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ancesport-china.com/history/index.asp
中國國際標準舞歷史 好在時間不長,當事人都還在,趁著大家有空,初稿于此,并非歌功頌德,更非有意貶罵,只是真實記錄,希冀它能成為中國的國標舞正史。 一、國際標準舞引進中國 1986年前,只有廣州(從香港個別老師學得)和上海少數人跳國標舞,但大多還是在跳三四十年代的交際舞。 1986年11月,日本業余舞蹈競技協會會長山口繁雄先生與中國對外友協聯系,商談舉辦中日國際標準舞友好賽事宜,中國對外友協隨即與我國舞蹈對口單位中國舞蹈家協會聯系,以促成此文化項目的交流。中國舞協組聯部(當時具體負責此項工作的是組聯部主任劉秉琦同志)為落實此項對外舞蹈交流工作,便從1986年11月至1987年3月,開展了此項工作。 為培訓中國舞者,山口繁雄先生和小林彌壽枝女士親自來北京授課,重點培訓了24對舞者,其中摩登舞12對,拉丁舞12對.這些舞者大都來自北京的專業院團。 期間日本著名的國標舞教師成瀨時博先生專程來北京,在二七劇場為舞者上大課,舞者進步很快,為中日友好賽做好了參賽舞者的準備,也為國際標準舞在中國發展奠定了基礎。 為了這一事業在中國的推廣與發展,促成中日“友好杯”比賽,山口繁雄先生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別是經濟上給予中方很大支持,如邀請成瀨時博先生來華講學,其往返旅費。食宿費,講課費,以及中國舞者參賽所穿服裝、中國舞者學習和比賽期間的餐費等,都是山口繁雄先生支付的。 山口繁雄先生和成瀨時博先生來京講課后,中國舞協聯部在劉秉琦同志的領導下,楊大林同志就擔負起組織舞者培訓的推廣工作,他先后在北京交誼舞學校。西城區文化館,并應山東省舞協,浙江省舞協的邀請,進行國標舞的教學推廣工作。 原定1987年3月舉辦的首后中日國標舞友好賽,由于日本舞者的組織工作沒有完全落實,故改期舉行。此時有舞者建議我國先自行比賽,中國舞協報經中宣部批準,隨于1987年5月舉辦了首屆“中國杯”國際標準舞比賽。比賽地點在北京交誼舞學校,參賽舞者約200對,主要來自北京和廣州。評審員是中國舞協和在京的舞蹈界專家。 職業拉丁舞冠軍是:朱一炯/陸金茹(北京); 職業摩登舞并列冠軍是:黃纘沖/胡麗蟬(廣州)、 孫軍輝/徐小營(北京)。 中國舞協組聯部和中國舞協群眾舞蹈研究會自1986年起至中國舞協國際標準舞總會成立止,舉辦了近30期國標舞培訓班,培養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舞者和教師近千人,對促進全國各地的國標舞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當時,全國只有中國舞協組聯部及中國舞協群眾舞蹈研究會舉辦了國標舞的比賽和培訓。 這個時期的工作,主要是中國舞協組聯部劉秉琦、楊大林等同志以及中國舞協群眾舞蹈研究會會長馮碧華及秘書長傅中樞同志在操辦。自此以后,國際標準舞開始在中國推廣。 1988年4月,中國舞協群眾舞蹈研究會接著在北京主辦了“牡丹音響杯”全國第二屆國際標準舞大賽。比賽地點在北京體育館,參賽舞者近3印對,分別來自20個省市。 職業摩登舞冠軍是:任榮生/趙明(北京); 職業拉丁舞冠軍是:胡大東/林徽麗(北京)。 評審員為中國舞協和在京舞蹈界專家。 賽后由中國對外友協主辦,中國舞協群眾舞蹈研究會承辦,舉行了首屆“牡丹音響杯”中日友好賽。 返回頁首 二、 中國舞蹈家協會國際標準舞總會的建立 通過兩次全國比賽,國際標準舞在中國特別是在北京、廣州、上海等城市流傳,中國舞協培養的第一批舞者和兩次比賽的獲獎舞者自發成為推廣的動力。 