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ach]177740[/attach] [attach]177741[/attach] [attach]177742[/attach] 本場演出涵蓋了藏、蒙、維、苗、傣等多民族的原創作品,凝練了各民族舞蹈藝術的精華,這些作品風格濃郁,大膽創新,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均在國內、外各大賽事中斬獲金、銀、銅等各項大獎。讓舞者們牽出多彩的情絲,共織中華錦繡,載著飛揚的民族之夢,盡情炫舞。 第一篇章——足跡 節奏響起,舞者踏著曼妙靈動的步伐從遠古律動之中翩然而來,舞步落地生花印踏在天地山水間,在白晝黑夜里,盛放在廣闊大地的每一個角落,印刻了舞動的生命里程和燦爛的足跡。 編導:李禹瑤 黃鋆 表演:白瑪次仁 12級教育男班 13級表演男班 哈薩克族群舞《石人與天鵝》 作品簡介:圣潔的天鵝輕輕飛落在沉睡千年的石人上,羽毛輕靈地劃過石人夢境,撫醒了堅硬的石頭,復蘇了石人蓬勃的生命……該作品將哈薩克族的天鵝圖騰與粗獷奔放的石人舞相結合,表現了天鵝喚醒石人的美好神話,舞出了自由熱情的生命歡歌。 編導:饒嬈 表演:11級表演男班、12級定向班 獲獎情況:榮獲第九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作品銀獎 第十三屆北京市舞蹈大賽創作金獎、表演金獎 1-2、蒙古族女子群舞《草原深深》 作品簡介:當“查干蘇勒德”的綹綹馬鬃被草原上的狂風吹拂和搖曳時,它就吸納上蒼和太陽的力量,給牧民帶來吉祥和幸福,并使他們變得堅強、無畏和勇往直前! 舞蹈《草原深深》表現了蒙古族婦女在給“查干蘇勒德”更換馬鬃時所傾注的那種無比的崇敬和虔誠,而這種虔誠和崇敬正如深深的草原一樣,深深地植根在蒙古族牧民的心田。 編導:馬躍 表演:12級表演女班 1-3、傣族男子獨舞《金色貝多羅》 作品簡介:梵鐘空靈澄凈,貝葉之上的篆刻隱隱浮現,栩栩如生…… 傣族人民心中的“貝葉”是運載傣族歷史文化走向光明的神葉。作品通過舞者獨具魅力的肢體語言傳遞出傣族神秘的“貝葉文化”。 編導:蔡騫 表演:譚鈞元 獲獎情況:榮獲第九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表演金獎 “文華藝術院校獎”第十屆桃李杯舞蹈大賽民族民間舞少年組銀獎 朝鮮族女子群舞《阿里路》 作品簡介:朝鮮民族被譽為阿里郎的民族,阿里郎的旋律是母親的挽歌,是民族的號角,是前行路上一步一步踏出的堅實回響。作品通過對一位朝鮮族母親的刻畫,映襯出一個民族不畏苦難依然跋涉向前的堅強意志。 編導:崔月梅、蘇婭菲 表演:11級表演女班 第二篇章——回響 循著聲響,在峽谷、高原和山林間尋得最真實的印記,在不被風化的記憶中,山間回響著的鈴聲、朝圣路上踏起的步伐、人海中相遇怦然的心跳聲響,依然不絕于耳、回蕩心間。 編導:盛镥婷 馬曉琳 表演:學院少數民族學生 2-1、維吾爾族女子獨舞《西域之火》 作品簡介:克孜勒塔塔的烈焰流走在雪海與平沙間,裹藏著神秘西域的萬種風情。灼灼的西域之火,如同少女熾熱的信仰,燃燒著生命的激情,生生不息。 舞蹈巧用維族女子的服裝,通過裙擺旋轉出的紅色火花,表現了維族少女的心如火焰,無春無秋,永遠炙熱。 編導:趙帥 表演:地拉熱·多里孔 獲獎情況:榮獲“文華藝術院校獎”第十屆桃李杯舞蹈大賽民族民間舞青年組銀獎。 2-2、苗族女子群舞《錦雞炫美》 作品簡介:美麗的錦雞在山間起舞,那絢麗的羽毛猶如天上的彩虹,婉轉悠揚的啼鳴在山間回蕩。錦雞飛舞的地方,就是充滿幸福的地方。