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為顧愛琴(左一)和F1車手合影。右圖“小龍女舞蹈隊”在表演。 五十而知天命,不是時代的弄潮兒,卻是健康生活的引領者。浦東三林鎮翰城居委會,一群50來歲的阿姨大媽,10年廣場舞的情緣,跳出了好心情,跳出了健康和快樂,陡然成為“草根舞團”的大明星。52歲的顧愛琴是舞團的編舞和隊長,10年間自學自創,停不下來的曼妙舞姿背后,將廣場舞推向更廣群體,變得清凈、時尚、靚麗,“不擾民的廣場舞更優美。” 從地下室到居委會在源頭掐斷噪音 聲音鬧騰,動作雜亂,廣場舞是阿姨大媽健身鍛煉的最愛,卻難以擺脫“擾民”的標簽。顧愛琴的“小龍女舞蹈隊”有些另類,不僅沒有擾民現象,還在小區中樹立了較高威望。 顧愛琴坦言,為了尋找一片合適的跳舞場所,她和舞蹈隊費了不少心思,“最早,我們是在小區的地下停車庫,條件很艱苦,車子來回進出,廢氣很多,反而對身體很不好。” 廣場舞一天不跳渾身都癢,這幫四五十歲的“小龍女”輾轉找了很多地方:征用過夜晚的幼兒園場地,租借過小區的高檔瑜伽會所,但無論走到哪里,她們秉承不能擾民、降低噪音的原則。“跳舞,跳舞,沒有聲音還有什么勁?但我們也要換位思考,想想其他居民。”顧愛琴說,她們甚至構想,在將來每人佩戴一個藍牙耳機,從源頭掐斷噪音,跳一個純正的“清凈廣場舞”,“音響可以小一點,聲音或許低一點,但音樂一出,舞步一樣很歡快。”近兩年,“小龍女”開始在居委會活動室鍛煉,成為少數擁有固定的場地舞隊,“相比于其他廣場舞愛好者,我們是比較幸運的,不是在外面馬路上跳,也減少了噪音污染,溝通、交流更方便,舞姿都變得優美了。” 家庭和諧了心臟病大大好轉 天氣陰冷,氣溫驟降,顧愛琴和“小龍女舞蹈隊”的熱情卻依舊高漲,排練室里時不時傳出隊員們的歡聲笑語。40出頭的張曉晴是里面最年輕漂亮的一位,一說話先微笑,“我們是為了同一個目標,搭上了同一趟旅行車,一起向著快樂出發!” 最近春節剛剛結束,顧愛琴已經在策劃舞蹈隊10周年慶典。10年發展,她們這趟“快樂旅行車”感染了小區不少婦女。隨著廣場舞的規模越來越大,阿姨大媽的精氣神也越來越好。顧愛琴說,團隊里一個成員原本患有心臟病,“心跳只有四五十下,你想想看,家里人都很擔心。跟著我們跳下來,心臟毛病再也沒有復發過,臉上容光煥發,總是笑盈盈地,家里人都很高興。” 舞蹈隊在顧愛琴的帶領下,不斷發展新隊員,進行整體的培訓、指導,目前共有隊員25名。舞蹈隊堅持每周一、三、五、日,在翰城居委活動室進行舞蹈訓練,隔天就到小區活動室跳上幾下,成為不少家庭婦女的習慣,聊家常、學舞蹈,一些從前的“麻將迷”竟然也成了如今的“舞迷”,精力旺盛,腿腳有力,就連多年的頸椎病也改善了許多。 “10年前我們小區才剛剛建好,我把通告一貼,就有50多人報名,廣場舞是我們大家互相認識,溝通的橋梁,家庭氣氛很和諧。”在為小區居民演出的同時,也把藝術和美傳遞了出去,讓更多的居民可以欣賞,浦東多家敬老院都留下來舞蹈隊靚麗的身影。 自編自導自演讓老外愛上中國文化 跳舞累,在沒有基礎的情況下教舞蹈就更累了。憑著一股子的熱情,電視、電腦、手機……顧愛琴通過各個渠道,學習各種最新潮舞蹈的分解動作,一步步摸索出來,再重新編排教給街坊鄰居,直到大家學會了,滿意離開為止。 “雖然累,但看到跳舞以來大家的改變,我還是非常開心的。”顧愛琴說,經她觀察,跟著她跳舞后,不管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更加自信了,也更加注意起自己的穿著來,“我覺得這是從內而外散發的嶄新面貌,透著一股精氣神。這更堅定了我繼續下去的信念。” 翰城居委會所在的三林鎮是著名的龍獅之鄉,“小龍女舞蹈隊”從4年前開始練習手龍操,這一中國傳統文化舞蹈,成為“小龍女舞蹈隊”的招牌,上海網球大師賽、F1中國大獎賽等場合,都有她們躍動的身姿。 “老外對中國傳統文化情有獨鐘。大師賽的開賽式上,費德勒、納達爾等耍得愛不釋手,玩得非常嗨。F1賽車上也是,開賽前的賽車跑道上,外國車手、記者人山人海,盯著我們猛拍,能夠把中國傳統文化傳遞出去,讓更多外國人喜歡,是我們收獲健康之余,更加快樂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