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萍,用40年在舞蹈藝術(shù)上永無止境的追求,向人們詮釋了這位“舞蹈詩人”的生命之舞、極致之美。10月27日,楊麗萍結(jié)束了在國家大劇院歌劇院上演的其收官之作、舞劇《孔雀》。同時,該舞劇也開啟了“2012國家大劇院舞蹈節(jié)”的大幕。 孔雀早已成為楊麗萍的舞臺化身,早在1979年她就跳過舞劇《孔雀公主》。如果說曾讓她一舉成名的《雀之靈》,以及在龍年春晚轟動一時的《雀之戀》只是作為單個舞蹈作品展示了極致的美,那么《孔雀》作為敘事完整的舞劇所表達的則是生命的哲學(xué),直抵人類共通的靈魂家園。對于這部花了兩年時間創(chuàng)作的舞劇《孔雀》。楊麗萍對記者說:“《孔雀》中有民族的、有原生態(tài)的,還有現(xiàn)代舞的元素,都融合在一起,從心靈出發(fā)、從靈魂出發(fā)、從身體出發(fā),這也是《孔雀》的創(chuàng)作靈感源泉。我們的舞劇講的是春夏秋冬四季輪回,我的人生也算是要走進‘冬’了,也是用舞劇對生命做一個總結(jié)。 “《孔雀》是會讓人感覺奇妙的舞劇,它講述了一個關(guān)于自然、生命、成長、人性和愛的故事,以及生命與天地自然的相互融通。它在我身體里涌動、流淌,有感而發(fā)地表現(xiàn)出來?!睏铥惼颊f。舞劇《孔雀》分為春、夏、秋、冬四個篇章:“春”是孕育的篇章,無數(shù)精靈托舉著“種子”,身著粉色孔雀裝的楊麗萍破殼而出;“夏”是愛情的篇章,春晚中那一襲藍色羽衣再度亮相,楊麗萍與王迪那一段《雀之戀》,火熱的激情在眉眼身姿間流淌,攝人心魄;“秋”是蒼涼的篇章,舞臺上一片殘陽如血,反派“烏鴉”肆虐蹂躪著美好的愛情;“冬”是萬物回歸寧靜的篇章,失去愛人的“孔雀”換上了經(jīng)典的白色紗裙,舞姿里的生命力漸漸消退,卻顯現(xiàn)出悲劇的美感。舞劇《孔雀》用舞臺形式演繹人類共同的情懷,向觀眾傳遞著藝術(shù)家個人成長過程中對藝術(shù)和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同時,楊麗萍也表示,《孔雀》之后,自己將告別舞臺,退居幕后創(chuàng)作,把舞臺留給年輕人,給他們更多的機會。 “我在舞臺上是安靜的。只有在很純凈、很單純、很寧靜的時候,你的智慧才會覺醒,你會感受到它。”楊麗萍在談及自己的表演感受時對記者說。欣賞楊麗萍其他的舞蹈作品如:《月光》、《兩棵樹》、《火》以及大型原生態(tài)歌舞集《云南映象》、《藏謎》、《云南的響聲》時,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楊麗萍的舞蹈基本取材于大自然,在她看來這種東西才是自然和生命最本質(zhì)的東西,它值得我們?nèi)ンw現(xiàn)。應(yīng)當(dāng)說,楊麗萍不僅僅是在舞蹈,她是通過自己的肢體向人們傳遞著天地間的自然訊息,講述著神秘而和諧的生命律動,從中流瀉出一股雋永的精神之美。 由此,人們這樣評價,楊麗萍的舞很純很純,離現(xiàn)實的炊煙很遠很遠,卻離我們心靈所渴求的東西很近很近。她的舞總是和“靈”、“魂”有關(guān),借助人們熟悉的意象來表現(xiàn)人的內(nèi)心境界、空間、夢想和意識活動等等,她的舞總給人以超然、空靈、淡泊、抒情而又自我意識強烈的印象,她是一位真正的“舞蹈詩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