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的首屆舞蹈節明星云集,其中最大牌的頭號明星希薇-紀蓮將在11月12、13日,以及11月16、17日帶來均由世界大師級編導編排的《六千英里之外》《瑪格麗特與阿芒》兩臺作品,成為了舞蹈節中最令人翹首期盼的亮點。 希薇·紀蓮是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努里耶夫時代的代表人物。1984年,年僅19歲的希薇·紀蓮在努里耶夫版《天鵝湖》的演出后,被晉升為首席。28年過去了,如今她依然活躍在舞臺上,是法國芭蕾女演員中最杰出的代表,她說自己每年都會拿出三個月的時間靜心創作。她說:“我會告訴自己停下腳步,選擇自己真正想合作的藝術家,我可以根據自己的品味做出自己的選擇,不必受制于人,同時也能不斷接觸新人,學到新的相處方式。” 雖然舞臺上光芒四射,但生活中的希薇·紀蓮自曝跟人接觸時,常會害羞。昨天,國家大劇院還特別邀請一位畫家為希薇·紀蓮現場畫了一幅《雙面紀蓮》的畫作。 “從70年代起,舞蹈界開始有‘超級巨星’這個概念,那時的巨星是努里耶夫和巴茹什尼科夫,而今天能夠當得起這個稱號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希薇-紀蓮!”,剛剛忙完北京演出的編舞大師林懷民提起紀蓮這樣評價道,“她是一個‘勞力士’級的藝術家,她的認真態度令人欽佩,她更是一個永遠敢于說不的‘斗士’。” 希薇-紀蓮作為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努里耶夫時代的代表人物,在19歲便成為首席,二十幾年前達到的技術、藝術水準讓今天巴黎歌劇院的很多后生難以望其項背,紀蓮說:“你想自由表達,假如沒有扎實的基本功,自由就無從談起。” 然而在頂峰時,她卻以一種決絕的方式離開巴黎歌劇院,離開古典芭蕾,費加羅報以頭版頭條稱紀蓮的出走是“國家的災難”。紀蓮說:“舞蹈給我一種特別的感知,永遠在探索新事物。我必須做自己想要的,每年一定會挑三個月的時間靜下心來創作。告訴自己停下腳步,選擇自己真正想合作的藝術家,我可以根據自己的品味做出自己的選擇,不必受制于人,同時也能不斷接觸新人,學到新的相處方式。” 對于此次北京的演出,紀蓮說:“從這次帶來的作品中,大家能夠看到過去與現在,希望大家都能來觀看,因為你們會欣賞到必將載入史冊的編舞家的偉大作品。” 將于11月12、13日上演的是現代作品《六千英里以外》,這是2011年在紀蓮擔任客座藝術家的賽德勒斯-威爾斯劇院首演的一部新作,由三位著名現代編導威廉-弗賽斯、馬茲-艾克和依利-基里安的作品《排列組合》、《再會》和《27分52秒》組成。其中,威廉-弗塞斯的《排列組合》是為希薇和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首席明星尼古拉-勒里什量身定做的,在此次國家大劇院舞蹈節中也正是由這對原創組合為觀眾演繹。 “弗塞斯就像數學家,他的試驗性很強,就像把舞者當作試驗田一樣,不停調動你的情緒,嘗試任何可能,激發出大腦各種功能。” 紀蓮這樣形容她和弗塞斯工作的感受。很早以前,他們就曾合作過《多少懸在半空中》,同樣是一個挑戰身體潛能的舞蹈作品。紀蓮那如同舞蹈機器一般的身體讓弗塞斯的“實驗”總能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馬茲-艾克的《再會》同樣是為紀蓮創作的作品,對于現代芭蕾來說,首創演員的演繹往往無可替代,而能夠看到由紀蓮這樣高水平的舞者演繹為她度身創作的作品,舞蹈節的觀眾無疑十分幸運。馬茲-艾克曾用現代且個性十足的方式改編過多部古典芭蕾作品,這與希薇在古典作品中,尋找舞蹈本質的追求很有些趣味相投的意味。紀蓮認為:“艾克的作品情感豐富、音樂很酷、主題明確,總能把握住內心最深刻的情感,給你最想要的舞蹈。” 另一部將由紀蓮與11月16、17日演出的劇目《瑪格麗特與阿爾芒》取材自法國名著《茶花女》,這部作品由前英國皇家芭蕾舞團團長弗雷德里克-阿什頓爵士于1963年創作,當時是為英皇歷史上最著名的搭檔瑪戈-芳婷和魯道夫-努里耶夫創作的。舞劇用濃縮簡潔的方式講述了瑪格麗特與阿爾芒的愛情故事,著重表現男女主人公哀婉動人的感情波折,兩位明星飽滿的情感表達使得這部作品在芭蕾史上堪稱經典,甚至在首創演員辭世后,由于觀眾難以接受第二版演繹,這部作品一度在舞臺上銷聲匿跡。 多年后,紀蓮對瑪格麗特的角色進行了挑戰,將這部作品重新帶回舞臺,并得到了觀眾的認可。盡管紀蓮對不同舞種的駕馭能力早已被公認,但她接下這部長久不演的舞劇還是讓很多人吃了一驚。希薇回憶說:“芳婷逝世后,努里耶夫問過我是否愿意跳,說實話,接到這個邀請我并沒有很興奮,我拒絕了。第二年努里耶夫再次發出邀請,我依然說不。第三年努里耶夫說我還是希望由你來跳,因為只有你最適合。我最終答應了,但這是極大的冒險,你要知道這是兩位法國舞者在倫敦的演出,是面對熟悉芳婷的舞迷、觀眾及所有人期待的演出。” 紀蓮評價,《瑪格麗特與阿芒》故事安排巧妙又富戲劇性,與音樂契合度高,同時注重細節。在三十分鐘內完成整個舞蹈,要求舞者無論對音樂還是動作各方面都要很重視。 此次紀蓮將與米蘭斯卡拉劇院首席男演員馬西莫-慕魯搭檔出演男女主角,這對在米蘭多次搭檔并獲得成功的組合將用他們的方式重現半個世紀前大師們的經典劇作。紀蓮說:“馬西莫是一位奇妙的舞蹈詮釋者。他從不特意去炫技,他富有激情,無論是每一個細小的步伐,還是舞者與舞蹈的關系,他總是認真去思考。我欣賞他不斷思考的態度。很多優秀的舞者其實并不明白自己在舞臺上的意義所在,他們從不考慮舞蹈的靈魂在哪里,但馬西莫自己就是靈魂!” 1984年,19歲的希薇-紀蓮在努里耶夫版《天鵝湖》的演出后被晉升為首席,如今距那個日子已過去了28年之久,這樣的時光足夠一名芭蕾舞者出生、成長、成名,然而時至今日,希薇仍然是法國芭蕾女演員中最杰出的代表。在巴黎歌劇院和法國芭蕾的起伏回轉之外,她遵循著內心的意愿,沿著自己選擇的道路堅定前行。她可以被稱作“叛逆的”,而她所做的一切,只是把她的情感、思考和熱情變成了舞臺上經久不衰的美麗。那很簡單,又很不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