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bd id="04kee"><center id="04kee"></center></kbd>
<samp id="04kee"><pre id="04kee"></pre></samp>
  • 搜索
    0177-5155-8025
    快捷導航
    舞蹈學院-舞蹈網 首頁 教學 舞蹈人生 查看內容

    臺灣舞蹈藝術家林懷民縱談云門舞集

    2009-3-4 17:27| 發布者: 舞色空空| 查看: 2078| 評論: 0

      林懷民小傳:

      臺灣現代舞團云門舞集創辦人,作家、舞蹈家、編舞家。1947年出生于臺灣嘉義。1965年考入臺灣政治大學,并開始習舞。后就讀于密蘇里大學、愛荷華大學,并研習現代舞。1972年自美國愛荷華大學英文系小說創作班畢業,獲藝術碩士學位。1973年,回臺北創辦臺灣第一個現代舞劇團“云門舞集”。1999年,歐洲舞蹈雜志將他選為“二十世紀編舞名家”。2000年,國際芭蕾雜志將他列為“年度人物”,同年獲選法國里昂國際舞蹈節最佳編導。2005年,入選美國時代雜志“亞洲英雄榜”。2006年獲ISPA國際表演藝術協會頒贈的卓越藝術家獎。其編舞作品主要有《風影》、行草三部曲《行草》、《行草貳》、《狂草》、《白蛇傳》、《紅樓夢》、《九歌》、《水月》等七十余部。

      

      1993年,首次來京的林懷民現代舞團云門舞集給舞迷帶來的震撼不亞于一場“地震”。闊別14年之久,林懷民即將率弟子再度造訪北京,在保利劇院演出《白蛇傳與云門精華》和全本《水月》。

      結識林懷民,我的人生平添三個第一:28年記者生涯第一次采訪舞蹈大師;第一次踏上祖國寶島臺灣;第一次看舞蹈演出而感動得淚流滿面。

      以“云門”命名,就像見了祖先

      劉連樞(以下簡稱劉):為什么要棄文從舞,由寫小說轉向舞蹈?

      林懷民(以下簡稱林):我年輕時就曾想做小說家,14歲開始發表小說,到21歲的時候出版了《蟬》等兩本書,當時也算是臺灣受人矚目的作家了。父親本想讓我當律師,大學我考上的是法律系,但我不想當律師,就采取折中辦法轉到新聞系去了。我父親又開始盤算,我這個新聞記者將來能有什么樣的出息呢?26歲那年,我想改變人生的軌跡,提出來去學跳舞。我父親說,跳舞的人很偉大,是最偉大的藝術家,可是非常辛苦,這也可能是一個過乞丐日子的行業。如今讓我開心的是,我沒有變成乞丐,一路上我玩得還不錯。

      文字是很撒謊的,舞蹈不是。舞蹈是最自由、最無定法的。舞蹈不是小說的敘述,不是話劇的對白,不是影視的畫面,是肢體的展現和呼吸,可以把內心的呼喚吼出來。

      劉:為什么舞團的名字叫“云門”?

      林:許多人都這樣問過我。老實講,當初我連舞蹈史都不知道,就覺得“云門”這個名字挺好的。據《呂氏春秋》記載,“黃帝時,大容作云門……”“云門”是五千年前的古老舞蹈,舞容舞步均已失傳,只留下遙遠而美麗的舞名。用“云門”作舞團名,就像見了祖先,是一個大的圖騰的文化。云門是我與社會聯絡的通道,云門讓我了解了社會和人生,了解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劉:看過你們的精彩表演,感覺一切語言的表述都顯得蒼白了。

      林:身體表現的內容可以很多,舞者肢體比較文字更容易傳達給觀眾。我編舞時全憑一種感覺,當身體不由自主地伸向一方,舞蹈就開始了,大海茫茫沒有主題,等編完了,也許才知道向往的芬芳是什么,也許最后用一兩句話也說不清楚。我編舞時要找一個適當的動作來表達我想講的觀點,每次都要找一個動作。《白蛇傳》是非常成功的舞蹈,賣座也非常好,但從此以后我不再從京劇里找材料伸延。我問我一個問題:誰是自己?有一年我到美國去,非常想家,我想到我們的祖先就是從唐山移民到臺灣的,鋌而走險越過臺灣海峽,這就有了后來的舞蹈《薪傳》。

