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歌舞團原創舞劇《梅蘭芳》在杭州結束首輪全國巡演。此次巡演歷時35天,在7省10個城市演出13場,觀眾萬余人次,備受贊譽。此次巡演擴大了遼寧歌舞團的影響力,更樹立了遼寧文藝的品牌。 《梅蘭芳》是遼寧歌舞團去年為紀念梅蘭芳先生誕辰120周年而傾力打造的一部原創舞劇,講述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的藝術人生以及心路歷程。該劇由梅蘭芳之子梅葆玖擔任藝術顧問,遼寧歌舞團團長羅怡春編劇、楊威執導、董華興領銜主演。 昨日,遼寧歌舞團團長羅怡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排演出好的藝術作品對一個團隊的發展至關重要。沒有首輪演出的成功,就不會有其后的上海東方藝術中心2015/16演出季的開幕式劇目之邀、陜西藝術節之邀、中央電視臺主題節目的制作、中演集團明年對海外的推廣演出。這些都是用汗水、心血、辛苦換來的。 在記者看來,這更是《梅蘭芳》的藝術品質贏得了成功——全劇90分鐘一氣呵成,通過寫意手法,用舞蹈形式來寫京劇之神,堪稱一次原創舞劇意境巔峰的成功攀登。長綢模仿水袖功“以形塑韻”、華美的演員造型無不體現出該劇在創作態度上的嚴謹和制作手法上的考究。 50名演職員頂著南方各地的高溫酷暑,坐火車35天穿行在7省10個城市中,演出中有的演員腿受傷,發燒感冒是常有的事,有的兩個演出城市要坐20多個小時的火車,特別是主演董華興上舞臺后,幾乎場場都是零休息。 羅怡春說,現場的每一個演職人員對藝術的奉獻都很真誠,真誠得讓觀眾敬佩,每場演出謝幕,觀眾的掌聲都經久不息。雖然藝術市場不景氣,但好的作品還是受歡迎的。 對于藝術院團而言,劇目營銷是一大薄弱環節。也因此,不少優秀劇目逐漸形成了首演、獲獎、進倉庫的怪圈。 如何走出這個怪圈,讓優秀劇目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舞劇《梅蘭芳》也許會給出一些啟示—— 首先舞劇《梅蘭芳》在選材上就具有世界性。梅蘭芳在京劇表演藝術家中第一個與世界接軌,他的傳奇人生引人關注。雖然之前有很多藝術表現形式,但用京劇元素表現梅蘭芳的內心世界和藝術追求還是第一次。羅怡春說:“好的創意是劇目的靈魂,沒有好創意,就不會出好的劇目、好的藝術作品。” 第二是舞臺美術,創作伊始他們就考慮走市場,因此舞美既華美大方又簡樸明快,舞臺效果好道具又易于攜帶。此次巡演,服裝、化妝、道具一車行。 另外,自去年10月參加省藝術節后,遼寧歌舞團就開始跑市場,為該劇目營銷,直到5月中旬巡演前,一直都在做演出市場推銷。巡演中,一路走來,一路掌聲。羅怡春說,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遼寧歌舞團受到全國觀眾的關注,這種自豪感,將激勵他們更加努力,下一步他們還將有一部大戲排演,與舞劇《梅蘭芳》風格完全不同,若說《梅蘭芳》像國畫一樣色彩淡雅,那下一部戲則像油畫色彩一樣凝重、深沉。 據介紹,走市場的同時,遼寧歌舞團還要做公益演出,8月在沈陽黎明文化宮專門為工人免費演出。□本報記者/楊 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