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雖然有很多好處,比如它可以通過肢體、身軀的運動來表達一種情感,既歡快振奮,又可運動關節,流通氣血,濡養血脈。每天只需持續跳舞30分鐘或跳舞的時間每次不少于10分鐘,就可為身體帶來莫大的好處。 但是跳舞雖然具有一定的隨意性,但也需要有適度的原則,跳舞一般1周3~5次為宜,每次不超過3小時為宜,還要注意勞逸結合,防止過度疲勞。 以下是跳舞的人們,需要注意的五“不宜” ①不要穿硬底鞋跳舞:由于舞場地面平滑,若穿硬底鞋跳舞容易滑倒,因此要當心扭傷或發生骨折,同時硬底鞋的彈性較差,與地面反作用力也大,這樣跳舞有損于小腿肌腱和關節組織。 ②不宜到人流過于擁擠的地方跳舞。而應該選擇空氣流通、人員較少的舞場跳舞。 ③不宜跳過于激烈的舞。因為狂舞容易使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而導致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壓驟升,這樣會誘發或加劇心血管疾病。 ④不宜飽腹跳舞。飽腹跳舞會導致胃腸道疾病的發生。 ⑤不宜酒后跳舞。酒能刺激大腦,使心跳加速、血管擴張,所以酒后跳舞會誘發心絞痛及腦血管疾病。 有病別跳舞: 對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跳舞易導致血壓升高,病情加重;疝氣、胃下垂、脫肛者可能因跳舞而加劇病癥;那些患有內耳性眩暈、頸椎綜合癥等頭暈的老人,跳舞時常易摔倒,嚴重者可發生骨折;患有傳染性疾病的老人更不要跳舞,以免傳染他人,同時還會影響自身的康復。 ①感冒、肺結核病患者,跳舞勞累會使病情加重,并有可能將疾病傳播給他人。 ②胃、腎等內臟下垂病人,如較長時間跳舞,會促使內臟向下移位加重。 ③有癲癇病發作史的人不宜跳舞,特別是舞廳中的燈光和聲響均可使神經中樞的興奮性增高,引起癲癇病發作。 ④冠心病、高血壓病患者最好不要跳舞,尤其是不要跳快步舞和馬拉松式的舞,否則會因情緒激動和過度疲勞而誘發心肌梗死、心絞痛等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