作品運用貴州省黔東南州丹寨縣獨具特色的錦雞舞為創作元素,加以幽默夸張的擬人手法,生動的表現了一群錦雞比美炫美的風趣場景。 編導:陳冠眉、韋曼 表演:13級表演女班 獲獎情況:榮獲第八屆“荷花杯”中國民族民間舞表演銀獎 第九屆全國舞蹈比賽表演銀獎。 2-3、傣族雙人舞《遇》 作品簡介:茫茫人海,相遇緣起,相識緣續,相知緣定。 該作品主要表現了兩個傣族青年男女美好純真的愛情,茫茫人海中相遇是命中注定的緣。舞蹈主要運用女人的腳和男人的背,敲出了愛,踩出了情,真切的表達了男人與女人相互支撐、相互依托,心心相惜、心心相印的美好愛情。 編導:馬亮亮、陳冠眉 表演:白瑪次仁、余夢露 獲獎情況:榮獲第八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作品銀獎 第六屆CCTV電視舞蹈大賽優秀編導獎、十佳作品獎 第十二屆北京市舞蹈大賽創作金獎、表演金獎 2-4、納西族男子群舞《山間響起馬鈴聲》 作品簡介:“東方路長長,繞在雪山上,我對你祈愿啊喂,掛在腳邊上……”一串串馬鈴聲在山谷中回蕩,一個個馬幫漢子撐起希望。馬幫的男人,帶著祈愿穿越了多少時光,腳邊的路就是故鄉。 舞蹈通過表現行走山間不畏艱難的馬幫漢子,表達了馬幫人向著陽光、向著希望,向著信仰,樂觀豁達的高尚品格。 編導:李進 表演: 12級教育、表演男班 第三篇章——歌唱 曾經陵谷滄桑,歷盡千回百轉。而今無論豐收的喜悅、炫舞的快樂,都化作了一支支親切的歌,讓我們放聲歌唱,唱出心中的喜悅,舞出美好的未來! 編導:吳姿邑 肖瑤 表演:學院少數民族學生 3-1、維吾爾族男子群舞《葡萄熟了》 作品簡介:果香四溢的葡萄掛滿藤架,幸福燦爛的笑容溢滿面頰。作品通過摘葡萄、踩葡萄、釀葡萄,表現了維吾爾族人民詼諧幽默的性格、浪漫豁達的情懷以及對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 編導:蘇婭菲、柯書劍 表演:11級定向、表演、教育男班 獲獎情況:榮獲“文華藝術院校獎”第十屆桃李杯舞蹈大賽作品金獎、原創教學劇目銀獎 3-2、蒙古族女子群舞《天鵝之歌》 作品簡介:草原上的“神鳥”—— 天鵝,時而挺脖昂首自由飛翔,時而曲頸高歌,它給人們帶來了幸福和好運。 舞蹈運用蒙古族盅碗舞中的酒盅來表現天鵝的喙,塑造了一個極具蒙古族特色的天鵝形象。作品運用擬人手法真切的表達了母愛的偉大,描繪了天鵝生生不息、展翅翱翔的生命傳承與拼搏精神! 編導:馬亮亮、李昂 表演: 12級表演女班 獲獎情況:榮獲第九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作品銅獎 首屆中國舞蹈國際大賽民族舞群舞創作金獎、表演金獎 第十二屆北京市舞蹈大賽創作、表演金獎 3-3、傣族群舞《細雨醉竹》 作品簡介:萬千雨絲輕輕垂落,浸潤著翠綠的竹林。綠竹輕輕地托起晶瑩的雨滴,神展枝葉,搖曳起舞,沉醉在迷蒙的細雨中。 雨代表著美麗和生命,竹象征著堅定和毅力。作品把姑娘比作細雨,把小伙比作醉竹,細雨與竹相遇,描繪了一幅細雨與竹共融相生的美好畫面,表現了大自然蓬勃的生機和活力。 編導:吳姿邑 表演: 12級13級表演班 獲獎情況:第七屆華北五省舞蹈比賽創作一等獎,表演一等獎。 第九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校園舞蹈評獎十佳作品榮譽稱號 3-4、蒙古族男子獨舞《祭禮長生天》 作品簡介:出生時,他的手心緊握著一塊凝血。人們說:他是長生天帶給草原子民的福星。成年后,他高舉起一束黑色的戰旗 — “哈日蘇力德”,一往無前地走上了改變世界的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