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民族民間舞蹈作為我國舞蹈學科分類中的一門大的學科,是歷史最悠久的舞種之一,各少數民族舞蹈就像中華藝術寶庫里的一朵光彩奪目的奇葩,對人類的影響更為突出,更具有生命力。在民族民間舞蹈中不同程度地積淀著本民族的民族習慣、審美心理、風俗情趣等文化現象。所以,我們對民族民間舞蹈的學習,首先應該從了解中國的民族民間文化開始,然后再從舞蹈的內容與形式以及和舞蹈有關的活動中、各個民族的文化現象中進行探索。 關鍵詞:民族民間舞 學科建設 文化傳播 這些年,筆者走訪許多綜合類大學的舞蹈學院,從各學校老師和同學們那里了解了各個學校舞蹈專業的開設狀況。大多學校都是在該校學生大學二年級時開設民族民間舞蹈課程,學制一般為兩年,每周兩次民族民間舞課,也就是四小節課時。按照我們國家民族民間舞蹈課程教學大綱,對漢族、藏族、蒙族、維族和朝鮮族五大民族的舞蹈風格動作語匯進行教學。在上課進度和課時允許的情況下,還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具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舞蹈,如:苗族鼓舞、土家族的擺手舞、傣族舞蹈等。 通過對一些高校舞蹈專業課程開設情況的認識,可以簡單了解到高校舞蹈專業的開設情況大同小異,都著重在舞蹈動作上的學習和模仿,較少有民族民間舞蹈相關文化的學習課程。這樣,在學生學習民族民間舞的過程中因對相關文化的不了解,就不容易將舞蹈的涵義更好地表達出來,也為以后走上教學崗位因缺乏內在知識而受到困擾。所以在學習民族民間舞時,民族文化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一、民族民間舞課程開設現狀 我國民族民間文化豐富多彩,民族民間舞蹈也種類繁多,大部分高校教授的材料都是國家民族民間舞蹈課程教學大綱里對漢族、藏族、蒙族、維族和朝鮮族五大民族的舞蹈風格動作語匯的教學。因地區的差異和文化不同,會適當加入當地的民族民間舞蹈進行教學。 在筆者了解的高校中,也有一些高校已有輔助舞蹈教學的其他相關課程。例如,福建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舞蹈學專業把知識與能力培養相結合,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僅為學生開設了福建民間舞的課程,還增設了民間舞采風課程。會組織學生前往閩南地區、莆田湄洲島和寧德地區進行民間舞蹈采風,在活動實施階段,通過對民間舞蹈動作、隊形、服飾、音樂的收集,采訪各民間藝人,了解舞蹈和當地民族的文化關系以及對采風的信息處理等,不僅有益于學生對課堂上福建民間舞所學的動作技能的消化理解和風格的掌握,更能極大地培養和提升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這類學校給了筆者很大的啟示,在民族民間舞的學習和發展上,我們要尋求新的能促進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二、民族民間舞課程改革探微 1.民族民間舞課堂教師和教學法的重要性 民族民間舞蹈課堂的傳授過程,既是一種形體動態的傳授,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授。在課堂上,學生不僅學習一種具體的肢體動作,同時也在學習一種特殊的非語言文字文化。 課堂學習是學生學習民族民間舞蹈的主要途徑,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直接影響著高校學生學習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質量。所以,民族民間舞蹈教師在整個民間舞蹈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 首先,從各方面加強和提高自身素質。第一,作為一名高校民族舞蹈教師,必須具有熱心、耐心和愛心。熱心是指教師對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熱愛,全身心投入到教學中,培養出優秀的學生,才能宏揚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耐心是指教師對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堅強毅力。由于學生條件的差別,民間舞教師的教學過程將是一個漫長的周期,需要按照所有學生的共同特點,來實施和完成教學大綱,一步步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愛心是指教師應該對學生充滿無比熱愛之情。具有甘為人梯的精神,把舞臺的光輝和燦爛留給學生,自己在幕后做一位辛勤的園丁,這也是教師可以承受寂寞的基本條件。第二,民族民間舞蹈教師還應該具備較好的身體機能。由于高校錄取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從普通高中招收的,而且現在隨著高校擴招,學生專業素質的整體質量也有所下降,這對教師的身體機能要求更加嚴格。保證教學過程中力求動作的準確、熟練、優美,使學生在一開始學習新動作就建立一個正確完整的動作形象。第三,民族民間舞蹈教師還必須具備豐富的文化知識。民族民間舞教學強調教師授課中的信息量,要求講民族民間舞蹈素材形成的由來,講民間的風土人情,講民族心態,講教師本人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因此,高校舞蹈專業民族民間舞蹈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舞蹈文化知識,而且將各種民間舞蹈文化因素轉化為心理因素,形成中國民族民間舞所特有的文化心理。單一的行為教學是脆弱而蒼白的,只有在健全的中國民族民間文化心理的調控和驅動下,高等院校舞蹈專業民族民間舞蹈教師教學能力的形成才會是主動的,而且也才會有強大的動力和堅實的持久力。 其次,高等院校舞蹈專業民族民間舞蹈教師除了加強自身專業素質和文化素質外,還應該在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去思考、創新。例如可以通過播放錄像帶、電視演示等多媒體來模擬課堂,這樣,教師可以從圖像上看到教學過程中的所有細節,便于在課后進行深入的分析,有利于下一階段教學的進行。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從圖像上了解自己的不足和優點,揚長避短,正確掌握各個民族舞蹈的風格特征。教師還可以把舞蹈課堂搬到課外,也就是進行“田野作業”,深入到研究對象的生活背景中去,零距離地感受,學習當地民間舞蹈,研究當地民間舞蹈的發展,搜集舞蹈動作、文化背景等相關資料加以分析處理,激發創作靈感。 2.開設民族文化課、民間舞教學法課、表演課 高校舞蹈專業對于民族民間舞的學習,不應該只局限于課堂上對民間舞蹈語匯的學習。現代社會對綜合性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我們要向能編、能演、能教的復合性舞蹈人才方向培養我們的學生,民族民間舞蹈才能繼續前進。 首先,高校舞蹈專業可以通過開設民族民間文化課,來增強學生對民族民間文化的了解,以幫助課堂上民間舞蹈的學習。深入了解了一個民族文化的發展史,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其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法的開設,可以幫助學生把自己所學到的民間舞蹈知識更準確地教授給下一代民族民間舞蹈學習者。而傳統的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模式,基本上以口傳身授為主要方法并以基本舞蹈風格訓練為中心進行,忽視了對學生藝術素質的開發,一味的模仿和單一的訓練只能使學生走入一個循規蹈矩的誤區。 最后,高校舞蹈專業可以通過表演課的開設,啟發和引導學生發揮原有的自然、樸實的內在表演素質,在認識理解民族民間舞蹈的過程中,堅持身體素質和思想藝術素質同時并進,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敢于用真情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加深對舞蹈的學習興趣,激發對舞蹈藝術的表現欲望,為今后學習和創作新的舞蹈劇目,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