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家楊麗萍最為人稱道的就是,她的舞蹈肢體藝術,有著淳樸自然的生態之美。她的舞蹈自然隨性,從心靈深處涌動出強大的原始生命沖動及本能欲望,這與她深植于內心的生態和傳統美學觀有著直接的聯系。但是,楊麗萍卻并未一成不變,反而在繼收山之作《孔雀》的驚艷演出之后,積極投入到現代實驗舞蹈作品《十面埋伏》的指導和創作中。 2015年9月30日到10月3日,她攜新作《十面埋伏》將亮相國家大劇院,為2015國家大劇院舞蹈節開幕。據悉,這也是《十面埋伏》首度進京,與京城觀眾見面。 【融合】東西方元素融合 折射濃稠歷史 《十面埋伏》的創作靈感來源于中國古代楚漢之爭、霸王別姬的故事,是京劇中最常用的題材。而楊麗萍這次以折子戲的形式,選取劇中最精彩的部分加以展現這段濃稠的歷史故事。 在舞臺呈現上,《十面埋伏》一方面延續楊麗萍一貫自然、淳樸、原始的風格,另一方面又別具匠心地融合了中西方多種文化元素,如京劇、功夫、行為藝術裝置、民樂等,雖然這些元素看似毫無關系,但放在一起,卻營造出了千百倍的效果。因為京劇的靈動高雅、功夫的變化多端、少數民族的原始氣息,輔以西方藝術裝置的配合,完美地融合于舞蹈本身,不多不少,正好營造出了驚艷的效果。 對此,楊麗萍表示,國內舞蹈表演一直以來講究西方芭蕾訓練的方法,卻在一定程度上容易漠視演員本身的東西,而京劇中的文化氣韻和精氣神兒,正是當下舞蹈演員需要學習的。而功夫和京劇正是承載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精華。因此在《十面埋伏》中,她特別運用了大量的京劇念白,要求演員用上韻的方式,以京白+京腔的形式念出來,二者轉換節奏,在一定程度上表達演員既是劇中人也是劇外人的身份。同時,舞者的動作融入京劇身段和功夫動作,更加舒緩大氣。 【升華】設置精彩亮點 舞蹈透露真實人性 在舞蹈的設計中,舞劇《十面埋伏》也精彩至極,亮點紛呈。其中虞姬由現代舞男演員胡沈員反串,出場時僅著一條丁字褲,表現出了人赤條條來到人世又赤條條離開的過程。而在演出中,胡沈員流暢的身體線條又透露出絲絲嫵媚,完美展現了虞姬特點。 在設計項羽自刎的部分時,楊麗萍更是大膽運用了藝術裝置—剪刀的隱晦意思。不同于其他作品表現項羽自刎時的刀光劍影,《十面埋伏》中,項羽是站著自刎,頭上剪刀高懸,再配上舞美燈光的設計讓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項羽從口中抽出的紅絲帶,則在一定程度上暗喻為其自刎后的心血,而虞姬則悲痛麻木地將這條紅絲帶纏繞脖頸。如此自刎而死,不用一刀一槍表現殺戮,卻讓觀眾切身體會到項羽之殤、虞姬之悲。 同時,另一個重要人物蕭何,則由京劇裘派傳人裘繼戎扮演。他以武術入舞,通過京劇的韻白和京腔念白,用上韻的方式念出,二者轉換節奏,在一定程度上表達蕭何既是劇中人也是劇外人的雙重身份。 而《十面埋伏》的關鍵人物——韓信,則由兩個演員飾演,一黑一白,將韓信人性中仁慈和殘忍的雙面表現的淋漓盡致,既糾結又不得不糾纏。 據悉,舞劇《十面埋伏》在首演城市昆明站的門票,早已售罄。而接下來也將會在杭州、北京、重慶等地展開巡演。其實,以楊麗萍在舞蹈界的地位,以及長期積累的觀眾緣,想不火都難。可以預見,在2015國家大劇院舞蹈節上,也會大受追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