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穿著‘三毛’背心在大院里踢腿的我,如今可以站在明亮的排練廳里盡情舞蹈。回想和爸爸騎著輕快的單車,在藍天下揮灑一路清脆的笑聲的情形,恍若昨天。” 28歲的青年舞蹈演員王亞彬,因為飾演《鄉村愛情》中的王小蒙而被億萬觀眾所熟悉,卻很少有人知道,她竟是地地道道的天津女孩。 走出“王小蒙”的世界 4月6日,山東東營,電視劇《推拿》開拍,王亞彬來到拍攝基地,未來的一段時間,她將化身電視劇中的一個盲姑娘。 舞蹈演員是王亞彬最重要的身份,9歲離家接受舞蹈專業訓練,王亞彬便離開父母的懷抱,獨自闖蕩。 一個沒有拍攝任務的中午,從賓館的窗向外看去,小街上一個阿姨做飯的身影定格在王亞彬的視線中,她想家了。 攤開紙筆,王亞彬喜歡將情愫記于紙間—— “阿姨戴著圍裙站在灶爐旁邊,拎著一桶花生油正向鍋里倒。忽然,腦海里出現父親倒油的樣子。父親炒菜的手藝好,印象里,每次過年都是父親做大廚,隨后在新年鐘聲即將敲響之時便會看到各種菜品出爐,色香味俱全。接著,很多上揚的嘴角和爽朗的笑聲,一大家,暖融融地齊聚。” 王亞彬說,對于《鄉村愛情》女一號王小蒙的選擇,趙本山很慎重。2005年,當時待選的“王小蒙”很多都是二人轉演員,性格潑辣,這時,趙本山想起春晚后臺的那個不太愛說話的王亞彬,試過鏡,趙本山說了一句,“嗯,長得白白凈凈,我看她倒最像賣豆腐的王小蒙。” 王亞彬非常感謝趙本山。“他不僅給我一個演戲的機會,而且讓我喜歡上了東北農村生活和這里的老鄉。” 兩部《鄉村愛情》后,王亞彬成了家喻戶曉的“王小蒙”,但涉足影視的王亞彬依然可以冷靜地看待自己,舞蹈依然是她的最愛。 2009年,“亞彬舞影工作室”成立,幾個年輕的舞者和亞彬一樣有著對舞蹈的執著追求,每年推出《亞彬和她的朋友們》品牌原創演出,編舞、找投資、出品、宣傳都是亞彬親力親為。 “2010年除夕,零點鐘聲敲響的時候,我正準備央視春晚《對弈》的登場,想象著家人聚在一起包餃子,放鞭炮,那種遙望轉化成眼前的整裝與積極的熱身工作。每一抹大年三十夜幕的降臨,騰起空中綻放的煙花,下意識地感受到心里的那種隱隱的孤獨與強烈的思念……” 2011年《亞彬和她的朋友們》第三季《守望》成功落幕,后臺。“我默默地坐在化妝間,獨自梳理滿是卡子的發飾。所有人歡呼雀躍地離開劇場,整個樓道充斥著喧嘩,又在一切結束后黯然。閃爍在面頰上的亮粉分不出是喜悅的微笑,還是失落的傷感。” “這就是演員的生活,一輩子不停地奔走在世界的各個角落,為自己,為別人帶來喜怒哀樂,帶來內心的激動和脈搏的跳躍。然后在燦爛的燈光下,默默地留在大幕后,緩緩地拖著身體走回自己的空間里……” 這些年來,亞彬一直奔走于各地,演出、排練、拍戲。她相信“付出努力一定是沒錯的,在未來的日子里,希望能有更多的時間,陪著父母在溫暖的家中享受天倫之樂”。 練功房里的把桿位置 在北京舞蹈學院附中,王亞彬所學的民族舞專業,共有30個女孩,分在兩個班。最大的一個16歲,只有9歲的王亞彬年齡最小。 “1993年9月21日,今天是開學典禮后的第一天,中午休息,我坐在父母臨別時鋪好的床褥上很是興奮,那時還不知道這是嚴酷旅程的開始,從那一刻起我就要不停地奔跑……” “北京的水據說是來自地下,因此一年四季會冰涼透徹。”臨別的時候,媽媽一再叮囑亞彬,洗衣服時要戴上橡膠手套,水溫會刺激皮膚、關節,要注意保護自己的身體。 很快,父母再去學校發現,小小的亞彬已經能利落地換整個被套、床單、打水、打飯,稚嫩的小手洗起衣服來像模像樣。 考進舞院的情形歷歷在目,王亞彬記得,一個個老師不停地拿小軟尺量小朋友的胳膊、上身和腿的比例,然后輪流搬抬左腿、右臂,叫考生彈跳。 經過一番觀察,王亞彬終于被領到入選的橫排中,站在最邊上,并排而立的女孩都高過只有1.36米的她。 開課第一天,王亞彬被安排在三面把桿一側的最后。后來才知道,最優秀的學員是站在中間把桿最中間的位置。第一學期的舞蹈基礎訓練,就讓王亞彬的身體嘗到練功房地板給予的饋贈——這些每天光著腿做著蹦腳、開叉、地面環動的肢體,幾乎天天都被扎進木地板的木刺。 “雖然身高不足,但我每天還是用自己的雙手去努力握著面前高高在上的把桿。記得兒時握著爸爸的大手,粗糙有老繭,但熱熱的,如今摸著把桿,即使光滑卻沒什么溫情可言。扶住把桿的手心有些火辣辣的疼,這時我才發現一雙10歲女孩的手竟然開始有了繭。” “很多個周六日,我都是因為疲倦而昏昏入睡,要不就是捧著自己喜歡的小說安靜地閱讀。姐姐們偶爾叫我出去一起逛街,卻看我一副孩子樣,又立即嘻嘻哈哈頭也不回地走了。空蕩蕩的房間里通常只有我一個。” 終于在三年級第一學期,系里分配了一個獨舞《哪吒鬧海》給亞彬,準備參加第五屆全國“桃李杯”比賽,亞彬的把桿位置一夜之間被老師調到了最中間。 沒有舞鞋的日子 讓父母更為驚喜的是,亞彬幾乎每年都能得到獎學金、三好學生的稱號。根據北舞附中保送的條件,1999年,王亞彬被保送至北京舞蹈學院古典舞表教本科專業。 2001年,大三的王亞彬迎來了她舞蹈生涯中第一個大獎——第五屆全國舞蹈比賽表演一等獎。 但獲獎過后因巡演以及繼續高強度訓練的疲倦所致的事故接踵而來,2001年12月9日20:30,北京舞蹈學院301專業課教室,剛剛獲表演金獎的學生王亞彬右腳外踝錯位……消息傳遍整個教學樓。 “我就是那個不幸的家伙,可能是接連幾周不停地工作,身體已經超過疲勞的邊緣,在當天的最后一刻、最后一個動作,終于爆發。” “12月24日。當晚是平安夜,我帶著我的右腳來復位。一雙沾滿活血油的大手,推著僥幸沒有骨折而是錯位的外踝,準備按下關鍵的一推。隨著‘咔’的一下,腳踝毫無聲息地回到自己原本的位置,帶著好聞的香油味的藥膏輕輕地糊在上面,疼,止了些。” 終于,王亞彬的重心可以均衡地分配在兩腳間,慢慢告別這個冬天一只襪子、一只光腳、沒有舞鞋的日子,穿上爸爸托人帶來的鞋。 王亞彬把這次受傷看成“塞翁失馬”,“一個年輕人剛獲了大獎,難免會輕飄,給一個打擊,讓我把心沉淀下來,認真看待自己。” 2002年第二屆CCTV電視舞蹈大賽金獎、2003年第七屆“桃李杯”全國舞蹈比賽一等獎;2002年7月出演大型舞劇《玉鳥》女主角“玉”…… 帶著滿滿的榮譽,2003年,王亞彬畢業,留在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