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幼兒師范學校舞蹈教學目的與任務
幼師的舞蹈教學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貫徹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舞蹈的內涵和音樂及表現形式,應反映豐富多彩的社會主義和現代生活的實際。通過舞蹈教學,提高幼師學生的舞蹈素養和精神文明程度,使其具有擔任幼兒園教師的職業能力。
1.掌握舞蹈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使學生了解和掌握舞蹈的基礎理論知識,初步懂得人體美和動作美的概念,明確幼師學生舞蹈教學的目的與任務。 掌握舞蹈的基本動作、基本技能和舞蹈的素材,能夠按人體基本活動規律和舞蹈的表現規律做動作組合及跳集體舞蹈; 了解民族、民間舞的風格與特點,學習具有典型性的民族、民間舞蹈及動作素材。 2.進行形體和舞蹈素質的基本訓練 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身體姿態和舞蹈基本素質訓練,提高學生的節奏感,發展身體的協調性、靈活性和柔韌性。 3.了解幼兒舞蹈的基礎知識與方法,培養幼兒舞蹈的組織指導能力; 了解幼兒舞蹈的特點,具備閱讀和再現幼兒舞蹈教材的能力,并能自學、記錄和初步創編幼兒舞蹈; 掌握幼兒舞蹈教學方法,能講解示范舞蹈動作和組織領導幼兒舞蹈活動。 4.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樹立為幼兒教育事業服務精神,熱愛兒童,刻苦學習; 培養學生主體意識和積極主動精神以及創造性、表現力和活潑愉快的情緒,樹立團結合作的意識,促進良好的人際關系; 陶冶美的情操,培養文明行為,提高鑒賞力和文化藝術素養。 幼兒師范學校舞蹈的教學目的和任務,是互相聯系的整體,是通過課內外以及社會實踐活動共同完成的。
(一)思想性和教育性原則 舞蹈教學內容,應反映我國各族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中的精神面貌。舞蹈教學內容的編排、動作的組合與構成、情感的表現與意境以及音樂伴奏的選擇,都應該是積極向上和健康明快的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有益于陶冶美的情操,提高文化藝術修養。
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必須繼承和發揚,舞蹈的內容要反映中華民族的文化特點。我國各民族都有自己喜聞樂見的舞蹈,幼兒舞蹈更是多種多樣。舞蹈又是從現實生產建設和生活中提煉而成的。因此幼師舞蹈教材內容,既要繼承優秀的民族舞蹈的內容與形式,同時要充分反映時代的豐富內涵和熱情、健康、積極向上的情感。特別是舞蹈的表現形式,要改革、創新,具有時代氣息。
幼兒師范舞蹈教學的目標與要求,舞蹈的基本動作素材和典型創作舞的范例,基本上都應是統一的。由于我國是多民族國家,各民族都有自己喜聞樂見的舞蹈形式,因此又要為各地區、各民族舞蹈教學留有余地,各地區可以根據實際,靈活地選用一部分教材內容。
選擇和確定幼師舞蹈教材內容,必須從幼師學生自身發展和職業培訓兩個方面的目標出發。幼師學生目前主要是女生,年齡集中在16~19歲之間,已從青春期向青年期過渡,生長發育趨于平緩,教材內容要適應這一年齡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為她們形成健美的體型和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舞蹈的理論知識、基本動作和組合動作以及創作舞蹈內容,都應密切聯系幼兒教育和幼兒舞蹈的實際,加強幼兒舞蹈教育理論與方法的教學。
年 級 課 時 內 容 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合 計 舞蹈基礎理論與方法44614 民族民間訓練106 16 民族民間舞蹈810321 幼兒舞蹈33612 外國代表性舞蹈 21012 選修教材內容1111931 總 計363634106
各項舞蹈教材內容的要求:
我國各民族的舞蹈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因授課時數的限制,大綱中只能列出一部分,如漢族、藏族、蒙族、維吾爾族、朝鮮族、傣族等民族舞蹈。學習民族舞蹈的基本風格和典型基本動作及其組合。各民族地區都可以學習本民族的舞蹈。 幼兒舞蹈 幼兒舞蹈的基本舞步,幼兒舞蹈基本動作與組合,不同年齡班級、不同形式和特點的幼兒舞蹈。 外國代表性舞蹈 為適應國際交往和文化交流,使學生了解和學習具有代表性的外國舞蹈形式和民間舞蹈。
1.幼兒師范學校應配備具有教師的素質和舞蹈專業能力的舞蹈教師任教。并在舞蹈教學中認真負責,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和文化藝術修養,以自己的師德、美好的舞蹈形象和熟練的舞蹈技能影響學生。 2.舞蹈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勇于改革和創新,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既要對學生嚴格要求,又要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3.本大綱只規定了必修教材內容,舞蹈教師應根據大綱的目的任務和確定舞蹈教材內容的原則,結合本地區和學校的實際情況,補充和調整舞蹈教材內容,擴充選修舞蹈教材內容。
舞蹈課是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但同時必須重視和發揮課外活動的作用。舞蹈是以實踐活動為主的課程,舞蹈的技能技巧要在多次的練習中才能形成。在上好舞蹈課的同時,要加強在課外活動中復習、鞏固、提高舞蹈的技能技巧,拓寬舞蹈的內容。 (四)舞蹈教學應與相關學科密切配合 (五)舞蹈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創造性 (六)改善舞蹈教學設備和條件
一 年 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