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對青少年提高審美修養、豐富精神世界、培養創新意識,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舞蹈作為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對實現中小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所起到作用,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和廣大師生、家長的認可。 為推動全國中小學美育教育工作全方位、多樣化、深層次地開展,由中國舞蹈家協會主辦,中國舞蹈家協會中小學舞蹈教育專業委員會承辦的以“校園舞蹈的春天”為主題的“中小學舞蹈教育研討會”近日在北京京民大廈舉行。本次研討會陣容強大,匯聚了二位全國政協委員、二位國家教育咨詢委員、四位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等五十多位目前國內頂尖教育家、舞蹈教育家和活躍在一線的舞蹈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討新形勢下中國青少年舞蹈教育工作的現狀、發展和未來。 中國文聯原副主席、中國舞蹈家協會名譽主席白淑湘講話 7月20日上午,研討會開幕式在中國舞蹈家協會分黨組副書記兼副秘書長李甲芹的主持下召開。 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教育部原副部長張天保,教育部體衛藝司原副司長、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原副主任楊瑞敏,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秘書長、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力,中國舞蹈家協會名譽主席白淑湘,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馮雙白,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教委體衛藝處處長王軍,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教育學會舞蹈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彭吉象,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東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院長劉煉,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遼寧省基礎教育教研培訓中心音樂教研員王英奎,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組常務副組長、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非遺校園傳承基金執行理事長、中國舞蹈家協會中小學舞蹈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黃儉,中國舞蹈家協會中小學舞蹈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國家一級編導趙士軍,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舞蹈系主任田培培,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舞蹈系主任肖向榮,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副院長楊敏,北京學生活動管理中心副主任、北京市校外活動中心副主任張京華,北京市舞蹈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市首位校外舞蹈教育特級教師張先敏,北京學生金帆藝術團藝術總監林清出席了開幕式活動。 本次研討會以“校園舞蹈的春天”為主題,設置“中小學舞蹈教育的實踐與探索”這一開放式的議題,各位與會專家從中小學美育教育的相關政策解讀、北京市中小學舞蹈教育的實踐與啟示、舞蹈如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中外校園舞蹈教育的比較、舞蹈課程建設、舞蹈教材和中小學校園舞蹈的激勵機制等方面,廣泛且深入地探討了中小學舞蹈素質教育工作開展的新模式和新方法,為全國中小學美育工作的開展探索新的途徑。 在開幕式上,白淑湘名譽主席和張天保副部長先后致辭,在講話中他們從不同角度都談到了藝術教育和舞蹈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并對藝術教育和校園舞蹈建設工作的開展提出了建議和要求。 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副理事長、秘書長馮雙白講話 馮雙白教授在講話中,首先回顧了校園舞蹈的發展歷史,并提出了用“知行合一”的理論指導校園舞蹈教育工作的開展。同時,他還提出舞蹈的“春天”來了,“種子”培養的問題,引起與會人員的思考。 原教育部體衛藝司副司長、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楊瑞敏在講話中,回憶了眾多老一輩音樂工作者在開展“音樂進校園”工作時艱辛付出,使與會專家在深有感觸的同時也深感“舞蹈進校園”工作的責任和義務重大。楊瑞敏最后深情的一呼“中國校園舞蹈的春天一定會到來!”,引起了全場熱烈的掌聲。 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北京教委體衛藝處處長王軍用凝練的語言概括總結了北京市在開展藝術教育和舞蹈進校園工作的經驗。北京在藝術教育工作中,實施了“一二三四五工程”,一是指“一個目標”,就是藝術教育工作的開展始終圍繞著“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工作目標;二是指“二路”,也就是藝術教育要走內涵發展之路和外延擴展之路;三是指“三臺”,就是藝術教育工作專注講臺、舞臺和平臺的建設;四是指“四打”,就是在藝術教育工作工作中要打開思路、打通學科界限、打入新內容和新能量、打動人的心靈;五是指“五度”,就是關注校園文化的溫度、拓寬藝術課程的寬度、拓展藝術實踐的廣度、加強教師培訓的厚度和理論研究的深度。