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紅,太陽升……”在中國,這是許多孩子學會的第一首歌。
1964年10月2日,在首都北京舉行盛大文藝慶祝晚會,演出了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董必武、彭真、賀龍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分別出席了晚會,觀看了演出。《東方紅》是一場由3000人參加的大型歌舞,它以中國人民喜愛的載歌載舞的形式,將中國革命歷史的各個階段最能反映時代精神的革命歷史歌曲作為各場音樂的基本主題,形象地描繪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主席的領導下,40多年的革命斗爭和建設的光榮歷程。這一革命史詩是中國人民謀求解放的歷史縮影,是各族人民在毛澤東主席領導下獲得新生的真實寫照。構圖宏偉,氣勢磅礴,在歌舞藝術革命化、民族化、群眾化方面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
音樂舞蹈史詩簡介 《東方紅》通過歌舞概括地表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同志的領導下,所進行的反帝、反封建、反對官僚主義的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這部史詩選擇了各個革命階段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使它成為中國人民謀求解放的歷史縮影。這部音樂舞蹈史詩是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15周年而創(chuàng)作的。北京、上海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等七十多個單位的音樂舞蹈工作者、詩人、作曲家、舞臺美術工作者,以及工人、學生、少先隊業(yè)余合唱團三千多人,以滿腔的革命熱情成功地創(chuàng)作了這首革命史詩。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依照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集… 大凡上了一定年紀的人,對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一定不會陌生,作為建國后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國革命歷史的大歌舞作品,《東方紅》以其恢宏壯美的場面,眾多的民族表演藝術形式,在新中國文藝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
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從排練到演出僅僅用了50多天? 劉亞樓從朝鮮帶回來的靈感 1961年8月1日建軍節(jié),《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在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首演,后移至民族文化宮演出,8天時間,共有觀眾2.2萬人次。演出包括9場16景,其中很多歌曲都是經典:《國際歌》、《西江月·井岡山》、《八月桂花遍地開》、《十送紅軍》……在表現(xiàn)方式上,除了大合唱,還有詩朗誦、有舞蹈、有英雄人物形象,另外,還用當時最新的舞美技術,制作了舞臺幻燈投影。后來,在1962年,解放軍八一電影制片廠還將其拍攝成彩色舞臺藝術片在全國上映。 從開始排練到電影《東方紅》攝制完成,周總理總共去過劇組26次。在藝術上,總理的要求很高,他特別提出了一條叫做“標新立異”,他說,這么大型的歌舞,搞老一套不行。什么是標新立異呢?總理說,要表現(xiàn)出無產階級的自信和民族自信。
周總理說,許多問題不是由他一個人能定的。《東方紅》在當時,實際上實行了五級審查制度:周總理一級,文藝界一級,彭真、陸定一一級,劉少奇一級,還有毛主席一級。羅瑞卿到劇組的次數(shù)也很多。重要的排練或者總排,也會請陳伯達、康生和江青來看。
1964年9月24日晚,西花廳里進行了十幾個小時的審查工作,周恩來總理在燈下,逐字逐句地修訂了《東方紅》的朗誦詞。等總理完成了最后審訂工作,天空已經發(fā)白。
