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世紀的下半葉,白俄羅斯開始產生芭蕾舞藝術的萌芽,在當時有種社會現象是這一萌芽的具體反映。在白俄羅斯和波蘭兩國交界處有一些大的領主,比如象萊德茲威爾、奧金斯基、泰森豪斯、薩佩加等,他們擁有自己的戲劇演出場所、演員以及音樂和芭蕾學校,他們在這方面的花費甚至比他們的君主還要多。 這種藝術傳統在19世紀一度消亡并于20世紀初再度興起。在大劇院派芭蕾舞藝術風格形成前,人們一再努力豐富獨幕芭蕾舞劇的藝術內涵。這種情況持續了很長時間,直到1933年,白俄羅斯歷史上第一家國家大劇院在明斯克落成。剛組建成的芭蕾舞團給自己制定了一個目標,那就是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芭蕾舞劇,第一部白俄羅斯芭蕾舞劇“夜鶯”由克羅施耐爾編舞,由葉莫拉子夫排練,這是一部將古典芭蕾舞與白俄羅斯民間舞蹈相結合的成功典范。另一部由佐羅塔耶夫和穆勒創作的芭蕾舞劇“王子湖”是這一風格的又一成功代表。白俄羅斯的作曲家格列波夫和瓦格納對芭蕾舞音樂的創作的藝術風格形成產生了深遠的推動作用。 當然,由亞當、普歌尼、明庫斯創作的古典芭蕾舞劇,尤其是柴可夫斯基作曲的經典之作,歷久不衰,這些作品成為后人學習芭蕾的優秀教材,在編排古典芭蕾舞劇的過程中,佩勞特、布朗威爾、佩福金等堅持了那種純正的古典藝術風格。 發展至今,白俄羅斯芭蕾舞劇院已經能夠上演不同年代、不同風格的芭蕾舞作品。例如:柴可夫斯基作曲的《天鵝湖》、《胡桃夾子》、《睡美人》;亞當的《吉賽爾》;明庫斯的《肖邦組曲》、《唐吉訶德》、《帕基塔》、《幽靈》;普歌尼的《四人舞》;亞薩費耶夫的《巴赫奇薩拉伊淚泉》;彼德羅夫的《創世紀》;格勒波夫的《阿爾卑斯傳奇》;比澤特和施徹德林的《卡門》;拉菲爾的《波列羅》;柯哈斯德的《奇博雷諾》;歐若夫的《卡來娜布拉娜》;布洛克費耶夫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阿馬斯蓋莫的《騎兵休息地》;瑪蒂威尼的《激情》。芭蕾舞團日前已發展到擁有近百名演員的規模,并且這些演員全都畢業于白俄羅斯國家芭蕾舞學院,其中包括30名獨舞演員,他們中有很多人獲得了各種各樣的稱號,并且在國內外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白俄羅斯國家大劇院芭蕾舞團第一次出國演出是1974年出訪匈牙利,其后還出訪過波蘭、美國、日本、科威特、保加利亞、越南、德國、英國、西班牙、法國、葡萄牙、希臘、挪威、土耳其、埃及、香港、新加坡、泰國、印度。在這些國家的演出都無一例外地獲得成功并得到極高的評價。 瓦連金葉利扎耶夫是白俄羅斯國家大劇院芭蕾舞團的藝術總監,他是享譽世界的藝術家,曾獲得蘇聯人民演員稱號,并且是國家音樂學院的教授。從1973年至今他一直擔任院長的職務,并管理和經營著這個大劇院。96年瓦連金葉利扎耶夫率領劇團以《激情》摘取世界最佳芭蕾大獎,本人同時榮獲該年度世界最佳編導獎,被公認為本世紀最偉大的舞蹈編導大師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