由于社會上的舞者增多,迫切希望有一個專門組織來領導和管理此項新引進的事業。中國舞協組聯部僅是出于對外交流而進行國標舞活動,并未有成立相應組織來長期發展國標舞的打算;國舞協群眾舞蹈研究會也不是專門進行國標舞的機構,不可能形成我國國標舞發展的長遠規劃因此有舞者反映,他們就像沒娘的孩子。 1987年8月,適逢王鎮同志由中國舞協《舞蹈》編輯部調到學術研究部,主管《舞蹈信息》報,1988年下半年又分管國標舞工作。王鎮同志曾受聘擔當一、二屆全國國標舞大賽的評審,了解一些國標舞的情況,根據當時的社會需要,王鎮同志建議成立國標舞專門機構,提出成立中國舞蹈家協會國際標準舞總會,并請賈作光同志任會長的提議。該提議很快得到當時的中國舞協書記處(書記處常務書記:邢志汶;書記:邵九琳。史大里)的批準,因此,中國舞蹈家協會國際標準舞總會于1989年初正式成立。會長是賈作光;執行副會長是王鎮,副會長:史大里、曹仲秘書長為傅中樞,副秘書長:沈敏華。 1989年,《舞蹈信息》報與北京舞蹈學院聯合開辦函授大學期間,時任北京舞蹈學院教務處處長的張敦意同志向王鎮提出,希望中國舞協國際標準舞總會能接納北京舞蹈學院人員參加。后經賈作光會長同意,增補呂藝生同志(時任北京舞蹈學院院長)、黃振炎同志(時任北京舞蹈學院副院長),張敦意同志為中國舞協國際標準舞總會副會長,張平(時任北京舞院社教系主任)為副秘書長。北京舞蹈學院拔出兩間辦公室作為中國舞協國標舞總會的辦公室。這以后,又增補了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李正一同志為國標舞總會的副會長;劉哲.華明同志為副秘書長。袁水海為教學研究部主任,楊威為副主任。 (1989年1月,由朱良津和李天翔兩同志找到國家體委三老協會,商談成立國標舞組織事宜,后三老協會同意在其屬下成立“國際體育舞蹈俱樂部”,由王維儉任主任,朱良津。李天翔任副主任。 ) 返回頁首 三、 中國舞協國際標準舞總會成立后至更名中國國際標準舞學會前所開展的工作 1989年,在北京舉辦全國中、高級舞者培訓來自全國的100多名舞者參加了學習。 1989年,在北京舉辦全國教師培訓班,來自全國的80多人參加了學習。 1989年5月,舉辦了第三屆“文化書院杯”全國國際標準舞大賽。地點在北京工人體育館。來自全國的近300對舞者參加了比賽。職業摩登舞冠軍是黃纘沖/胡麗蟬(廣州);職業拉丁舞冠軍是郭鳳杰/邢曉英(北京)。評審員是中國舞協及在京舞蹈界專家。 1990年初,由張敦意副會長介紹并牽頭,請來臺北國標舞專家王弘志先生,在北京舞蹈學院舉辦全國國標舞教師、舞員和評審員培訓班,考錄了我國第一批國標舞教師,舞員和A級評審員,培養了我國第一批計分員。這以后,國標舞總會多次在北京、蘇州、上海等地辦班,請王弘志先生授課,逐漸培養起我國從評審員到教師,到舞者,到計分員一整套國標舞的技術力量,為今后的中國錦標賽奠定了可行的基礎。 1990年,在北京舉辦全國教師考前培訓班,來自全國的100多人參加了學習。教師為王弘志先生。 1990年,在北京舉辦評審員培訓班:來自全國的50多人參加了學習。教師為王弘志先生。 1990年,在南京舉辦中高級舞者提高班香港陳峰先生任教。 1990年,在蘇州舉辦全國中級舞者培訓班100多人參加了學習。教師為王弘志先生。 1990年,在蘇州舉辦全國教師培訓班,來自全國的60多人參加了學習。教師為王弘志先生。 1990年,在北京舉辦全國高級舞者考前培訓班,來自全國的100多名舞者參加了學習。教師為王弘志先生。 中國國際標準舞的發展以及走入世界,必需有專業舞蹈界的投入,我國專業舞蹈院校必需建立國標舞專業,賈作光會長幾次提到北京舞蹈學院應建立國標舞專業。1990年,王鎮同志正式向時任北京舞蹈學院院長的呂藝生同志和教務處處長張敦意同志提出北京舞蹈學院建立國標舞專業的事。呂藝生同志隨將此事交給張敦意同志向文化部申報。