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孜庫姆是別具一格的民間舞蹈,產生于新疆吐魯番,流行于鄯善、托克遜、哈密等地區。 納孜庫姆舞是一種只流行在吐魯番地區的民間舞蹈,舞蹈模仿自然界的各種生物,以跨腿、聳肩、獨特的蹲步動作為主,和新疆的其他民族舞蹈相比,吐魯番的這種民間舞蹈更具有一種詼諧、歡樂的喜劇色彩 據民間傳說,“納孜”是一個窮苦人的名字,“庫姆”是擊鼓聲。很久以前,納孜爾編了很多諷刺嘲笑反動統治者丑態的動作,深受群眾歡迎。隨著歷史的前進,民間逐漸把它發展成為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民間舞蹈形式,并稱它為“納孜爾庫姆”。 納孜庫姆是在婚禮、喜慶節日和晚會中最精彩的表演。它多在賽乃姆的后面或吐魯番木卡姆后面舉行。納孜庫姆多由男性即興舞蹈,以兩人為一組進行。舞者只跳不唱,由樂隊和伴唱者演唱。表演內容一般和唱詞無關,伴唱只是渲梁氣氛的作用。開始時合著音樂各自表演,隨著節奏轉快形成高潮,后就進入競技性的表演,先是做常見的動作,你高我低,你左我右配合默契。忽而一人用新的動作難住對方,對方照樣模擬后又創作新的動作給以回敬。 圍看的群眾合著有規律的鼓點,呼喊著:“加根兒窘根兒加!”“阿拉買斯嗨!”等鼓動性的語言給表演者加油助興。這時在地上常常放上絹花等物品讓他們去取,表演者則大顯身手,力圖用難度大的技巧動作難倒對方,如跪下腰反手取物,或俯地背手用嘴叼起等把表演推到最高潮,在群眾的贊嘆聲中結束。 納孜庫姆跳得最好最烈鬧的地方,要屬吐魯番二堡,這一帶的納孜爾庫姆音樂節奏中吸收了漢族的鼓點,舞蹈中吸收了漢族的跨腿跳轉和蒙古族動肩等動作。 納孜庫姆舞蹈動作的特點是自由、活潑、樂觀、詼諧,不論是即興動作還是競技性的表演,都具有這些突出的特色。表演中的步法,一般用“單步走”比較多,保持兩膝微屈,上身松弛,走起來變換各種姿態,或模擬不同人物形象,時而加上幾下小動肩,顯得極親切、幽默。還有一些用夸張和風趣的手法,模擬搓線、绱鞋、和面、拉面等勞動生活動作,還有各種蹲跳、跳轉等技巧動作,也非常輕快有趣。 納孜庫姆有固定的唱詞,每段唱詞中都加上“外外噢依囊”和“外外納孜爾庫姆”這兩句襯詞烘托。過去的歌詞多是描寫愛情的,也有些是揭露地主、伯克的昏庸荒淫、貧婪殘暴的。曲調比較簡練自由,情緒歡快活潑,節奏性強。開始是富有吐魯番地區特色的歌舞曲“再突汗”和“都斯頓艾米拉”做為銜接和過渡,然后轉入納孜爾庫姆。演奏時常常在一個樂句上多次反復,音量由強到弱,又由弱到強,高潮時只用鼓敲打節奏,群眾合著節奏呼喊助興。 納孜庫姆的伴奏樂器,是新疆東部地區特有的艾捷克、熱瓦甫、彈撥爾、手鼓、嗩吶和鐵鼓等。有時只用嗩吶、鐵鼓伴奏、除音色高低不同的一組鐵鼓外,常加上一個音色渾厚的大鼓連續擊打單一的節奏。有經驗的鼓手,可結合表演者的情緒變化。抑揚頓挫地擊打出富有感情的鼓點,以此烘托舞蹈表演。 納孜庫姆的音樂節奏,緊密地配合著表演,風格獨特。在競技性的表演時,只用鐵鼓和群眾的呼喊聲伴奏,每種喊法重復多次又交錯呼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