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舞泛指產(chǎn)生并流傳于民間、受民俗文化制約、即興表演但風格相對穩(wěn)定、以自娛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區(qū)、國家、民族的民間舞蹈,由于受生存環(huán)境、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傳統(tǒng)、宗教信仰等因素影響,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齡性別等生理條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風格上有著十分明顯的差異。民間舞不乏樸實無華、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形象生動等特點,歷來都是各國古典舞、宮廷舞和專業(yè)舞蹈創(chuàng)作不可或缺的素材來源。
而我鑒賞的是民間舞的一個作品,《邵多麗》是傣族舞蹈。傳統(tǒng)的傣族舞蹈都是獨舞或群舞,而《邵多麗》第一次采用三人舞的編排形式,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第一次看到這個舞蹈是在課堂上,當時的感覺就是好美,本來就很漂亮的人兒在音樂的伴奏下,跳出那么美麗的舞姿,真是漂亮。三個女孩穿著粉紅,嫩綠,湛藍的顏。上網(wǎng)查才知道,三種顏色代表著三個女孩不同的性格。粉紅代表溫柔的女孩,湛藍代表性感嫵媚的寓意,嫩綠代表豪爽潑辣的意味。而且,三個女孩的所跳出來的感覺跟自身的顏色所代表的性格都是相對應的。這樣三人的結合,在人物性格中擺脫了單一性,給觀眾不同的享受。
而在道具上,《邵多麗》也一改傳統(tǒng), 一般觀眾見到的傣族姑娘都是空手或拿著傘之類的道具,而《邵多麗》巧妙地運用了斗笠、竹竿和花,就增強了舞蹈的可看性。三個女孩同時拿著竹竿,一個拿著斗笠,一個拿著花,三個女孩默契的一起跳著。不斷的改換著姿勢,眼前就像一道道不同的風景不停的呈現(xiàn)在眼前。
背景音樂,是歡快的,聽著很舒服。里面有著鑼聲,鼓聲等,還有傣族女孩的笑聲,歌聲。氣勢一改傳統(tǒng)傣族舞蹈音樂的慢慢,綿綿的,而是明快,跳躍著的。這種音樂凸顯現(xiàn)代感,加入快板,在節(jié)奏上增強動感、明快感。
舞蹈《邵多麗》表現(xiàn)了傣族的民族特色,曼妙的舞姿、優(yōu)美的旋律,把觀眾帶入傣族的神秘文化中。“邵多麗”是傣族人對已成年尚未婚嫁的少女,一般指十四五歲到十八九歲漂亮少女的稱謂。講述了三位輕盈美麗的傣家少女沐浴在春的懷抱盡情俏皮玩耍,溫柔的三月春風、淅淅瀝瀝的小雨喚醒了傣家的少女邵多麗,竹擔、斗笠和鮮花,伴著邵多麗的吟唱,去追逐春天的夢……
《邵多麗》是對傣族舞蹈的突破,它富于時代感,把傣族姑娘天生的粘勁、含蓄和靈巧都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我覺得《邵多麗》很漂亮,那個舞蹈視頻我看了很多遍。相對于我們平時看的很多的現(xiàn)代流行舞蹈,《邵多麗》的那種美麗,純真是很少見的。給人的那股清新的感覺,不斷的令人回味無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