他還對校園舞蹈教育工作的開展提出“三防止”的建議,防止把舞蹈素質教育工作看低、看小、看輕;防止青少年舞蹈教育功利化、成人化和技能化;防止舞蹈教育一哄而上、一哄而過、一哄而散。他還談到在開展舞蹈教育要樹立新的教育觀、人才觀、資源觀“新三觀”。在具體實施“一二三四五工程”中,北京市教委開展了“高等學校和社會力量支持小學體育、美育特色發展工作”項目,在全市百余所小學開展了藝術教育進課堂的實踐活動。北京市藝術教育工作在新形勢下所形成的理念、模式和精神,使參會人員深受啟發。 在上午的研討中,中國舞蹈家協會中小學舞蹈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國家一級編導趙士軍,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教育學會舞蹈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博士生導師彭吉象教授,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東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劉煉教授,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舞蹈系主任、博士生導師田培培教授,分別從從舞蹈如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中外校園舞蹈教育的比較、舞蹈課程建設和中小學校園舞蹈的激勵機制等方面,闡述了各自的觀點和建議。 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秘書長、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力講話 中國舞蹈家協會中小學舞蹈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黃儉總結了中國舞蹈家協會中小學舞蹈教育專業委員會成立后的工作開展情況。他在介紹中所說,在中國舞蹈家協會中小學舞蹈教育專業委員2014年5月成立后的一年多時間,中小學舞蹈教育專業委員會圍繞“月月有活動、年年有成果、項目有反響、成果能推廣”的工作方針,廣泛團結和發動從事中小學舞蹈教育的工作者,不斷增進中小學舞蹈教育行政部門及相關機構和社團的交流與合作,研究和探索中國中小學舞蹈教育、教學發展的規律,在研制建立中小學舞蹈學科課程體系、編寫中小學舞蹈課程標準及教材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在舞蹈素質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方面,取得了許多經驗。為積極響應北京市教委“高等學校和社會力量參與小學美育特色發展工作”,中小學舞蹈教育專業委員會成立了由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馮雙白擔任主任,中國舞蹈家協會中小學舞蹈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黃儉擔任副主任的“中國舞蹈家協會‘高參小’工作辦公室”,在北京順義區后沙峪中心小學和北京密云縣第三小學開展舞蹈進課堂的實踐工作,在小學舞蹈課程設置、舞蹈社團建設、舞蹈作品創編、教師培訓等方面,開展了扎扎實實的工作。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一線舞蹈教師圍繞現階段一年級學生生理和心理的特點,創編了包括《我的身體》、《洗澡歌》、《刷牙歌》、《小水兵》等一整套既包括素質教育因素,又包括舞蹈技能教學內容的獨特舞蹈教學模式,將快樂舞蹈的理念、尊師的舞蹈禮儀以及將音樂、語文、美術等學科教學內容融入到舞蹈教學中,在培養提高青少年舞蹈素質的同時,潛移默化地開發青少年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20日下午,“中小學舞蹈教育研討會”研討環節由黃儉秘書長主持。 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秘書長、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力對國家和教育部在美育教育工作中相關政策進行了解讀,張力秘書長高屋建瓴地剖析了教育部在推進校園藝術教育發展的要求。 中國舞蹈家協會分黨組副書記、副秘書長李甲芹講話 隨后,受邀參加本次研討會,在地方青少年舞蹈教育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績的一線舞蹈教育工作者河南省舞蹈家協會秘書長孔夏、廣東省中山市舞蹈家協會主席朱東黎、西安音樂學院舞蹈系主任李穎、貴州省教育科學院德育與美育研究所所長黃玲、內蒙古教育廳教研室舞蹈兼職教研員陳婧、新疆烏魯木齊市教育研究中心音樂教研員桑彩虹以及在校園舞蹈教育工作中成績斐然的學校代表河北衡水中學校長張文茂、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副校長馮樹遠、北京市實驗二小書記馮紅、北京中關村第三小學主任張文峰、青島市李滄區少年宮主任張麗等也在研討會上就本地區、本校開展青少年舞蹈教育工作中的成績和經驗做了專題報告。 本次研討會以“校園舞蹈的春天”為主題,設置“中小學舞蹈教育的實踐與探索”這一開放的議題,廣泛且深入地探討了中小學舞蹈素質教育工作開展的新模式和新方法,為全國中小學美育工作的開展探索了新的途徑。正如會后與會專家在總結時說:舞蹈進校園工作是國家的要求、學校的追求和學生的需求所決定的,在這種新形勢下,本次研討會對舞蹈教育工作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它在更新舞蹈教育理念,轉變舞蹈教學行為等方面,為校園舞蹈教育工作的開展提升了高度,拓寬了思路。 會后,中小學舞蹈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黃儉表示,本次研討會參會專家學者的交流成果,還將以圍繞研討主題的報告、論文方式提交到中國舞蹈家協會中小學舞蹈教育專業委員會,優秀報告和論文將在中國校園舞蹈網上刊登,并在適當時候結集出版。同時,以“校園舞蹈的春天”為主題的研討會、舞蹈創編大師班、舞蹈教學成果展示等活動,還將于9月開始,陸續在舞蹈藝術教育成果突出的江蘇、浙江、四川、陜西、廣東、福建、內蒙古等省市展開,以此推動“校園舞蹈的春天”早日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