1964年10月16日,毛澤東和劉少奇、周恩來等領導要接見《東方紅》劇組的全體演職人員。當天下午,在人民大會堂宴會廳,演職人員滿懷喜悅等候接見。3點鐘左右,中央很多領導同志都到齊了,就3位沒來: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
《東方紅》在北京連演14場,場場爆滿,北京電視臺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作了多場實況轉播。中國唱片社發(fā)行了《東方紅》全部實況錄音和選曲兩種唱片。中國音樂出版社于1965年出版了相關書籍。《東方紅》中的歌曲,成了當年最流行的歌曲。 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節(jié)目單 歌曲34首 01.東方紅 02.北方吹來十月的風 03.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之歌 04.農友歌 05.工農兵聯(lián)合起來 06.就義歌 07.秋收起義歌 08.雙雙草鞋送紅軍 09.西江月·井岡山 10.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11.八月桂花遍地開 12.紅軍戰(zhàn)士想念毛澤東 13.遵義城頭霞光閃 14.飛越大渡河 15.情深誼長 16.過雪山草地 17.會師歌 18.七律·長征 19.松花江上 20.抗日軍政大學校歌 21.到敵人后方去 22.游擊隊歌 23.邊區(qū)十唱 24.南泥灣 25.保衛(wèi)黃河 26.坐牢算什么 27.團結就是力量 28.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 29.解放區(qū)的天 30.七律·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31.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32.贊歌 33.毛主席,祝你萬壽無疆 34.歌唱祖國
場次 第一場:東方的曙光 第二場:星火燎原 第三場:萬水千山 第四場:抗日的烽火 第五場:埋葬蔣家王朝 第六場:中國人民站起來
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幕后故事 1964年10月2日,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在人民大會堂首演。此后,《南泥灣》、《長征組歌》等廣泛傳唱,成為紅色經典。 林中華 78歲,原總政歌舞團演員。1964年入選《東方紅》籌備組,擔綱朗誦。 白慧文 78歲,原總政話劇團演員。1964年入選《東方紅》籌備組,擔綱朗誦。 在《東方紅》的音樂聲中,舞臺的大幕緩緩拉起。五朵“向日葵”立在舞臺中央,旋即開始舞蹈。舞臺的背景,是一輪紅日。 《葵花向太陽》的開場歌舞之后,林中華的朗誦聲響起。 “在毛澤東時代,祖國的人民多么幸福,祖國的江山多么壯麗。可是,我們怎能忘記過去的苦難,怎能忘記毛主席帶領我們跨過的萬水千山!” 直到今天,朗誦起《東方紅》中的片段,他的聲音仍然高亢有力。 1964年,他和白慧文加入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籌備組,擔綱朗誦。 這個包含大量革命歌曲、舞蹈的音樂舞蹈史詩在人民大會堂連演14場。此后,《東方紅》中的歌曲《南泥灣》、《長征組歌》等廣泛傳唱。
面試 “有一個朗誦會,你去參加一下。”1964年8月中旬,白慧文接到領導通知。 當時,白慧文在總政話劇團,經常參加各種朗誦表演。稍做準備后,她來到了西三環(huán)的外國語學院參加朗誦會。進場后,她就感覺不太一樣:臺下沒有多少觀眾,只在前排坐著幾個人。她朗誦了一首詩——《接近》。朗誦完后,下面的人也沒說什么。等其他表演者朗誦完后,她就回家了。 “你被挑上了!”幾天后,領導興奮地對白慧文說,那次朗誦會就是為了挑選國慶大歌舞的朗誦者。在此之前,曾在全國范圍挑選了好多人,算是進行了“海選”。 此時,林中華所在的總政歌舞團正準備去蘇聯(lián)訪問演出。因為當時中蘇關系惡化,演出被取消。國慶大歌舞的排練已于8月12日開始,還差一位朗誦者沒有確定。因為曾在大合唱中擔綱大段朗誦,林中華被領導要求去接受面試。林中華來到西苑旅舍(現(xiàn)西苑賓館)10號樓,找到國慶大歌舞指揮部。他朗誦了幾首毛主席詩詞和《黃河大合唱》里的一段之后,導演組的幾個人讓他回團里等消息。