      我用了20多年的時間,把文字終于從腦中洗掉。剛開始時,不由自主地總喜歡從歷史和文學中找材料、架構,但小說和舞蹈是兩種邏輯,兩種是犯沖的。文字要求身體和技術手段服務于敘事,舞蹈要求用肢體表達人的精神,舞蹈是夢、是幻、是泡、是影。現在我要求演員在臺上如同風拂楊柳,如一種自然現象。人的身體80%都是水構成的,《水月》這個舞,主要就是找一種感覺,表現水一樣的柔軟和流動,人的身體要像水一樣。水流滿臺,大鏡子,人起舞,就這些,足夠了,可以了,不必講故事。堅持與社會互通呼吸

      劉:你們的舞蹈給誰看呢?

      林:舞團一開始成立,我們就喊出一句話:中國人作詞、作曲,中國人編舞,中國人做給中國人看,到偏遠的地區跳給基層的老百姓看。我們云門每年在臺灣4個城鎮舉行4次戶外演出,平均每場觀眾有6萬人。起初,我們沒有夢想到會像今天這樣,成為國際重要藝術節的常客,一年里有四五個月的時間到美國、北美、歐洲等世界各地去演出。目前我們在世界200多個舞臺上,演出達到1600多場。我們往往是上周還在臺灣鄉間臨時搭起的舞臺上演出,下周可能就到歐洲具有幾百年歷史的大劇院演出,內容是一樣的,觀眾身份卻截然不同,觀眾也許是鄉下抱著孩子的大嫂,也許是西方的政界要人或舞評人,分不清所謂的陽春白雪和所謂的下里巴人了,但都受到熱烈歡迎。因為只要是好吃的東西人人都會覺得好吃,芳香的東西人人都會聞到芳香。比如《薪傳》,到世界各地演出的反響都是一樣的,觀眾一樣動容、一樣尖叫、一樣歡呼。

      劉:現代舞,一直被認為是先鋒、小眾的藝術,想不到竟有如此之廣的群眾基礎。

      林:社會和公眾喜歡,是我們生存往前走的最大動力。我喜歡和觀眾交流,臺上臺下互動,無論是在6萬人的廣場,還是在富麗堂皇的歐洲大劇院,舞蹈演出結束后我都會站在臺上,用中文或英文回答觀眾提出的各種問題。人民群眾內心深處有審美的要求,觀眾的尊重和理解是我最大的幸福。有一年,在臺北戶外演出《流浪者之歌》,老天不作美,觀眾穿著雨衣席地而坐兩個多小時,讓我極為感動。有一位賣西瓜的農民平時只穿拖鞋,來看我們演出前,特意買了一雙新旅游鞋,這是對藝術的尊重,特讓我感動。

      劉:上世紀八十年代,云門有幾年停演了,為什么又東山再起?

      林:由于種種原因,云門1988年停掉解散了。1991年重新復出,原因是觀眾的鼓勵和期待。有一天,我乘的士,司機認出了我,他看過我們的演出,他鼓勵我一定把云門恢復起來。我下車后,他還向我高喊:林先生,加油啊!我當時不敢回頭,怕司機看到我涌出的眼淚。云門舞集能活到今天就是因為有那些喜愛我們的老百姓。我得到過很多的鼓勵和獎賞。但我得到的最好的評價是在醫院的一次,我母親生病住院,我去陪她,在電梯里有個老先生要我向云門所有的人說一聲謝謝。因為那時臺灣剛發生一場大地震,我們開車到災區去,去救災演出,我們派出演員教小朋友跳舞,讓小朋友開心,也安頓人心。老先生看了我們的演出,他們一家人都笑了,所以說謝謝我們云門的所有人。用藝術幫助弱勢的人、幫助更多的人,讓他們的生活有了陽光有了希望,這個夢想是多么美的東西啊。我們跳舞給誰看?當初想的是要給基層的民眾看,很高興的是,在34年之后,這個想法依然沒有背棄。