經過文化部有關部門的批準,北京舞蹈學院國標舞專業隸屬社教系下正式建立并向全國招生。 1990年5月,由中國舞協國際標準舞總會在南京市體育館,舉辦了第四屆“亞力龍虎杯”國際標準舞全國錦標賽。參賽舞者近400對。職業摩登舞冠軍為榻偉雄/胡表華(廣州);職業拉丁舞冠軍為溫亮富/徐小萍(廣州)。 評審長為王鎮;評審員第一次啟用考取總會國家級評審資格的各地評審員。 中國舞協國際標準舞總會從此屆比賽起,制定了詳細的國際標準舞比賽規程,建立起各項規章制度,為今后的中國國際標準舞錦標賽起到了規范作用。 1990年,進行了學士,教師的考試,由賈作光、呂藝生、王弘志主考.黃振炎、張敦意監考。有6位同志考試合格,被總會頒為拉丁舞學士;有'7位同志經考試合格,被總會頒為摩登舞學士;有46位同志經考試合格.獲得了教師資格;有62位同志經考試,成為見習教師。 1990年,進行了評審員資格考核.由王弘志先生主考。有12位同志經考核合格,獲得A級評審員資格,有22位同志獲得B級評審員資格。這是我國第一批人員獲得評審員資格,總會規定,A級為總會國家級評審,B級為總會省級評審。 1990年,在長沙召開了首界全國國際標準舞學術研討會,來自二十多個省市的40多位代表出席了會議。 1991年,舉辦評審員資格考核,由袁水海、楊威、曹仲、沈敏華主考。有6位同志獲得A級評審員資格,11位同志獲得B級評審員資格。 1991年,國標舞總會副秘書長華明同志提出創辦總會少年拉丁舞培訓班,以培養中國下一代少年拉丁舞者。總會經過研究,認為這是中國國標舞的希望工程,根據國情,先開少年拉丁舞培訓班作為總會的實驗點,由華明同志負責。隨后在邵福來處開班,后移往北京舞院。 1991年,在青島舉辦中高級舞者培訓班香港余耀榮先生任教。 1991年在北京舉辦評審員、計分長培訓班來自全國80多人參加了學習,由王鎮、榻偉雄,華明、齊明等同志任教。 (199l年5月3日,以王維儉為主任的“國際體育舞蹈俱樂部”在民政部登記注冊,更名為“中國體育舞蹈運動協會”) (1991年5月27日,中國體育舞蹈運動協會加入世界舞蹈總會ICBD:成為ICBD的準會員。) 1991年6月,總會在青島舉辦高級舞者培訓班由英國著名舞者前來授課。 1991年7月,中國舞協國際標準舞總會在青島市體育館舉辦了第五屆“洛玻杯”全國國際標準舞錦標賽。來自全國的近500對舞者參加了比賽。職業A組摩登舞冠軍為李兆林/李小嬡(廣州);職業A組拉丁舞冠軍為梁思源/胡節娜(北京舞院)。 從這屆起到2000年的第14后全國錦標賽,除有一屆評審長由張平擔任外,其余各屆評審長均由王鎮擔任。評審員也都由考有總會CIDA國家級的評審員擔任。此外,也聘請了部分中國香港。臺灣及外國評審員。 1991年,在北京香山賓館,進行了第三屆中日國際標準舞友好賽。評審長為王鎮。 1991年,總會派出張平,華明及北京舞院學生赴新加坡參加在那里舉行的國際比賽。 1992年,在北京與新加坡國標舞代表團進行了學術交流。 1992年,文化部屬下的“中國國際標準舞協會”在民政部登記冊,正式成立。會長由時任文化部的常務副部長高占祥同志擔任。中國舞協國際標準舞總會會長賈作光、副會長呂藝生同志都被聘為副會長.該會副會長還有魏中珂、白淑湘。朱良津等同志。 1992年8月,在廣州市天河體育館舉辦了第六屆“雅諾士杯”全國國際標準舞錦標賽。來自全國的500多對舞者參加了比賽。職業A組摩登舞冠軍是李兆林/李小媛(廣州):職業A組拉丁舞冠軍是梁思源/胡節娜(北京舞院)。 此屆比賽試驗性的首設了少年拉丁舞組.參加比賽的小舞者只有三對,冠軍為趙鵬/楊娜。 1993年4月,在北京工人體育館舉辦了第七屆“中鑫杯”全國國際標準舞(體育舞蹈)錦標賽。中國體育舞蹈運動協會的王維儉和李天祥同志給予總會的此后比賽以很大的支持和協助。職業A組摩登舞冠軍是李兆林/李小媛(廣州);職業A組拉丁舞冠軍是尹衛東/龍衛敏(廣州)。