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10北京國際戲劇-舞蹈演出季”最精彩的演出之一。與十年前中國版《胡桃夾子》的稚拙相比,2010版真的更加成熟老到了,無論是對于中國元素的運用還是舞蹈段落的精妙編排,還是舞美、服裝的設計都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該劇編導趙明當初還只是個編舞新銳初露鋒芒,而今他的藝術已臻成熟,充滿自信。
故事從春節北京一四合院開始,外國友人為圓圓帶來了新年禮物胡桃夾子,六角形的八仙桌,年夜飯全家人坐在圓木坐墩上也能夠翩翩起舞。六對雙人舞扮演貼著剪紙造型的十二生肖,而戴著面具的男孩子們既是現實中的搗蛋鬼,又是圓圓夢中的大壞蛋。幾段性格舞都編排巧妙,斗牛士的拿波里舞竟然幽默地變成了男子扇子舞,最令人稱奇的是那段由男子表演的陀螺舞,兩個小丑揚著鞭子,中間的陀螺竟然是由男子穿著女演員才穿的足尖鞋,做出單腳點地的急速旋轉,令全場的觀眾叫絕。
青花瓷群舞和仙鶴群舞是昨晚最美的舞段,有觀眾甚至感嘆,“中芭舞蹈趕上時裝發布會了。”
青花瓷圖案的裙子凸顯出了濃濃的中國味兒,歡快的糖葫蘆舞、輕盈的風箏舞,讓探班的記者忍不住贊嘆。10年前,中芭就曾嘗試推出過中國版《胡桃夾子》,經過10年的沉淀,中芭決定推出全新的中國版《胡桃夾子》。該劇總策劃人、中芭老團長趙汝蘅認為:“中芭已經不是10年前的劇團了,我們現在需要更多的比較現代、簡約、與眾不同的元素,與其小修小補,不如取其精華,大膽突破,重新塑造新版《胡桃夾子》。”
2010中國版《胡桃夾子》由趙明擔任總編導,王媛媛、馮英擔任編導,曾力擔任視覺顧問。據趙明介紹,2010中國版《胡桃夾子》將發生在除夕之夜的北京胡同內,以西方客人到中國古董商家做客,送給主人家孩子圓圓一個胡桃夾子,由此引出的一段富有童話色彩的故事。他說:“在西方國家,一到圣誕節每家必看《胡桃夾子》,現在我們把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和中國元素相結合,希望打造出我們自己的《胡桃夾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