      打碎傳統的程式和結構

      劉:看上去,云門的舞蹈與古典芭蕾、西方現代舞有很大不同。

      林:西方追求的舞蹈動作是芭蕾式的高度,演員往高跳;我們追求的是身體往下沉,重心一定要低。我們的舞蹈借助了京劇、太極、靜坐、武術、書法等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內外功并俱,肢體、心神交匯。舞蹈總要拿身體做原料,對不對?芭蕾舞演員的身體是往上蹦訓練出來的,我們演員的身體是蹲馬步蹲出來的,自然就不同啦。我們為什么訓練云手、書法?它的哲學和精神與舞蹈是完全一致的,力道、留白、虛實以及對時間的感覺,世界上別的現代舞團是做不出來的。明鏡與流水輝映的《水月》,以東方太極入舞,采用西方古典音樂的經典――巴赫的無伴奏大提琴曲,營造出純粹、空靈的境界。空靈是呼吸,舞蹈的本體是呼吸,呼吸是沒有人物、沒有情節,只有肢體的自由伸展,猶如水中之月,到結尾,音樂也沒了,只有水流的聲音,舞者還在水中緩緩起舞。觀眾跟著演員的呼吸走,到最后,節奏、結構等全部都是呼吸的節奏和結構,那也是書法的節奏和結構。

      劉:您編舞的靈感從哪里來?

      林:方向定了,音樂選好了,就開始做。也不是靈感,就是一種手藝,我覺得自己是個手藝人,不是什么偉大藝術家之類的。

      劉:但是您說舞蹈動作都是隨著氣質而定的。

      林:也不是,這里面全是鋼筋水泥啊,看起來像是一個行云流水,后面全部是結構,硬得不得了,不然撐不起來。從1983年的《紅樓夢》到2001年的《行草》和2005年的《狂草》,都有一個鋼筋水泥般的堅硬骨架支撐著。

      劉:看完《水月》,更加理解什么叫一言難盡,什么叫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林:藝術就是讓人踏實一會兒會兒,有一剎那間,你可以什么都不想,腦子里一片空白,那是一種沉靜的感覺,只有你自己存在。這一點真的很有趣。

      劉:那么,怎么與傳統舞蹈語匯區別呢?

      林:我們不是把傳統的手段直接拿來用。先打破,打破原有的程式和結構,剩下一地零碎的元素,然后再把這些元素重新組

      合起來,形成了新的東西,形成了

      我們獨特的舞蹈語匯。比如《紅樓

      夢》,我們把它編成春夏秋冬四

      季,設置的男舞者,是一個“園子

      里的年輕人”,穿條翠綠色的短褲;還有12個女子,身上披著各種花卉的披風,他們在一起跳舞,這是從原小說中拿來賈寶玉的元素和金陵十二釵的元素,跟小說的結構完全不同。我要求我的演員們要特別注意中國書法的某些感覺,《行草》、《行草貳》、《狂草》都一脈相承,借助書法的線條跟自己的身體對話。其實,王羲之等許多書法家拿著毛筆書寫的時候,就是他們身體和心里在跳舞的時候。

      劉:聽說今年7月,在北京保利劇院演出《紅樓夢》其中一折,以后將不再演了?您可知道,這部舞蹈感動得我生平第一次因看舞蹈而淚流滿面,相信還有很多人沒有看到它,能否讓它再繼續演下去?

      林:我會認真考慮這個建議。但是從心里說,已經演了20多年了,真不想再演了,想再編一些新的舞蹈給大家看。

         一個民族有了問題才強調自己的符號

      劉:中國符號、中國概念在您的舞蹈里占什么地位?

