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14日,由培藝藝術基金打造的古典舞集《神色》專場將在國家大劇院上演。這是培藝藝術基金自2012年9月啟動以來,與國家大劇院共同資助的第一臺舞蹈精品。11月3日,舞蹈家沈培藝、北京舞蹈學院中國古典舞系漢唐古典舞主課教師史博、古典舞集《神色》撰稿梁戈邏做客國家大劇院經典藝術講堂,向觀眾講解古典舞,為《神色》預熱。 《神色》是由培藝藝術基金藝術總監沈培藝選擇近年來部分優秀的舞蹈作品,加以解構、修改和重組后打造的一臺中國古典舞蹈精品晚會,節目包括了《相和歌》《狂歌行》《逍遙游》《竹夢》《蜀道難》《一眼之間》《蘭亭修竹》《乘風歸去》《廣陵隨想》《情-墨》《聲聲慢》《我就是李清照-柴》《月光》《墨-色》等14個作品。 當天的講座,舞蹈家沈培藝向觀眾講解了《神色》中部分作品的創作過程,并現場表演了其代表作《點絳唇》中的片段?!渡裆纷辶焊赀墑t介紹了這臺晚會的創作初衷,他解釋“神色”就是神情、顏色,他們希望這臺晚會能為現代人提供了一次“往回看”、“凝視古典”的契機,“現代人的生活過得太粗糙了,遠沒有古人的閑適、散淡和逍遙。對于科學家來說,穿越時空回到過去可能很難,但對于藝術家、舞者來說,一舉手一投足時空就能倒流。希望這臺晚會能讓觀眾感受到東方古典審美、哲學和智慧。而作為從事舞蹈的人,如果我們不去整理這些古典的東西,往前走就是虛空的?!?/font>
一個半小時的講座除介紹《神色》外,北京舞蹈學院中國古典舞系漢唐古典舞主課教師史博還為觀眾講解了漢唐古典舞概念,及這一學派創始人、已故舞蹈學院教授孫穎老師的創作經歷和作品。據悉,《神色》中《相和歌》就是2009年孫穎生前創作的最后一個大型歷史舞劇《銅雀伎》中的一個段落。史博在現場播放了這一作品片段,并請舞蹈學院學生表演了《相和歌》中的“盤古舞”。此外,史博還介紹了孫穎老師根據《戰國策》“楚王愛細腰”這一內容創作的舞蹈《楚腰》、根據魏晉南北朝詩人謝靈運的軼事創作的舞蹈《謝公屐》等。 對于古典舞的創作,史博講解,因古時舞蹈不可能留下任何影像,人們只能通過當時的文字、壁畫、青銅器等載體來了解,誰也不能說現代人跳的《霓裳羽衣舞》就是古人跳的樣子。“古典舞是一種往回看的創作,是另一種意義上的開放的創新,當然這種創新是要建立在對古典文化了解的基礎上?!敝v座當中,史博還邀請觀眾走上臺,在專業舞者指導下學習“袖舞”和“盤鼓舞”,交流氣氛非常熱烈。 當談及發起基金的初衷時,沈培藝說:“為了藝術的靈魂!”培藝藝術基金是為了實現更多藝術家的藝術夢想而成立的,藝術家們將通過培藝藝術基金給予的資助,完成藝術創作,并實現擁有高雅藝術舞臺的夢想。 基金成立后,藝術家即投入了緊張的工作,經過兩個月籌劃,舞蹈專場《神色》的推出寓意著培藝藝術基金邁出了第一步?!渡裆纷鳛榛鸬氖着_晚會,承載著培藝藝術基金的藝術觀:讓舞者在一個自由的平臺上,釋放自持觀點;高揚大美、大雅和正音?!渡裆芳Y了多位舞界精英共同演繹優雅的古典美,同時云聚各舞種的視角,展開不同的詮釋,既強調尊重傳統和術有專攻,又鼓勵創新,接納特立獨行,扶持標新立異的包容胸襟,這是培藝藝術基金敞開的藝術精神和學術態度。 據悉,專場晚會上的作品以各舞種不同視角詮釋中國古典意境、中國古典優雅生活,以中國古典詩詞為線,將我們的民族,我們東方文明中那些極致瑰麗的碎片一一找尋,并通過舞者虔誠的肢體將它們拼接成為全新的呈現。那漫長時空中的人、事,甚至是眼神、心情,都將在這舞動中重新鮮活起來。而觀眾在這穿越時空的旅程中,感受到的將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靈魂,那些美得讓人屏氣凝神的氣韻生動,在這個夜晚,在這個舞臺上,一切又都將栩栩如生。 此次演出中沈培藝、劉巖、王啟敏、柴明明、李俊、蘇鵬、孫銳等舞蹈家及張云峰、胡磊、梁群、費波等編舞家共同合作演繹古典之美;與此同時,已故漢唐舞專家孫穎老師以及其弟子史博的漢唐舞作品也將在晚會中呈現。 其中,在排練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節目《絲路》中意外受傷,痛別開幕式演出的舞蹈家劉巖當日將演繹《一眼之間》,令人驚嘆的是,她即使坐在輪椅上,也不曾停止舞動,她依舊是一個完美的舞者,依舊在舞動中繼續靈魂的歌唱。據悉,劉巖是培藝藝術基金將要扶持和資助的已經有所成就的舞蹈家之一。 另外,著名舞蹈家沈培藝也將與圈中好友著名戲劇表演藝術家濮存昕再度合作,重現2010年好評如潮的動人力作——舞蹈詩《夢里落花》之其中一闋的《聲聲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