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會期間,沈培藝帶著她的舞蹈詩《夢里落花》回到家鄉廣州。《夢里落花》講述一個叫“云”的現代舞者為了塑造好宋代詞人李清照這一角色,以一顆虔誠敬畏之心推開一扇扇經年幽閉的心門,進入李清照內心世界的故事。兩個女主人公跨越時空的心靈凝視和靈魂對話,成為苦難與陽光的共舞,而兩個女性對生命本質的追問與思考,則是對中國女性心靈史的解讀。
沈培藝 曾畢業于北京舞蹈學院,在高等學府深造八年,具有全面的舞蹈藝術專業理論知識和出色的表演技藝,對中國古典舞和中國民間舞的語匯十分精通,運用自如,并善于吸收中外舞蹈藝術之精華豐富自己的表演,因而能夠準確塑造人物的鮮明形象,賦予人物以深刻 的內涵。 ![]() 推開三道門進入李清照 舞蹈以現代舞者“云”推開三道門的手法來進入李清照的前世今生,如此演繹女詞人俠骨柔情、獨立芬芳又苦難的一生。“云”推開第一道門,窺見李清照遺世獨立的身影,看見她思念趙明誠的憂愁。“云”徘徊在夢的邊緣,夢中人如菊,是燦爛,也是孤獨。回到現實的云,內心留在李清照的世界,她難以抑制地推開第二扇門,此時“云”似乎不是她自己而是李清照,家國情仇是此生的蒙羞,而愛與信仰、生命與尊嚴至死不渝。“云”持志心疼,李清照的坎坷命運,也是時代的不幸,但在一個奴性的時代,她選擇了做一個巾幗英雄,她選擇了道義。劫難與絕望、黑暗與風暴激起的是生命不可折斷的錚錚鐵骨。替李清照親歷生命真相的“云”,她的風骨在風沙中作響,她沒有畏縮逃避,她的人生面向死亡而走向新生。已踏入宋朝這條河流的“云”進入第三道門,她讀懂了李清照。此時,夢里夢外都是至情至性的人生。“云”從李清照的詞里走出,帶著宋朝的淚水與斜陽芳草的寂寞,告別凄楚、蒼涼與絕望。“云”在李清照的內心找到清風明月與星光,與李清照合而為一共生共舞,此時此地也是彼時彼地,所有的一切交融在一起,給我們帶來女性生命的回旋流轉、美和感動…… 作為當代優秀的女舞者,沈培藝就這樣演繹了中國古代第一女詞人。沈培藝對李清照的整體把握是到位、準確、傳神的。她們有著相同的氣息,那是孤獨、憂傷、疼痛、曠達,真愛、抗爭和不妥協。沈培藝在舞蹈的編排中尋找一種穿透性的舞姿,她貼著時間潛行,從當下舞回千年。這樣的穿越和抵達,需要回望,需要尋思,需要承擔,需要時空的奇異糾纏,需要生命敏銳的顯現,需要曠世的美。親自演繹李清照這一角色的沈培藝,她找到了李清照叉腰然后雙手擊拍的動機,以此發展過去的是緩慢的舞蹈語匯,沉靜中有力量,舒展中有豪情。現代舞者“云”的舞蹈設計是青春的激情,是剝開困惑追尋生命意義的身影,也是在愛慕和崇敬中對李清照精神追隨的面容。如此一來,李清照的舞蹈就顯現出古典的風范,而“云”處于古典與現代的邊界,兩位女主人的形態于是有了自然生命的強列差別,但因著靈犀和緣分,她們舞出相遇相知的曼妙幻想,滿臺生輝。 ![]() 舞當古典舞遇到現代芭蕾
舞蹈詩以奇幻的夢境引出李清照的諸多蓋世詞作,沈培藝扮演的李清照古裝造型溫婉之至,更讓人驚嘆的是她高超的舞技。“沈老師跳的古典舞需要極為深厚的舞蹈功底,難度技巧非常之高。”來自北京舞蹈學院的一名學生非常崇拜地對記者說, 扮演現代舞蹈家“云”的柴明明是沈培藝的學生,她跳的是現代芭蕾,通過獨有而精致的肢體語言,觸摸女詞人凄然而不屈的靈魂。當兩人相遇,隨著優美的音樂,兩種原本不搭界的舞蹈有機的融合在一起。觀眾連聲稱贊,“太美了,太美了……” 多元合作帶來新的契機 好的舞蹈詩除了獨舞、雙人舞外,必須加以有力度的群舞。在《夢里落花》中,非常出色的群舞帶來強烈的沖擊力,但不僅僅是視覺上的。沈培藝在表現“荷”這個意象時,她大膽用了男舞者。一群男性舞者穿著半腰的裙而舞。裙是荷的形狀,是硬朗之感,加上男舞者臉上畫的藕的圖案,舞蹈就有別于傳統的抒情舞。最好的群舞無疑是《烏江絕唱》這一節。十幾位女舞者身著黑色的戰袍,舞出悲壯和熱血。在這一出舞中,沈培藝拿出了個性,她啟用了中國的水袖舞,不同的是以往的水袖舞是飄逸的、行云流水的,但在李清照生活的年代,心隨云雨飛的水袖已是堅硬物質,是不可阻擋的氣勢,是無與倫比的決絕。女子群舞的男子化使得舞蹈產生一種差異感和陌生美。 當下的舞蹈藝術已是一個多元的空間,在《夢里落花》中,沈培藝邀請了語言藝術表演家濮存昕來朗誦李清照的詞。濮存昕為沈培藝所感動,為李清照所感動,他找到易安詞中的密碼,體會到李清照心靈中那份不忍和惻隱之情,易安的詞因之流淌,因之激蕩,因之隨風。而油畫家曾梵志的加盟,為感官帶來新鮮的視覺,這視覺因心靈的統籌、影像的大膽利用增添了作品的夢幻性。三位藝術家的合作給中國舞蹈帶來了新的契機。 《夢里落花》是一部難得的舞蹈詩,但個人覺得還是有所遺憾。作品的最后兩節有些游離于整體,如在“云”做夢睡去那里戛然而止,而不是“云”與李清照在天堂里相會。如若是后者如此的結尾,則讓人物活在夢里,也留在觀眾的想象和記憶里,人物的精神在懷念中自然而然得到重生。總之,《夢里落花》是一部致意之作,是一部攜帶才華的性情之作,是一個舞者與角色相遇的靈魂筆記。
![]() 經 歷
1978年 考入北京舞蹈學院中專部 六年后轉入北京舞蹈學院中國舞系表演專業
1986年 獲第二屆全國舞蹈比賽表演一等獎,同年畢業
1988年 被評為當時中國舞蹈界最年輕的國家一級演員
現 任:總政歌舞團舞蹈隊藝術指導、中國舞蹈家協會會員 、中國舞蹈家協會表演藝術委員會成員
舞蹈作品 雙人舞:《新婚別》、《蛇舞》 雙人舞劇:《梁山伯與祝英臺》
東北民間舞蹈劇:好大的風
舞劇:鳴鳳之死、太陽雨 密林中的故事、梅娘
獨舞:《儷人行》、《波動》、《女》、《玉骨》、《易安心事》
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中主演舞蹈《為了母親》 等舞蹈圖片(7張)
舞蹈詩《夢里落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