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蓮花獎”第26屆CBDF國際標準舞全國錦標賽設立了首屆藝術表演舞錦標賽,在觀眾的掌聲與喝彩聲中,我們看到國標舞與中國舞蹈藝術相融取得的可喜成果。參賽作品不僅題材廣泛,而且整體水平大幅提升,標志著國標舞藝術表演舞創作正逐步走向成熟。 國標舞藝術表演舞的創作和表演是中西舞蹈結合的產物,因原產于歐美而引起觀眾好奇;因作品必須以國標舞動作為元素而給人帶來期待;因加入情節而符合國人的審美習慣;因藝術上的大膽創新而使作品更具生命力。大眾對這種舞蹈表演形式的喜愛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想,給從事藝術表演舞的創作者和表演者既帶來壓力也激發起更高的創作熱情。 怎樣才能創作出好作品?這是許多創編人員和即將走上創編道路的舞者所共同關心的問題。中國當代著名舞蹈評論家胡爾巖曾把舞蹈創作定義為“內在激情有形可見的動作流”,我非常贊同她的說法。沒有激情就沒有舞蹈,因此,將真情實感貫穿于整個創編過程,是藝術表演舞創編的前提和基礎。 創編舞蹈首要和最重要的步驟是選材,選材的好壞將決定舞蹈的高度和深度。什么題材最能打動廣大觀眾的心?世人皆有情,有時難以用語言表達的,舞蹈卻可以將其淋漓盡致地予以表現與抒發。選材的關鍵,首先要能打動自己,如果連自己都不能動情,就無法感動觀眾。一個好的題材要能給人以鼓舞、啟迪和震撼,要可以和觀眾的心靈進行對話和交流,這樣的題材才有可能成為上品。 有了好的題材,還要考慮如何立意。同樣一個題材,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而產生不同的意義。一個舞蹈作品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審美期待,只要站在能感動大眾的立場,選擇把最想告訴人們的意向提煉出來,賦予作品一個具有真情實感的靈魂,不求大而全,喜也可、悲也可、新也可、奇也可、樂也可,只要有一點能真正打動人就好,以小見大才是高境界。 今年在黑池舞蹈節奪得摩登集體舞冠軍的《如夢令》,就是一個選材立意都相當成功的例子,此舞的感人之處在于它獨到地表達了中華民族保家衛國之真情,有撲面而來的古風古韻和具有現代時尚感的律動,讓觀眾看到了文明古國的巨大進步,因此打動各位資深評委而奪得冠軍,盡在情理之中。 怎樣能選到好的題材?到火熱的生活中去。人民大眾豐富多彩的生活是任何藝術創作唯一的、取之不盡的源泉,這一原則對于國標舞這個外來舞種的創作同樣適用,還更有強調的必要。深入生活不僅要帶著眼,更要帶著情,要站在人民大眾的立場,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了解他們的需要,使我們的情感和他們更為接近,才有可能創作出表達他們心聲、得到他們認可、跟上時代步伐的好作品。 舞蹈的結構是作品的框架,結構的目的是安排作品的情節,結構的安排應該本著入情入理的原則。現在有些國標舞僅僅加一個不知所云的開頭,再加上一個莫名其妙的尾巴,就成了所謂的藝術表演舞,實在是對藝術創作的不敬。只有圍繞作品的立意這一核心,把感情和情緒有層次、有變化、有發展、有邏輯地組織起來,才能形成一個既有連接、轉換和遞進關系,又有全面規劃和布局的嚴謹場面。在此次大賽中獲得雙人舞金獎的《畫中人》,就是結構脈絡清晰且比較完整的作品。舞蹈緊緊圍繞畫里畫外一對青年男女相互愛慕的感情發展主線,人物身份清晰,愛情發展合理,內容層次分明,高潮中出現磨難和阻礙時人物內心矛盾和掙扎交代得一目了然。