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那本《野草》,技術不算壞,但心情太頹唐了,因為那是我碰了許多釘子之后寫出來的。”魯迅在談到《野草》的創作時曾這樣說。 《野草》設計“燈光跟著舞美走” 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的韓江這次負責了《野草》的所有設計工作。創作之初,是因北京當代芭蕾舞團受2014年紐約“Next Wave”國際藝術節邀請攜新作參演,于是韓江向團長王媛媛提供了四五個能做的題材,并做了文本分析。最終,兩人敲定了與現代舞的抽象表達非常接近的散文《野草》,并選擇用“死火”、“影的告別”、“極地之舞”三個樂章來獨立呈現。“在對《野草》做了大量文本分析后,做起設計來就相對容易了。”韓江說。 三個樂章在色調選擇和服裝搭配上都不同,“這次在服裝設計上,我們只做了前后顏色的對比,力求簡單,能展示肢體的美就好。”韓江說,開篇的“死火”在地面鋪了一層紙片做的葉片,要舞者在草地上跳舞,“地面的改變會對他們造成影響,但限制其實也會對美造成另一種延伸,因為舞者可以找到更符合現場氛圍的肢體來表達。” “有點沉重、憂郁,但也不完全是傷感。”韓江說,開篇的“死火”,原書冰冷、絕望的氣質,都在這冷色調中滲透出來,而在“影的告別”一章,節奏轉快,背景選用了純粹的白色,燈光明亮耀眼,“燈光設計對我來說比較拿手,而通常,舞美設計做好后,光的形象也就有了,燈光會跟著舞美和整個作品的氣場走。”而韓江在做設計時,會選用沒任何關系的物體來呈現表達,他認為,視覺情緒和表達情緒是平行的,沒有交叉和關聯,但能延伸出更多的想象。 舞蹈與話劇舞美的不同 舞蹈很抽象,話劇很中性 2008年,韓江與王媛媛聯手成立了北京當代芭蕾舞團,現在韓江是該舞團的制作人,負責舞團所有項目“今年開始打市場,國內外演出各占50%。也開始降低產量,預定一年出一部作品。”韓江說,針對國內、國外觀眾,在作品的選擇上也有所不同,“國內觀眾會喜歡故事性多一點,簡單易懂的作品,而國外觀眾會覺得《霾》、《野草》這類抽象作品更有情趣,因為它們跟人們當下的生活狀態、價值觀有關聯。” 曾是話劇導演林兆華的御用設計師的韓江認為,“舞蹈和話劇的舞美設計很不同,舞蹈很抽象,要把觀念的東西轉為物化的形象,會偏極致和情緒的表達;話劇很中性,舞臺設計是以道具、布景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