少年拉丁舞從此后開始正式列入全國錦標賽的比賽項目。 返回頁首 四、 中國國際標準舞學會成立 中國舞蹈家協會是中國文聯領導下的一級法人組織。而中國舞協國際標準舞總會是中國舞蹈家協會的下屬組織,屬于二級組織。面對已經在全國發展起來的國標舞形勢,面對而后成立的國家體委屬下的中國體育舞蹈運動協會及文化部屬下的中國國際標準舞協會(他們均是一級法人社團)的成立,中國舞協國際標準舞總會的工作面臨不能正常進行的局面,二級協會已不能適應全國國標舞事業的發展形勢。因此,中國舞協國際標準舞總會向中國文聯報告:申請直接掛靠中國文聯,更名中國國際標準舞學會并向民政部登記注冊。 由于中國文聯的關心和強有力的支持.加上賈作光會長、王鎮和張敦意副會長多次到民政部找有關領導進行闡述,終于在1993年4月27日,民政部批準了中國國際標準舞學會的登記注冊。從此,中國國際標準舞學會成為直接在中國文聯領導下的國家一級法人社團,中國國際標準舞開始走向一個新的里程。 (1993年10月,中國業余競技舞蹈協會在民政部登記注冊,正式成立) 1994年5月,在廈門市體育館舉辦第八屆”金馬杯”全國錦標賽。中國文聯組聯部主任王烈同志出席了此屆比賽。職業A組摩登舞冠軍是李兆林/李小嬡(廣州);職業A組拉丁舞冠軍是尹衛東/龍衛敏(廣州)。 1994年起,由華明、楊威、袁水海三人制定了少年拉丁舞教學大綱,并于當年,中國國際標準舞學會在北京舉辦了由華明同志執教的首期全國少年拉丁舞教師培訓班,以后每年定期舉辦一次,至2001年已舉辦了八期全國少年拉丁舞教師培訓班。全國數百名學員經過考試獲得了A或B級少年拉丁舞教師。這些教師在全國各地教學,培養了數萬名少年拉丁舞舞者,成了中國國標舞的后備軍,他們是中國國標舞的明天,是中國國標舞的希望。 1995年2月,在北京舉辦了第二期全國國標舞少年教師培訓班,來自全國的70多位少年教師參加了學習。 1995年5月,在寧波市體育館舉辦了第九屆“富萊達杯”全國國際標準舞錦標賽。職業A組摩登舞冠軍為齊志峰/張震(北京舞院);職業A蛆拉丁舞冠軍是陳淑民/韓美玲(北京舞院)。 1995年下半年,得到上海舞蹈家協會(由上海舞協秘書長唐南寧和王瑩同志負責)的合作,中國國際標準舞學會邀請香港國際標準舞總會屈網權會長來上海辦班授課,然后由ISTD英國皇家舞蹈教師學會的考官進行考級。這是我國第一次舉辦由國際組織來中國進行專業教師的考級,有30多人通過ISTD的教師級Associate(準會員)考試,成為我國第一批英國皇家舞蹈教師學會ISTD的會員。此消息在ISTD的舞蹈雜志上公布后,在世界上引起轟動。 1996年始,IDTA英國國際舞蹈教師協會考官王子文先生與中國國際標準舞學會合作,并由中國國際標準舞學會多次舉辦教師、舞員、評審學習班,并進行業余級、銀、銅、金星。職業級AssociateMember(會員)的考級。通過學會在北京舉辦及王子文先生應全國各地邀請,授課(包括小課)數百次數千課時。考得IDTA金。銀、銅,金星級千余人Associate。Member幾百人次。所有考獲IDTA Associate、Member資格的人都成為IDTA英國國際舞蹈教師協會的會員。 王子文先生不僅是英國國際舞蹈教師協會的考官,中國國際標準舞學會也聘請王子文先生為中國國際標準舞學會CBDS的考官。因此,王子文先生在考IDTA資格的同時,也在考CBDS金、銀,銅、金星。學士和會士資格。與此同時,中國國際標準舞學會也先后任命了自己的考官:傅中樞、華明、袁水海、楊威、沈敏華。胡春田,楊鮮婷、趙明,在全國進行考級工作。 考級的目的,是督促舞者按部就班地學習國標舞的教學大綱,是提高舞者水平行之有效的辦法。我國引進國標舞較晚,至今也只有16年的歷史,但中國的國標舞發展很快,已為國際所關注,中國職業舞者在2001年英國黑池舞蹈節獲得職業新星組前24名的好成績,中國臺灣有專家認為,中國大陸國標舞水平已成為東南亞之冠。