒體對這位意外出現(xiàn)的新秀給予很高評價。從此,譚元元獲得了更多的演出機會,并成為全美三大芭蕾舞團第一個華裔首席演員,也是最年輕的首席演員。這位為芭蕾而生的東方女孩,從此站在了美國主流芭蕾舞臺的制高點,人人都記住了這張清秀俏麗的東方面孔,稱呼她為“來自東方的芭蕾公主”。 在不同文化間舞出別樣風采 對于舞者來說,最難的就是跳到一個層次之后再上一個臺階。處于藝術(shù)巔峰的譚元元時刻渴望著突破,渴望在芭蕾舞這個古老典雅的藝術(shù)中加入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元素。1998年,芭蕾舞劇《鵲橋》的參演,讓譚元元心中的渴望變?yōu)楝F(xiàn)實。日本前駐華大使中江要介將這出古老的中國民間神話改編成了西方古典的芭蕾舞劇,鵲橋的主演均是世界頂級的芭蕾舞蹈家。國際化的制作團隊,頂尖的表演陣容讓《鵲橋》取得了巨大成功,譚元元也完成了由白天鵝到七仙女的升華。 2010年,譚元元又與日本國寶級大師梅若玄祥合作能劇《鷹姬》,在日本的能劇中跳芭蕾。能劇是有著一千多年古老歷史的古老劇種,是日本三大傳統(tǒng)戲劇之一,表演時需戴上面具,通過肢體語言和特殊的發(fā)音技巧來演繹人物的喜怒哀樂。能劇節(jié)奏緩慢而沉悶,行動時足底緊貼舞臺,不能舉起腳踝。而芭蕾舞是“足尖的藝術(shù)”,形式優(yōu)雅大方,一動一靜,不同的藝術(shù)結(jié)合到一起,讓譚元元有了前所未有的體驗。如今,芭蕾對于譚元元來說,并不僅僅是身體的躍動。她用芭蕾表達著最深切的痛苦和幸福、描述著不同的生活和文化,在自由駕馭芭蕾的同時,譚元元也越來越自如的行走在不同的藝術(shù)之間。她說:“我以為我已經(jīng)達到了我事業(yè)的巔峰,但是我非常驚訝的發(fā)現(xiàn),我事業(yè)的巔峰才剛剛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