      林:其實,我覺得所謂中國符號怪膩的。外國人喜歡有道理,中國人喜歡到癡迷的程度,又沒有創新的東西加進去,那就很可怕了。一個民族有了問題才不斷講自己的符號,生怕不見了。現代舞創作就是做自己,而做自己常常會失敗的,但也說不定冒出來一個很偉大的藝術家。中國符號和傳統,是一刀兩刃,它可以是一個包袱,也可以變成一個靈感、一切的源泉。完全看你怎么用、怎么看待它,規定它只能這樣走的時候就不健康了。我們現在看到很多中國符號的舞蹈,都沒有中國美學,連衣服的配色都讓人想撞墻。穿寬袖長袍就很中國么?我們對中國的概念往往停留在清代、明代,即使在做唐代的東西時也是清代的品味。我們可以用傳統的手段,但完全是當代的表達。怎么做到?把程式全打破,把元素撿起來。不中不西,不今不古,就形成了我們自己特有的。

      劉:那么對中國傳統文化怎么看呢?

      林:傳統文化是一個你不知道拿它怎么辦的龐然大物。佛、儒、道、民間的東西,我的舞蹈里往往也碰觸。傳統文化時間的漫長和它內容的豐厚,讓人感到振奮,同時又感到悲哀,有時悲哀得讓你簡直像瞎子摸象一樣,不知從哪里開始。

      我不太相信采風這樣的事情,所以編《九歌》的時候也沒有去長沙。我覺得《九歌》是一個遙遠的東西,那個東西必須對觀眾發出那樣的一個呼喚。編到最后,整個舞蹈我就是在找把那個呼喚用怎樣的形式吼出來。直到今天人們依然在拜神,邀請神走向人間,跟神呼喚公平正義,希望神帶來一點點福祉,可人們總是在等待,又總是那么凄涼。所以《九歌》里的神都是戴面具的,是一個演員踩在兩個演員的肩膀上在騰云駕霧,這不就是踩在人民的肩膀上嗎?《九歌》呈現的就是我心里想的東西。

      文化的沉淀,速度遠遠比不上蓋高樓大廈那么快,也不是蓋了戲院就有了文化藝術表演,“沉淀”這兩個字需要時間。對中國符號,要進得去,出得來。早期比如《紅樓夢》,滿臺都是中國符號,到《行草》、《行草貳》、《狂草》,就減掉很多,但還保留著中國武術的形態,背景是中國書法的線條;到《風影》,我們有意識做減法,古裝、云手、蘭花指,這些都沒有,完全是現代的。西方人看了說,這些他們做不來,還是中國化的東西。為什么?因為有留白,有虛實,中國的美學味道去不掉。我這個孫猴子翻不出中國文化這個如來佛的手掌心!哈哈!


    扯蛋

    難過

    支持

    鮮花

    超贊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注我們:中國舞蹈網

    微信號:cndance

    APP下載

    專心、專注、專業

    合作聯系

    Email:Fy007@126.com      微信/電話:0177-5155-8025

    ©2003-2020  鹽城舞者印象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中國舞蹈網     蘇ICP備1406126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级毛片在线不卡直接观看| 窝窝视频成人影院午夜在线| 欧美日韩加勒比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亚洲| 亚洲综合色视频在线观看| 五月天丁香在线| 成人女人a毛片在线看| 亚洲最大视频网站| 色资源二区在线视频|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少妇国语|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V| 男女啪啪高清无遮挡免费|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水 | 成人在线综合网| 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 国产在线ts人妖免费视频| chinese乱子伦xxxx视频播放|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2019中文字幕 | 18禁止午夜福利体验区| 房客(糙汉)何璐程曜坤|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左线| 日本色图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在线观看播放|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加勒比| selao久久国产精品| 日本高清不卡码| 久久综合狠狠色综合伊人| 激情久久av一区av二区av三区| 国产伦子系列视频6| 91亚洲va在线天线va天堂va国产 | 免费看男女下面日出水来| 小丑joker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被女同桌调教成鞋袜奴脚奴| 国产精品夜夜爽范冰冰|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