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網訊(特約記者陳晨 通訊員鄒張國攝影報道)“眼睛一刻不眨,也看不過來,電視臺播放錄像時,還要再看看?!?2月20日,新疆伽師縣農民居民“薩瑪舞”“刀郎舞”匯演散場時,一名觀眾的話引起了不少觀眾的共鳴。 近4000人同臺共舞,演繹群眾性文化活動的火熱和歡樂,本身就是一個奇跡,再加上色彩艷麗的民族服飾、多元文化元素的表現(xiàn)形式、寓意深刻的情景劇,怎能不令人目不暇接?怎能不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伽師縣克孜勒博依鄉(xiāng)代表隊有280人參賽。由230人組成的方隊從主席臺的對面入場,他們身著民族服飾,載歌載舞,正當觀眾沉浸在歡快的薩瑪舞曲中時,由3匹駱駝組成的絲綢之路駝隊,駝鈴聲聲地從舞臺前經過。駝隊中,一匹駱駝拉著一架木制高車,車上一位詳和的老人白鶴晾翅似的展示著紡花技藝,另一位老人安詳?shù)卣故局朊资^磨,兩個孩子通過柳枝編織品,傳承著非物質文化遺產。正當觀眾沉浸在古老的文明中,由古老的絲綢之路聯(lián)想到建設現(xiàn)代絲綢之路經濟帶時,突然間代表“三股勢力”的三只老鼠躥出來,拿著砍刀斧頭興風作浪,熱愛家園的人們絕不允許任何人的任何破壞活動,他們即刻團結起來,展開的舞蹈隊形迅速形成了三個包圍圈,燃燒的熊熊烈火將“三股勢力”化為灰燼,人們跳起了歡快的刀郎麥西來甫。 正當觀眾稍稍松口氣時,動畫片《熊出沒》中的熊大、熊二和光頭強在舞臺前出場。光頭強拿著強哥專用的大鋸準備砍伐森林中的樹木,在熊大、熊二的耐心說服教育下,光頭強不僅收起了鋸子,還自覺保護樹木來建設美麗的家園。熊大、熊二主動邀請光頭強,手拉著手,一起匯入跳著刀郎麥西來甫的人群中,共享幸福生活。 偌大的舞臺,沒有區(qū)域劃分,但觀眾卻能分明地感知到表演的前臺和人們生活的舞臺。在8分鐘的時間里,克孜勒博依鄉(xiāng)代表隊憑借表現(xiàn)手法獨特、簡單明了、寓意深刻的歌舞情景劇奪得了一等獎,蟬聯(lián)了農民居民“小蘋果”集體舞匯演、“薩瑪舞”“刀郎舞”匯演冠軍。 “奪得第一名,完全是群眾的智慧和力量”,這是該鄉(xiāng)黨委書記劉立洋的體會。 原來在匯演前,克孜勒博依鄉(xiāng)將每個村在鄉(xiāng)賽中表現(xiàn)出來的特色集中起來,并加以完善。駝隊中的木制高車就是在阿潤村的表現(xiàn)形式上,加上了古老文明,通過與現(xiàn)代文明的對比,令人產生遐想,激發(fā)人們對生活的熱愛。 伽師縣把群眾性文化活動的重點放在鄉(xiāng)村,一月一場活動,首先在村民小組間展開評比,再以村為單位在鄉(xiāng)里比賽,再到縣上匯演,三個層面的參與者再加上觀眾,基數(shù)不可謂不大。這種點面結合、縱橫評比的文體活動機制,因為喜聞樂見,深受群眾的喜愛;因為寓教于樂,點燃了群眾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熱愛生活的主動性。 克孜勒博依鄉(xiāng)離縣城24公里,三匹駱駝主利用兩個小時提前一天將駱駝趕到縣城周邊,將自己和心愛的駱駝在親戚朋友家借宿一晚后,又在第二天早早地將駱駝趕到現(xiàn)場,他們說:“能在縣城的大舞臺上秀一把,自豪又光榮,很值得”。江巴孜鄉(xiāng)的參賽人數(shù)達到了335人,遠遠地超過了參賽隊200人的要求。就連克孜勒蘇鄉(xiāng)的兩頭獅子也隨著大家,溫和地邁著薩瑪舞、刀郎舞舞步。英買里鄉(xiāng)黨委書記賈仲虎說,文體活動吸引青年人參加,促進了社會穩(wěn)定。 古勒魯克鄉(xiāng)則將勤勞的人們和伽師瓜演繹到了極致。音樂響起,3米高的伽師瓜造型像花一樣地綻放成8瓣瓜牙,手舉伽師瓜的瓜仙子翩翩起舞。由男女老少組成的192名人員圍著開屏的伽師瓜,生長、蔓延成12條瓜藤,每個男子手托2個伽師瓜,由男子組成的6條瓜藤上總共掛了192個瓜。12條瓜藤一起一伏,跳起了薩瑪舞。 伽師瓜豐收了,大家跳起了歡快的刀郎麥西萊甫,隊形一會變成了長方形,一會變成了圓形,一會變成了正方形,跳出了農民的喜悅,跳出了豐收的歡樂。隨著樂曲《56個民族是一家》的響起,融匯著傳統(tǒng)文化的12條多彩的艾得萊絲綢被拉起,艾得萊絲綢一會在頭頂飄起,一會在胸前舞動,一會在腰際擺動,一條條絢麗的艾得萊絲綢幻化成一道道齊整的瓜埂,瓜地里的一幅勞動場面在此上演,伽師人在演繹甜蜜事業(yè)的同時,也演繹著多民族大家庭的多彩生活。古勒魯克鄉(xiāng)以0.01分之差名列第二名。 鐵日木鄉(xiāng)以一對新人的婚禮為開場,吹拉彈唱,熱熱鬧鬧地辦起婚禮,人們圍著新郎新娘跳起了歡快的薩瑪舞,以此消解極端思潮。棉花補貼優(yōu)惠政策也被搬到了現(xiàn)場。 “算算算,算棉花收入、算奶牛養(yǎng)殖收入、算西梅收入”,領到種棉補貼的老農拿著算盤,算著算著心里樂開了花,大家一起開心地舞起了豐收的麥西來甫。 縣委書記王志軍說:“各參賽隊以薩瑪舞、刀郎舞作為表現(xiàn)形式,展現(xiàn)‘去極端化’工作,頌揚民族團結,贊美幸福生活,藝術性和思想性比上個月‘小蘋果’集體舞匯演有了很大的突破。” 這個突破,是該縣把群眾性文化活動的重點放在鄉(xiāng)村得來的。群眾性文化活動的常態(tài)化,自然會讓文化的“種子”在鄉(xiāng)村生根、開花、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