雖然這里面有鼓勵的成分,但中國舞者的整體水平的迅猛提高,卻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有什么訣竅的話,那就是學會這么多年來,堅持開展了考級工作。 1996年2月,中國國際標準舞學會在廣州舉辦了第三期全國國標舞少年教師培訓班。同時,召開了“首屆少年拉丁舞教學研討會”,近百名來自全國的少年拉丁舞教師出席了會議。會上討論了少年拉丁舞各組別的比賽套路,以及研究了少年拉丁舞的設科、教學法等問題。會后,由華明同志對己擬定的各組比賽套路進行了修改,形成直至目前仍在施行的法規。 1996年5月,中國國際標準舞學會首次派出赴英國黑池觀摩學習團,賈作光同志為團長,劉哲同志為秘書長。這以后,中國國際標準舞學會每年5月都組團前往英國黑池進行觀摩、學習和交流,至2001年5月已是第六次,團長均為華瑩同志。賈作光會長在黑池期間,與世界總會會長、副會長,以及中國臺灣的專家進行了廣泛的交流。 1996年,王鎮同志向時任廣東舞蹈學校校長潘志濤同志建議,廣東舞蹈學校應建立國標舞專業。潘志濤同志是中國國際標準舞學會的常務理事,對國際標準舞有所了解,加上潘志濤同志在事業上的開拓精神,所以不久,廣東舞蹈學校就建立了國標舞專業,如今已有畢業生畢業。 1997年2月,在北京舉辦了第四期全國少年國標舞教師培訓班。來自全國的80多位少年國標舞教師參加了學習。 1997年,在廣州舉辦了首屆全國青少年國際標準舞錦標賽,比賽內容為少年拉丁舞,400多對小舞者參加了比賽。 1997年12月,在廣州軍區體育館舉辦了第十屆“No1杯”全國國際標準舞錦標賽。來自全國的500多對舞者參加了比賽。從此屆比賽開始,中國國際標準舞學會制定了舞員參賽資格決定,規定舞者參加不同組別比賽必須具備規定的相應資格。職業A組摩登舞冠軍為齊志峰/張震(北京舞院);職業A組拉丁舞冠軍為高毅強/林小玉(廣州)。 此屆比賽,首創了進入職業A組前六名的摩登舞和拉丁舞舞者,在決賽前需進行帶標題的表演項, 一是強化了國際標準舞的藝術屬性;二是鍛煉了舞者的表演意識。以后每屆,此項表演為固定項目。 此屆比賽,邀請了世界總會WD&DSC會長、副會長,以及中國香港、臺灣的著名國標舞專家前來擔任評審,同時也邀請了著名國際舞蹈家前來表演。以后的每屆,都邀請眾多外國和中國香港、臺灣的專家前來擔任評審。 1998年2月,在北京舉辦了第五期全國少年國標舞教師培訓班。來自全國的80多位少年國標舞教師參加了學習。 1998年8月,在北京舉辦了首屆全國青少年國際標準舞錦標賽。來自全國的400多對舞者參加了比賽。 1998年12月,在北京舉辦了首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國際標準舞全國大賽暨第11屆中國國際標準舞“湖北證券杯”全國錦標賽。此屆比賽的決賽場為“大紅鷹之夜”。來自全國600多對舞者參加了比賽。職業A組摩登舞冠軍為齊志峰/張震(北京舞院);職業A組拉丁舞冠軍為尹衛東/龍衛敏(廣州)。 荷花獎(摩登舞) 金獎:齊志峰/張震(北京舞院)。 銀獎:李兆林/李小媛(廣州)、 溫亮富/孫榮(廣州)。 銅獎:曹洪/李利(上海)、 馮彬/蔡艷峰(廣州)、 王信余/秦云(上海)。 荷花獎組(拉丁舞) 金獎: (空缺) 銀獎:尹衛東/龍衛敏(廣州)、茹寶/朱錚(北京舞院)。 銅獎:成兵/瞿臘佳(廣東舞校)、方俊/陳昭(上海)、劉方/王曉軍(廣州)、 李明/余明芳(北京舞院)。 中國舞蹈“荷花獎”,是中宣部批準立項的我國唯一的舞蹈專家獎。1998年,在高占祥同志的有力支持下,經中國文聯批準,將國際標準舞納入“荷花獎”評獎項目,就是強調國際標準舞的藝術屬性。從此,國際標準舞正式納入專業舞蹈評獎行列。 