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絲·圣丹妮絲,現代舞先驅之一,美國現代舞的鼻祖。出生于美國新澤西州的農家,母親是一位醫生,從小就積極培養圣丹尼斯發展舞蹈的興趣。 1892年,露絲·圣·丹尼斯正式成為舞蹈家,作品多以神話故事、豐富表情和手勢為主要特色,1906年以“達拉”(印度神祇)一舞成名。成功的將古典舞蹈的技法和傳統融入了文化和故事性,她的獨舞也帶有強列的戲劇和現代舞的特色,影響了許多后世的現代舞蹈家,如瑪莎·葛蘭姆;查理斯·魏格曼(Charles Weidman);多麗絲·韓福瑞(Doris Humphrey)等。她與先生泰德·蕭恩(Ted Shawn)曾被舞蹈界譽為美國舞蹈的源頭。 當年,瑪莎·葛蘭姆正是因為看了她的演出,才立志成為舞者。露絲·圣丹妮絲的現代舞受東方文化影響很深,帶有明顯的異國風情。1926 年,圣丹妮絲曾來中國上海進行演出。 圣丹尼斯少年時代受過非正規的舞蹈訓練,青年時代曾參加芭蕾和話劇中的插舞表演。1904年,她從一幅繪有埃及女神的香煙廣告上得到啟發,從而決定了她的創作方向──用東方舞蹈來傳達宗教精神。 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實踐,1906年,圣丹尼斯在紐約演出了她的第 1個作品《羅陀》。這個作品以獨特的動作技巧和服裝設計上的革新,在美國舞蹈界獨樹一幟,使她成為第1個用舞蹈深刻表現東方題材的美國舞蹈家。她的這一時期的作品如《香火裊裊》(1906)、《眼鏡蛇》(1906)、《印度舞女》(1908)、《瑜珈信徒》(1908)等都屬于這一類型。她的舞蹈只是傳遞東方宗教與藝術的精神和色彩,而不是重復東方舞蹈的形式。 1906~1909年,她在歐洲旅行巡回演出,獲得極大的成功,回國后名聲大振。1910年,她醞釀已久的大型舞劇《埃及之舞》問世,受到歡迎。 1914年他與圣丹尼斯在紐約相會,成為舞伴,并于同年結婚。 1915年他們在洛杉磯創建了丹尼斯-肖恩學校它是美國第一所嚴肅的正規舞蹈學校,有完備的教學大綱,向學生傳授原始舞蹈、東方舞蹈、德國現代舞、芭蕾等,同時進行創作演出。他們的作品不僅在美國,而且在世界各國都有相當的影響。這所學校是美國現代舞的主要發源地,它在美國許多地方都建有分校。M.格雷厄姆、D.漢弗萊、C.韋德曼等人都曾是這所學校的學生。1931年,兩人分居,不久學校解散。 和肖恩分居后,圣丹尼斯過了一段半隱居生活,只是偶爾在舞臺上露面。40~60年代,她把舞蹈藝術與宗教活動結合起來,又活躍于藝壇。 1947年以后,她以好萊塢為基地,到美國各地進行教學、講座、示范表演、拍攝影片,并在電視節目中出現。在生命的最后10年,她的全部作品都以宗教為題材。她的藝術生涯達70年之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