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生千錘百煉 現實生活中的王小燕也有這么股韌勁兒,從12歲學跳舞,到成為名動一方的舞蹈家,捧回一個個業界重量級獎項;從一名普通演員成長為吉林省歌舞團團長、吉林歌舞劇院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到吉林省舞蹈家協會主席,成功的光環背后,也有過不為人知的心路歷程。 “在低谷的時候,我曾經想過放棄舞蹈事業。”王小燕坦言。從小她就是個受寵的孩子,家庭條件比較優越,加上天生麗質,對舞蹈的悟性很強,在吉林省藝術學校上學時,在班里就很出類拔萃,尤其擅長民間舞,還當過四年民間舞課代表。“真正有危機感是在畢業之后,”王小燕說,當時她被分到吉林省歌舞團,沒有了課業壓力,體重隨著惰性一路滋長,不如在學校那么得寵了,演出節目也很少。演員沒有機會上臺表演就像魚兒離開了水、鳥兒失去了翅膀。看到同事們忙著排節目,王小燕心里很難過,甚至萌生退意。 最終,對舞蹈職業的熱愛讓她決定留下來,性格中的韌性和好強也被激發出來。從此,王小燕每天在練功房苦練,從早上5點半到晚上11點半,只要練功房的門開著,永遠都能看到她的身影。“那幾年我才真正長大成熟了。”王小燕說。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她終于等到了機會脫穎而出。1981年,王小燕第一次登上吉林省首屆中青年演員比賽的舞臺,便以舞蹈《追魚》獲得了一等獎、第一名,并被授予“優秀青年演員”稱號。還獲得了吉林英才獎章。此后,她連續多次獲得省一等獎。1986年,在全國第二屆舞蹈比賽中,以獨舞《福到滿家》獲得二等獎。在全國舞蹈比賽的最高榮譽“荷花杯”獎中,她又先后獲得銀獎、評委會特別獎和最佳主演獎。 有人說王小燕的舞蹈傳神,怎樣做到傳神?王小燕說,情感是舞蹈的內在源泉,舞蹈藝術風格的表現更需要肢體語言與情感的融合,要由心而發的真摯情感去詮釋作品,同時也需要藝術家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比如大姑娘從田間地頭扭出來時的那種美和浪的感覺,你從心底感到美,通過你的眼神和面部表情表達出來,一定是美的。再用你的肢體語言與情感的完美結合,達到神形兼備,使人物生動鮮活,作品才具有藝術感染力。” 舞蹈帶給我們美的感受,在舞臺上或許只有短短幾分鐘的表演,但它是高度提煉整合而成,是千錘百煉、精益求精的結果,也是舞蹈藝術家精雕細刻的產物。 守住一顆純樸之心 “從藝先做人,有德才有藝,才能成為真正的藝術家。”王小燕說,只有心靈美在舞臺上才能反映出最真實的情感,才能使心靈和藝術境界高度升華。生活和事業中她一直堅守這樣的做人準則。私底下的王小燕待人熱情真誠,也如同“火辣辣的小辣椒透著心里紅”。 王小燕的人生信條是真誠、守信、善待他人,不爭名利,腳踏實地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29歲演《找情郎》,39歲演“小辣椒”,40多歲主演舞劇《關東女人》,王小燕的藝術生涯稱得上厚積薄發。她說,要不斷學習,不斷進取,不斷探索和創新,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和藝術修養,才能跟上時代步伐。 如今的演出條件比以前好多了,王小燕卻經常回憶起上世紀80年代下基層演出的歲月:“那是真正的下基層,專業文藝團體都要到基層巡演,去田間地頭給老百姓演節目,經常在老鄉家里一住就是一星期。”演員們都很樸實,有時一天三場演出都不嫌累,大家拿著同樣的工資,沒有人計較報酬。尤其東北農村的井水涼得透骨,炕上有跳蚤咬得人滿身是包,演出場地是磚頭地,條件相當艱苦,但王小燕反而樂在其中。 即便是后來成了大舞蹈家,王小燕依然對鄉親們充滿了親切感。老百姓也特別喜歡她,經常是到了一個地方演出,聽說“小辣椒”來了,一群人搶著跟她合影,而王小燕永遠是謙和的笑臉相迎。“美麗、可愛、平易近人、招人喜歡”,大家忍不住當面表達著對她的喜愛之情。 “作為藝術家,老百姓喜歡你是你的福氣,你的心是真誠的,笑就是發自內心的,對方就能感受到。”王小燕說,藝術家不要高高在上,要親近百姓,把他們當做自己的親兄弟姐妹,才能走進他們的心,彼此產生心靈的共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