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桑國際芭蕾比賽觀后感 在假期閑來無事,便在電腦上看了幾場以往的洛桑國際芭蕾比賽,淺談一下比賽觀后感。 洛桑是世界芭蕾舞巨星的發源地,每年在這里舉行的國際芭蕾舞比賽為全球芭蕾舞臺輸送有潛力的后起之秀。每年1月的最后一個星期,是各國年輕芭蕾優秀選手云集的時刻。洛桑國際芭蕾舞比賽,主要面對16-18歲的年輕芭蕾舞學員,在他們之中選拔中有潛力的芭蕾新秀,將他們輸送到世界各地的名校中培養成芭蕾巨星。從洛桑國際芭蕾舞比賽中成長起來的知名芭蕾舞演員,現在都成為各大芭蕾舞團的頂梁柱。應該說這是一個十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比賽,而我自從接觸了芭蕾這門專業以來便會經常看洛桑。 洛桑國際芭蕾比賽首先各位選手都來自各個不同的國家,能代表國家和學校來參加比賽,選手的優秀程度自然就不必多說了,而這時候在舞臺上比拼的就是選手們的心理素質和對于舞蹈表演的熱情。在心理素質上,給許多選手造成最大壓力的就是比賽場地的舞臺,那個舞臺有些許的傾斜,雖然對演員的表演不會造成妨礙,但是由于緊張和壓力,這些細微的不適會被選手放大,因而可能會影響表演,這時候應該做的,就是放松心態,做好心理調節,把重點放在過程的享受上,而不要太過重視比賽的最終結果。然而,對于曾經有過演出經歷的同學都知道,通常在臺上為了避免失誤,我們的表演會比平時保守一些,雖說這樣可以保障演出的最終完成,但是保守和平庸是不會讓觀眾記住一位演員的,這就是第二個關鍵因素,對于舞蹈表演的熱情。從學生轉換到演員,這個過程光靠課堂上的訓練是不夠的,更多的是需要一次一次實踐的積累,對于這方面,恐怕中國選手較之外國選手是稍有欠缺的。 在比賽視頻中,明顯發現中國所有的選手四肢纖長、條件絕對出類拔萃,基本功的扎實程度也與別的選手不相上下,但惟獨對于舞蹈的熱情似乎還沒有那么強烈。這可能也和我們的教學方式有很大關系吧,我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教室里進行教學,場地的感覺、鏡子的有無都和在舞臺上有著截然不同的體驗。這次上師大舞蹈團出訪Bucknell大學進行學術交流的過程中充分讓我體會到了國外對于舞臺感覺的強調性和重要性。他們的舞臺就設在舞蹈辦公室的隔壁,兩地相通,平時在演出前幾天就會經常走臺,而在演出和彩排前也會在舞臺上進行活動課,提前進入演出的感覺,這對于表演的熱情有很大幫助。當然在中國這方面因為資源有限,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過即使如此,最終的獲獎名單中也經常會有中國的身影,可以說,中國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不過還是需要些時間、學習和經驗來充實自己,才能獲得更出色的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