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豪邁的《雙龍騰飛耀香江》、充滿童趣的《貓鼠之夜》、壯闊而深情的《燃情草原》、積極活潑的《天天向上》,還有少年學子飽含深情的《學軍》……一個個精彩的舞蹈,演繹出一群天真少兒的靈性、稚氣與童趣,同時也給駐港官兵們帶去了歡笑。這是8月1日晚,在香港昂船洲軍營上演的"小荷風采"慰問駐港部隊花兒朵朵獻英雄”演出,來自深圳的寶城小學、龍崗中學、清華實驗學校、南油小學等8所學校的舞蹈團,與東莞、茂名等地學校的舞蹈團,同臺獻藝,展示了全國少兒舞蹈的精粹。中國舞協駐會副主席馮雙白認為這次前往慰問演出的少兒舞蹈都很經典。 深圳的少兒舞蹈表演,就像在這座城市茁壯生長的嫩芽,不斷涌現出諸如《軍訓前夜》、《龍種》、《我是解放軍》等優秀的舞蹈作品。除了“小荷風采”這類大型的少兒舞蹈展示,在今年5月底的少兒花卉舞蹈比賽中亦有如龍崗坪地第一小學的《極地有靈》、深圳市少兒藝術團的《讓美麗飛翔》以及富源學校的《我不做胖子》等優秀作品獲得金獎。這些優秀的舞蹈,展現了深圳少兒舞蹈教學的特色。 參與演出的舞蹈均由“小荷風采”選拔而出 自2007年慶香港回歸十周年后,這是中國舞協與“小荷風采”第二次攜手為駐港部隊打造的慰問演出。“雖然已時隔五年,但再次來到這個地方,看到那么多小朋友帶來的優秀舞蹈,熱烈的現場依然讓我覺得很親切。”深圳市群眾文化協會會長楊素賢對此頗有感觸。 這次慰問演出,以樂器演奏開頭,接下來便是一連串優秀舞蹈輪番上陣,堪稱一場表現兒童肢體語言的盛宴,深圳寶城小學校的《雙龍騰飛耀香江》第一個上臺,同學們以默契的配合,舞出了象征深圳與香港兩條城市之龍的氣勢;清華實驗學校的《天天向上》,以童趣引來現場一片歡笑;南油小學的《燃情草原》展現了瑰麗的草原牧歌,壯闊而深情;深圳市卓萌小明星藝術團的《國風》,則充滿了詩的韻味;而潛龍中學帶來的舞蹈《一片藍天》,則展露出生命的萌動與陽光之氣,引來現場身著整齊軍裝的大哥哥大姐姐們的一片喝彩。 深圳少兒舞蹈團隊多且舞蹈種類全面 被選拔參與此次演出的舞蹈團,深圳的占了80%,為何深圳會有這么多學習舞蹈的孩子,帶隊參與此次演出的龍崗中學的楊老師告訴記者:“深圳的父母思想大多都比較開放,很早便開始把孩子送入舞蹈培訓班,因此在深圳,少兒舞蹈還是比較普及的。”于是少兒舞蹈團隊也如雨后春筍般,一年多過一年。“最早,只有少年宮和學校等官方機構負責少兒舞蹈團隊的建立和推廣,近年來,民辦機構的舞蹈學校、民辦少兒藝術團也越來越多。”楊素賢也概括道,“深圳的舞蹈團體就是這么一步步普及過來的。” 楊老師說:“少兒舞蹈教學中有兩大方向,一類是以考級為目標的民間舞和中國舞;另一類純屬于學院派教學,不僅包括了民族舞、民間舞,形體的柔軟度、技巧的掌握也是教學的內容。”而隨著舞蹈教育和舞動團隊越來越普及,少兒舞蹈教學中的舞蹈種類也日益全面,楊素賢還指出:“深圳現在的少兒舞蹈已發展得相當全面:民族舞、民間舞、街舞、現代舞、古典舞,還有芭蕾、街舞等應有盡有。”) 與普通舞蹈不一樣的是,少兒舞蹈教學更加注重對孩子童趣的展現,在呈現少兒所獨有的天真無邪、活潑可愛等特性的同時,也注入積極向上的面貌,觀看舞蹈的人,都會情不自禁受到這些氣息的感染。 不過少兒舞蹈教學并不簡單,尤其是對于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的不安分兒童,用傳統模式硬套,大概只會慘敗。因此教師首先得自己主動去尋找兒童的特點進行挖掘延伸,化被動為主動,而不是讓兒童來適應自己的節奏。同時老師不單只是教,還得利用一些有趣又直觀的道具或者電子手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或者直接將故事情節融入到舞蹈中,就像在一邊排舞一邊玩,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來了,而這,也是少兒舞蹈教學中富有“游樂性”的另一特點。 缺乏創意是深圳少兒舞蹈所面臨的最大尷尬 “其實雖然很多小朋友都投身于舞蹈的訓練中,但訓練時間依舊不夠,這點很不好。”楊老師認為,“藝術是一個需要長期積累、浸淫的過程,現在的小朋友總面臨時間不夠的問題,尤其是那些校外的機構,時間不固定,有時候營業,有時候休息,分給孩子們的練舞時間就更少了。” 除此之外舞蹈創新也是一個有待提升的問題。行外人員對于舞蹈隊的認知,似乎就是一個帶隊老師完事,但其實不然。楊老師介紹:“一個優秀的舞蹈團隊,應該同時具備老師和編導兩類人物,一個專門負責教,一個專門負責編。”編舞可是項技術活,充滿靈氣的編排往往能拯救一場欠佳的表演,可是全國范圍內的專業舞蹈編導還是很欠缺,就拿北京舞蹈學院來說,每年只招那么幾個,更別說對少兒舞蹈,編導完全就是僧多粥少。這一點,深圳的舞蹈教學圈子也不例外。 楊素賢認為:“其實近幾年來,深圳少兒舞蹈的總體發展,較之東莞或者全國其他地方,步伐還是相對較慢,雖然整體不錯,但還是沒有出現特別優秀讓人喝彩叫好的作品。” 而對于舞蹈的教學,也不能只停留在技術層面,還應該讓兒童多了解舞蹈背后的文化,“如不同民族舞的意義,各種舞蹈手勢的起源等,讓兒童對舞蹈的背景文化有所了解,也能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楊素賢說,文化傳輸也是舞蹈的靈魂所在。 多舉辦舞蹈活動刺激人才挖掘 面對深圳市少兒舞蹈教育所存在的不足,楊素賢建議:“社會、政府多舉辦類似的舞蹈活動,這樣既可以刺激舞蹈又能更全面地挖掘相應人才。”舉辦的活動多了,少兒舞蹈團隊就有更廣泛的展示平臺,也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少兒舞蹈,形成一定的社會影響力。“而對于創作欠佳的情況,可以針對性地制定激勵措施。”楊素賢說,“這樣可以有效促進舞蹈工作者們進行自我展示,引發創作熱情,又可以從彼此的交流和學習中獲取靈感。”不僅如此,還應該跟上網絡信息化的步伐,積極地建立屬于自己的舞蹈網站,張貼舞蹈創作視頻,既能宣傳并展示自己,還能迅速地同全國乃至世界的兒童舞蹈團體分享經驗。 除此之外,還可以全面探尋少兒舞蹈作品形式的可能性,提倡采用歌舞、歌舞劇、小舞劇等體裁,這樣才能使少兒舞蹈更加豐富多彩,絢麗多姿。 采寫:南都記者謝湘南 實習生徐婧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作者:謝湘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