雖然沒有過多的技術技巧,但從作品的創編到舞者在舞臺上的表現,都非常的嚴謹且巧妙,給人耳目一新的視覺享受。 音樂在舞蹈表演中的運用關乎整個舞蹈的成敗。音樂的選擇,是考驗舞蹈創編者基本功的試金石。搞舞蹈創作的人對于音樂的感受僅僅用耳朵是遠遠不夠的,還需用心用情感悟音樂的內涵。如有機會和作曲家一起完成作品的總體創作是最好不過的,遺憾的是我國新創的國標藝術表演舞很少請專門的作曲家為其創作。如何找到最能打動觀眾心靈的音樂,建立起舞者和觀眾情感的紐帶并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尤為重要。此次大賽獲得雙人舞銅獎的《映月》選用的是華彥鈞(阿炳)的代表作《二泉映月》,這首樂曲自始至終流露出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思緒廣為人知,對于舞蹈作品思想的提煉和意境的表達都起到了重要的烘托作用。 從某種意義上說,藝術表演舞的編舞比一般的舞蹈更具挑戰性,因為創編者不僅要懂得舞蹈創作的基本原理,還要深諳國標舞的所有規則、語匯以及表演技巧。舞蹈的情感將通過動作反映出來,但情的表現不是單純用國標舞原型動作或別人套路中漂亮的組合來模仿,也不是高難度技巧的堆砌,而是通過合乎情感發展的邏輯、具有國標舞特有的肢體語言,有層次地、自然地表達出來。藝術表演舞的創作語匯雖然受到國標舞的限制,但是仍然給創編者以巨大的表現空間,喜怒哀樂都可以找到合適的語匯完美體現,關鍵是要在使用每個動作時要緊緊抓住舞蹈作品的主題及人物情感的發展脈絡,一要表達清楚,二不要跑題。這些語匯的安排銜接過程切忌生硬,要靠情感與音樂的流動使它們具有變化中的統一。另外,“細節決定成敗”,一些恰當細小的舞蹈語匯如用得好,往往是點睛之筆,對于舞蹈主題的升華將產生出人意料的效果。 本次藝術表演舞比賽涌現出許多優秀的作品,如《醒》《宅》《廢墟上的婚禮》《給我一個吻》《和你在一起》《與妻書》《蒹葭歸來兮》《兔穴來巢》《雞情四射》等等,都讓人們看到了編舞者的良苦用心。盡管它們的立意不同,但舞蹈語匯的運用都緊緊圍繞主題,既激情四射、變化多樣,又自然流暢,在情感的表達上比較到位。 任何舞蹈的創編,都離不開表演者的參與。對于編導來說,選準演員至關重要,對于演員來說,參與其中也就是參與了一個再創作的過程。表演者不是簡單地完成編導的動作、擺出姿勢,而要用心靈去感知舞蹈的內涵,用發自內心的情感帶動肢體抒發激情,完成作品主題內容與思想的表達。現在有不少國標舞者,對技巧和動作的追求遠遠大于對舞蹈內在情感的關注,盡管舞技嫻熟,但絲毫不能打動人心,就好比是木偶人在跳舞,動作再完美卻沒有任何生命力。這并不是說舞技不重要,我想強調的是,如果兩個表演者的技藝相差不多的話,那么用心體會、用情表演的人是高手,情、舞都做到十分,才算得上精彩完美。希望每一位舞蹈演員都能用心體會角色,情到深處才能跳出作品的光彩。 從藝術表演舞的現狀來看,仍然有些不盡人意之處,比如:源于生活、在現實中捕捉亮點的原創作品還比較少;對國標舞的元素和語匯的運用與發展還不夠嚴謹;在創作中常常會因為時間緊迫而顯得倉促粗糙等等。但這正說明藝術永無止境,我們仍需努力。國標舞方興未艾,時代呼喚更多的好作品,讓我們用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對人民的感恩之心、對國標舞的熱愛之情投入到創編中去,奉獻出更多更好的藝術表演舞蹈,為我國國標舞事業的繁榮昌盛添磚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