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透過廣場舞,我們看到什么) 如今,農村最流行的娛樂活動是什么? “那肯定得數跳廣場舞!”全國人大代表、武義縣柳城畬族鎮青坑村村委會主任俞學文答得干脆。 翻開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著上面的一句話“形成全民健身新時尚”,俞學文代表說:“這說的不就包括了廣場舞么?” 當下的浙江新農村,處處可聞悠揚動感的音樂,可見歡快的舞步。那是村民表達歡愉之情的新方式,也是美麗鄉村中的新景致。 農民的自信,舞出來 北京,夜涼如水。“改善農村公共服務”、“引導公共文化資源向城鄉基層傾斜”……政府工作報告里的這些字眼,卻溫熱著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副主席陳小平的內心。 陳小平委員的故鄉,有個美麗的名字,叫鸕鳥。那是杭州余杭西北部的一個山鄉小鎮,與浙江美麗鄉村的發源地——安吉,相鄰接壤。這片寧靜鄉土,在歷經環境整治、治水拆違、文化禮堂建設等蛻變后,煥發出別樣生機。 鄉村的夜,不復記憶中的寂靜。夜幕降臨,鸕鳥鎮仙伯坑村中心的小廣場上,就會點起明亮的燈光,響起動感的音樂。結束一天的農活后,梳妝打扮好的農婦,便在嬉笑聲中匯聚,隨著節拍翩然起舞。她們的臉上,帶著從未有過的從容和自信。 “幾年前,村民就開始跳廣場舞了,現在參加的人正越來越多。”俞學文代表告訴記者,如今,農村的文化娛樂形式已有很大改變。“看電視、打牌、打麻將的少了,健身、跳舞的多了。” 2015年10月底,浙江省“文化禮堂”鄉村排舞大賽通過網絡進行直播,點擊量大大超過預想。發達的互聯網,讓鄉村廣場舞成為群眾文化的盛宴。 “同樣是廣場舞,在城市和在農村的意義并不相同。”在俞學文代表看來,城市居民多將廣場舞作為全民健身的一種形式,而農村的廣場舞則屬于文化娛樂活動,更多展現村民的精神面貌。 民族風、鄉土味濃厚的音樂,熱情奔放的舞姿,炫麗奪目的服飾,展現著浙江美麗鄉村中幸福生活的情景。 “舞蹈是一種展現美的形式,只有充滿自信,才能用肢體表達美。”透過風靡鄉村的廣場舞,全國人大代表、杭州歌劇舞劇院院長崔巍看到村民日益增長的文化自信。 文化的鴻溝,補起來 廣場舞,曾是城鄉文化差異的重要標志。早起或晚飯后,外出跳段廣場舞,是很多城市居民的選擇。在農村,早起干活,晚飯后早早熄燈就寢。鄉村的文化生活,相對單調乏味。 當農民跳起廣場舞,意味著什么?“城鄉一體化。”這是俞學文代表的回答。 過去5年,浙江共建成“美麗鄉村”特色村2500個、農村文化禮堂4928個。此外,還有健身廣場、農家書屋、老年中心……由此可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正不斷向農村延伸,城鄉差距日漸縮小。 “鄉村廣場舞,跳出農民的自信。農村文化禮堂里,也能看到這份自信。”俞學文代表說。 當村莊的文化、歷史、特色、名人得到挖掘和整理,被陸續搬進文化禮堂,這種鄉土自信也隨之激發。“包括‘最美’、‘最孝’等評選,都讓農民的自信迸發出來。” 2013年起,我省已連續3年將建設農村文化禮堂列入當年省政府十件民生實事。“因為村集體經濟收入不高,我們村的文化禮堂遲遲未建。”俞學文代表透露,由于村民對建造文化禮堂的呼聲特別高,青坑村已將這一項目列入今年重點工作。 “文化禮堂是文化傳播的載體。”崔巍代表告訴記者,她參與的文化下鄉活動,大多安排在文化禮堂進行,“每年大約有50場。” 崔巍代表指出,盡管文化下鄉受到熱烈歡迎,但不可能在一個村多次演出。“我們只是引導。要提高農民文化生活質量,加強農村精神文明的建設,需要在文化禮堂中建立定期舉辦文化活動的長效機制。” 多元的供給,足起來 3月11日下午,“全民閱讀”成為新聞出版界委員熱議的核心詞匯。兩個多小時過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程蔚東驚訝地發現,討論最終落腳在農村的文化復興上。 讓程蔚東委員頗為自豪的是,浙江,成為被眾人點贊的對象:“在浙江的青山綠水間,活躍著400多個民營劇團,上演著健康的劇目,豐富了廣大農民群眾的精神生活”、“浙江還建起近5000個農村文化禮堂,讓農民開展文化活動有了場所依托”。 “農村復興,當從文化復興開始。”程蔚東委員說,“物質要富裕,精神更要富有。未來五年,浙江的精準扶貧,還要向精神扶貧邁進。” “廣場舞只是一個開始。”崔巍代表說。當農民有了迫切的精神文化需求,當農村建起了文化禮堂,多元化的社會公共文化供給越來越重要。 “如何有效使用文化禮堂,成為了下一個課題。”崔巍代表建議,除廣場舞外,農村還應有書法、繪畫等多種藝術形式的文化供給。“廣場舞的形式很好,在此基礎上,我們還應不斷豐富農村的公共文化供給,提供更多樣的文化選擇。”崔巍代表說。 青坑村的農家書屋,每天都向村民開放,養生保健、農業科技、歷史故事等多種讀物都能在這里借閱。“看書的人挺多,今年村里會考慮再增加一些書。”俞學文代表說。 正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的,2016年各級政府將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倡導全民閱讀,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同時引導公共文化資源向城鄉基層傾斜;形成全民健身新時尚。 未來鄉村的農閑時分,會有揮毫的雅趣、戲曲的傳承,也會有整齊的廣場舞、熱烈的秧歌曲。 夜幕已然降臨,音樂即將響起。新興的文化禮堂前,古老的村口樹下,律動的身影,燦爛的笑容,鐫刻下農村的美好。無疑,當廣場舞從城市跳到農村,我們看到農民的自信、鴻溝的縮小,也等待著更多形式的公共文化供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