1999年2月,在北京舉辦了第六期全國少年國標舞教師培訓班。來自全國的80多位教師參加了學習。 1999年8月,在上海舉辦了第二屆全國青少年國標舞錦標賽。從此后比賽起,增加了少年摩登舞比賽。 (1999年5月27日,由于中國體育舞蹈運動協會沒有按照世界舞蹈總會WD&DSC多年來的要求,即聯合中國國內的另兩個國標舞組織共同加入世界總會,因此在1999年WD&DSC的黑池年會上,全體會員國代票,一致通過撤消中國體育舞蹈運動協會的WD&DSC準會員資格。由WD&DSC會長、副會長親自到中國協調三個組織的聯合加入WD&DSC的問題。 ) 1999年10月,世界舞蹈與舞蹈運動總會WD&DSC會長親自到中國廣州召集中國三個組織的協調會,會后決定分別接納中國國際標準舞學會、中國國際標準舞協會、中國體育舞蹈運動協會為世界舞蹈總會的“提名會員”。 1999年11月,中國國際標準舞學會在廣州軍區體育館舉辦第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國際標準舞全國大賽暨第12屆“新濠畔杯”中國國際標準舞全國錦標賽。 職業摩登舞冠軍是溫亮富/孫榮(廣州) 職業拉丁舞冠軍是尹衛東/龍衛敏(廣州) 荷花獎(摩登舞) 金獎:空缺 銀獎: 溫亮富/孫榮(廣州)、齊志峰/張震(北京舞院)。 銅獎:李兆林/李小媛(廣州)、馮彬/張震(北京舞院)、曹洪/李利(上海) 荷花獎組(拉丁舞) 金獎: 茹寶/朱錚(北京舞院) 銀獎:尹衛東/龍衛敏(廣州)、李明/余明芳(北京舞院) 銅獎:方俊/陳昭(上海)、張國勇/余歡歡(廣州)、成軍/李春芬 (1999年12月29日,文化部致函中國文聯,將所屬的中國國際標準舞協會轉到中國文聯,由中國文聯管理。) 2000年2月,在北京舉辦了第七期全國少年國標舞教師培訓班,來自全國的80多位少年國標舞教師參加了學習。 2000年6月,在青島市體育館舉辦了中國舞蹈“荷花獎”國際標準舞世界杯大賽暨第13屆“華東國貿杯”國際標準舞全國錦標賽。來自全國的600多對舞者參加了第13屆全國錦標賽和來自16個國家的舞者參加了世界杯賽。 13屆全國錦標賽 職業A組摩登舞冠軍溫亮富/孫榮(廣州) 職業A組拉丁舞冠軍尹衛東/龍衛敏(廣州) 2000年8月,在韶關市舉辦了第三屆全國青少年國際標準舞錦標賽。 2000年12月,在廣州軍區體育館舉辦了第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國際標準舞全國大賽暨第14屆中國國際標準舞全國錦標賽。來自全國500多對舞者參加了比賽。 職業A組摩登舞冠軍李兆林/李小嬡(廣州) 職業A組拉丁舞冠軍尹衛東/龍衛敏(廣州) 荷花獎(摩登舞) 金獎:溫亮富/孫榮(廣州) 銀獎:李兆林/李小媛(廣州), 馮彬/蔡艷峰(廣州) 銅獎:王書軍/李尼亞(廣東), 曹洪/李利(上海), 童輝/楊晨艷(上海)。 荷花獎(拉丁舞) 金獎:尹衛東/龍衛敏 銀獎:王連文/史福霞 方俊/陳昭(上海) 銅獎:錢志煒/吳茜(上海)、梁思源/張卓妮(國標舞學院)、趙庭武/宋菁 2001年2月,在北京舉辦了第八期少年國標舞教師培訓班。100多名來自全國的少年國標舞教師參加了學習,有的學員是多次參加學習,有的甚至是連續八年來參加學習。 2001年3月1日,中國國際標準舞學會會報《中國國標舞》創刊,免費增送會員。 2001年3月1日中國文聯正式發文批復我會,同意中國國際標準舞學會和中國國際標準舞協會實行聯合更名為“中國國際標準舞聯合總會”此聯合和更名尚待民政部的批準重新登記注冊。 返回頁首 本文原載于2001年中國國際標準舞學會會報《中國國標舞》創刊本,作者王鎮是現中國國際標準舞學會常務副會長。 (注:此答案不代表舞網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