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鷺”再次扇動它的翅膀。這次,御風而出的是大型原創音舞詩畫《大海,您聽我說》。經多方吸取建議、反復修改,本周全新亮相的《大海,您聽我說》收獲了諸多贊譽。掌聲背后,除了觀眾對小白鷺人專業水準的認可外,這部作品對海上絲綢之路的絕妙呈現更讓它一鳴驚人。在如今建設“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有人用恰逢其時來形容這臺音舞詩畫的出品,但機遇背后更多的是對小白鷺人多年“探尋大海”的回饋。 這是“小白鷺”第一次將重大題材創作交付給一群80后的年輕編導,任他們用新感覺、新思維、新的藝術手段創編的新作。今日,小白鷺人帶著《大海,您聽我說》前往福州,將于6月8日、9日在福州大戲院演出,并以此為“世界海洋日暨全國宣傳海洋日”獻禮。 修改二十多遍終成佳作 廈門與海的緣分不言自明。在這片土地上成長起來的廈門小白鷺也創作出不少和大海有關的作品。2013年11月,國家海洋局還授予廈門小白鷺民間舞藝術中心“海洋文藝節目創作基地”的稱號。小白鷺和大海的關系更為親密了,小白鷺人也渴望用一部大型的作品來表達他們對大海的感情。于是,去年初小白鷺開始籌備以海洋為主題的新作。 為了更真實地呈現蔚藍色的世界,年輕的主創團隊想到了“廈門號”環球航行的事跡。2011年11月3日,8位航海愛好者駕駛“廈門號”帆船,從五緣灣碼頭起航,進行了為期7個月的環球航海之旅,全程26000海里。廈門航海八勇士的故事,好似在當代開拓一條新的海上絲綢之路,這番經歷成為了小白鷺此次海洋主題作品的創作藍本。 “我們拜訪了環球航行的船員,認真讀了他們的航海日志,也請他們來給演職人員分享感悟。”年輕的總導演李偉斌告訴記者,為了更真實地呈現航海畫面,他們還踏上帆船尋找靈感,先后修改了二十多次方案。執行導演傅舜國說,隨著他們和“廈門號”船長魏軍一行的深入接觸、對人類與海洋交往史的學習,他們發覺,在表現大海時,“情”是遠比景更重要的存在。比如始終困擾著航海家的孤獨,比如暴風驟雨里的英雄氣概,還有望見陸地時的激動心情……當這許許多多感情都用舞姿娓娓道來,這臺音舞詩畫才有了真正的生命,同時也讓作品站在更高遠的角度看待人與大海的牽連。小白鷺人給予它一個溫柔又波濤暗涌的名字——《大海,您聽我說》。 用舞姿寄語海上絲綢之路 修改后的音舞詩畫《大海,您聽我說》于6月2日再次亮相,不負眾望地收獲掌聲一片。這部宏大作品里的多數舞蹈為小白鷺年輕編導們的原創,由小白鷺的演員和廈門藝術學校的學生承擔表演。作品分為三個篇章,含九個舞蹈:第一章“生命的搖籃”由群舞《海底世界》、女子獨舞《孕育》、女子群舞《海上花》三個節目組成。第二章“碧海絲路”包含男子群舞《闖海》、影子雙人舞《燦爛星海》和群舞《揚帆起航》。它表現的是巍巍中華走過千百年的海上絲綢之路。第三章“藍色夢想”里的群舞《白鷺》、獨舞《追尋》和群舞《海魂》,鋪就了人類探尋大海的渴望。最后,作品在人們熟悉的歌曲《大海啊,故鄉》里落下帷幕,人類和海洋的故事卻在永恒的音符里久久回蕩。 值得一提的是,整部作品里的每一段舞蹈都經過了反復推敲,每個演員的舞姿都烙印著小白鷺人對藝術的執著追求。被譽為“中國民族藝術之花”的小白鷺,以民族民間舞蹈立身,這部作品里不僅有閩南地域風情,更有海濱人民闖海的激情,特別是隨著海上絲綢之路主題的引入,主創團隊還編排了“海絲”沿路國家的民間舞蹈。那些色澤不同的民族服飾,風格各異的民族舞蹈,一點點搖曳出海上絲綢之路聯通的世界文明,一次次搖動觀眾的心從廈門出發,走向孕育無限可能的蔚藍色大海。 記者觀察 新人輩出 展現活力 音舞詩畫《大海,您聽我說》的節目單上,總導演李偉斌,執行導演傅舜國,導演組的吳丹、郭江鴻還有郭勇濱全都是80后。將這樣一部宏大的作品“押寶”在年輕編導身上,廈門藝術學校校長崔勇著實頂著不小的壓力。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小白鷺敢如此起用新人,僅是這份勇氣就值得點贊。 小白鷺的勇氣又從何來?可以先看看《大海,您聽我說》總導演李偉斌的經歷。他曾是廈門藝術學校的學生,畢業后成為小白鷺的一員。為了自身更好的發展,他后來辭職去北京舞蹈學院編導系深造,畢業后再次選擇回到小白鷺。這樣一條奮斗軌跡在如今的小白鷺并不是孤例,越來越多對藝術有追求的年輕人都和他一樣出去深造,也都一樣選擇回來。這些年輕人熱愛小白鷺、熱愛廈門這座城市,因為割舍不斷的感情走出了這條人才回流之路,這是小白鷺的底氣,也是業內贊許不斷的“小白鷺現象”。 “他們惦記著小白鷺、愿意回報小白鷺讓我們很感動。”崔勇說,這些年輕人帶來許多先進的創作理念,為小白鷺的更好發展帶來新鮮血液。與此同時,小白鷺也嘗試在內部發掘編導人才,此次作品的執行導演傅舜國此前就一直是小白鷺的舞蹈演員。深造回來的小白鷺人和本團的年輕演員們團結協作,為小白鷺創作了一件又一件優秀作品。 努力為年輕人提供舞臺的小白鷺還有個夢想,希望通過編導作品的機會,為這些舞蹈演員的轉型之路提供更多可能,畢竟跳舞是個吃青春飯的“殘酷”事業。此外,小白鷺也希望在一代又一代年輕編導的助力下,成為更具活力的專業舞蹈團體,也為廈門這座城市的文藝發展貢獻更多力量。記者 郭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