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芭蕾舞劇《鶴魂》中,我扮演的夢娟是一位普通的養鶴女工,從小受父親影響對鶴產生了極大的感情,最后傳承了父親的事業,在一次救鶴的過程中獻出了年僅23歲的寶貴生命。 夢娟是一位很樸實地、全身心地將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獻給事業的人。我想,對于現在的人來說,一般可能都會放棄這份又苦、又累、又有些孤獨的養鶴工作。但是對于夢娟,在愛情和事業的矛盾中,她選擇了熱愛的事業,甚至獻出了生命,她的偉大就體現在這兒。 為了更好地體驗人物,我們專程去了自然保護區鶴場,那里惡劣的條件是我們不能想象的。因為丹頂鶴生活在沼澤邊,到了夏天,蚊子不停地往臉上撲。那些養鶴工人晚上幾乎睡不了覺,因為在鶴還很小的時候需要非常悉心的照顧。想到當年故事的原型徐秀娟自己一個人去江蘇鹽城,一個人去照顧那么多鶴,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這種精神太讓人敬佩! 馮團一直強調《鶴魂》是大家的集體創作。對于演員來說,每個人都是一次二度創作的過程。當拿到夢娟這個角色的時候,我需要賦予這個人物靈魂。編導給了我們一個框架,我們要做的是將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活生生地注入到夢娟這個舞臺形象中去,這是我們演員的工作。對于一部舞劇來說,沒有情是不可能打動人的,堆積再多的動作和技術,等舞劇結束,大幕落下,觀眾可能什么都沒記住。成功的舞劇應該是通過這些動作和技術,將情表現出來,這才是最能感動觀眾的。 一幕結束前的那段《惜別雙人舞》最能體現夢娟作為一個女孩兒,她內心深處那份糾結,不舍、痛苦、掙扎和抉擇。雖然她在痛苦的掙扎中最后選擇了事業,但是她對致遠是非常依依不舍的,這時的夢娟所承受的心理矛盾和沖突是最強烈的。我認為只有把夢娟心中的矛盾和掙扎渲染好,才能體現出她對這份事業的追求。 《鶴魂》是中央芭蕾舞團今年的年度大戲,而且幾乎是完全靠中芭自己的力量創作而成的。最近一段時間內,大家都專心投入在這部大戲上,現在,全團上下各部門都在為這部中國原創的年度大戲做最后沖刺! 采訪、撰稿:邱爽/審稿:孫元娜/攝影:時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