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主持:歐建平(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資華筠,這個名字在全國舞蹈界如雷貫耳! 恰逢兩會召開,我以為,最好的選題莫過于這位曾經(jīng)連任六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1977-2007)的奇人,以及她用愛創(chuàng)造的奇跡了。 14歲那年,因為對舞蹈的愛,她放棄了進入南開高中與大學的美好前景,用自幼習得的舞蹈和鋼琴這兩種技能,考入中央戲劇學院少年班,開始了艱苦的舞蹈生涯,并成為共和國早期文化外交中年齡最小的舞蹈大使之一。 50歲之前,她靠著在舞蹈和音樂上的童子功、良好的家教與自律,先后成了中央歌舞團的臺柱子演員、教員、藝委會副主任、出訪團的藝術指導,參加演出過的中外舞蹈與巡回演出過的國家和地區(qū)數(shù)不勝數(shù),其中的《游春》和《飛天》曾在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lián)歡節(jié)上獲得金獎和銅獎。 45歲那年起,她開始與同行聯(lián)袂演出舞蹈專場,三年里奔波于九個大中城市,不僅以此告別了舞臺的輝煌,而且靠人氣上的轟轟烈烈和藝術上的完美主義,在剛剛進入市場經(jīng)濟的中國,創(chuàng)造了舞蹈界的一個奇跡。 50歲后,她走馬上任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長,因為對舞蹈欲罷不能的愛,成功地實現(xiàn)了從舞者向學者、艱苦卻成功的轉型——不僅用中英雙語活躍在海內外的舞蹈論壇上,獨自出版了自傳、回憶錄、文集和學術專著共9部,與人合作出版了專著4部,主編了文集2部,還精心培育出了10位舞蹈學博士和1位博士后,由此創(chuàng)造了中國舞蹈界的又一個奇跡。 這些成果中意義最大的是她殫精竭慮20余載寫出的《舞蹈生態(tài)學》,該書首版于1991年,修訂于2012年,20多年來已成為舞蹈研究領域中由中國人自創(chuàng)的重要研究方法,顯現(xiàn)出她在轉型后,堅持科學引領而達成的文化自覺,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持續(xù)噴涌的睿智與激情,由此創(chuàng)造出中國舞蹈界的第三個奇跡。 不過,資華筠最讓我們嘆服的還是,上述不少成果都是她在與白血病抗爭的八年中完成的,由此付出的艱辛與得到的快樂,或許是我們無法體驗到的。最讓我們感動的是,當她得知舞研所的年輕同事患上了同樣的疾病時,不僅慷慨捐款,還積極為患者尋醫(yī)找藥,向上級領導呼吁,爭取到了更多的資助。她用這樣的善舉,創(chuàng)造出最大的奇跡——生命的奇跡。 (來源:中國婦女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