第二天,林中華接到通知,到西苑旅舍報到。 從此,林中華、白慧文住在西苑旅舍,開始封閉排練。 此前的1964年7月18日,周恩來在國務會議上提議,創(chuàng)作一部大型歌舞作品,向國慶15周年獻禮。7月31日,周恩來總理親自“點將”,初步擬定了一個由13人組成的領導小組名單,成立國慶大歌舞指揮部。 這是為國慶15周年獻禮的巨作,白慧文、林中華都很賣力地參與排練。這時,已經是8月中旬,距離指揮部定的9月15日彩排,只有一個月左右。
AB角 為了完成這一任務,指揮部集合了當時全國的藝術精英。朗誦詞由魏巍、徐懷中、阮章競、賀敬之、喬羽等人創(chuàng)作。作曲方面,有安波、馬可、呂驥、時樂蒙、嚴克等十來個作曲家參與。 在集體討論的基礎上,周巍峙寫出了全劇大綱一稿。后經多次討論,數(shù)易其稿,到第九稿時,才定名為《東方紅》。總體思路是,收錄大量革命歌曲、編排舞蹈、配以朗誦,以歌舞音樂的形式來表現(xiàn)革命成功之路。 在大綱不斷修改的過程中,排練一直在進行。白慧文說,朗誦詞都是當時最著名的詩人創(chuàng)作的。拿到手后,她和林中華再琢磨怎么用聲音來表現(xiàn)。但是,往往是他們晚上剛琢磨好怎么表現(xiàn),第二天上午又通知說詞兒改了。 在第二場“星火燎原”中,開場朗誦原文是:“工農兵奮勇前進,大革命洶涌澎湃。突然間,天空出現(xiàn)了烏云,大地卷起了狂風——蔣介石背叛了革命,大屠殺開始了。黨和人民在遭到敵人突然襲擊的時候,不能組織有效的抵抗。大革命失敗了。”后來,領導改了兩句話,一是“蔣介石在帝國主義指使下背叛了革命”,一是“陳獨秀投降主義路線使黨和人民在遭到敵人突然襲擊的時候”。 白慧文說,領導告訴她,這樣改更符合事實。陳獨秀投降主義是大革命失敗的內因,不提內因是不合適的,也不符合毛主席的內因對事物發(fā)展變化起決定作用的思想。 很快,林中華和白慧文適應了這種工作。正在他們?yōu)槟芡瓿蛇@項“光榮而艱巨”的政治任務而高興時,朗誦組進了一男一女兩名新人。此后,林中華和白慧文排練時,這兩名新人在另一個屋子排練,內容一樣。雙方在暗地里較勁兒,比誰的聲音更高亢有力,比誰的感**彩更加豐富。 “我們兩組就是AB角。”林中華明白,誰上舞臺還不定,只能更努力了。
首演 歌舞等節(jié)目的排練也在緊張進行。3000多名表演者分散在各個排練場,練好“內功”,準備合練、彩排。 臨近彩排,白慧文和林中華得知,他們是A角,只要不出意外,就是他們上。兩人異常興奮,格外保護自己的嗓子,不吃辣椒,注意休息。林中華說,除了朗誦,他們很少和人說話。 接下來是8次帶觀眾彩排。在林中華的印象中,A角、B角出場次數(shù)差不多。9月26日,總理等人確定了最后一次定稿。此時距離首次演出,還有一周的時間。 10月2日下午2點多,3000多名表演者一起進入人民大會堂,開始準備當晚的首場正式演出。A角林中華、白慧文準備上臺。 白慧文說,當時心里緊張極了。詞兒是新改的,怕不熟,打磕巴。又怕念錯了,比如原來的稿子里有“日本鬼子”,但當天的觀眾中有日本友人,要改成“敵人”。還有,那么大的舞臺,一個人朗誦的時候,真怕壓不住臺。想到最后,如果沒朗誦好,那可真是辜負領導和同事的信任啊!
在一遍遍的默念和自我鼓舞中,演出的時間到了。 當晚7點半,《東方紅》在人民大會堂首演,劉少奇、董必武、朱德、周恩來、鄧小平、陳毅等領導出席觀看,前來參加國慶活動的各國外賓也應邀觀看。 在《東方紅》的音樂聲中,舞臺的大幕緩緩拉起。《葵花向太陽》的開場歌舞之后,林中華從后臺走出,走了四步半,立定,燈光正好打在他身上,朗誦響起。 “在毛澤東時代,祖國的人民多么幸福,祖國的江山多么壯麗……” 林中華腦海中只記得要朗誦的詞,感覺舞臺下是黑的,不知道周總理也在觀看。 全劇共18段朗誦詞,林中華和白慧文未出任何差錯。 首演大獲成功。10月6日,毛澤東觀看了演出。
主席接見 10月16日上午,白慧文等人接到通知,說將有重要活動,要穿最好的軍裝等著。當天下午1點多,白慧文、林中華和3000多名《東方紅》演職人員離開西苑旅舍,來到人民大會堂。 到了人民大會堂宴會廳后,白慧文發(fā)現(xiàn),很多中央領導同志都到了。她這才明白,是中央領導要接見他們。 曾任指揮部副主任的周巍峙回憶說,當時就三位沒來,毛澤東、劉少奇和周恩來。大家等了一會兒,周巍峙準備去請他們。他來到上海廳左側,發(fā)現(xiàn)氣氛不一樣。他看到毛澤東抽著煙在考慮問題。劉少奇在看稿子,準備修改稿子,總理在大廳邊上的電話間里,講話聲音很大。 隨后,周巍峙退到門外等候。在此期間,他看到毛主席和劉少奇面色凝重,而周恩來正忙著打電話。周總理打完電話,他們三個商量后,笑了笑,就出來了。周總理問毛主席,給不給他們說?毛主席說,說吧。 隨后,周總理給大家講話。白慧文說,總理揮了揮手,說要給大家報告一個好消息,大家不要把地板蹬壞了。 這個消息是:當天下午3點,中國自己制造的原子彈發(fā)射成功。 周巍峙回憶說,此前,毛澤東等人就是在等原子彈發(fā)射的消息。 白慧文說,周總理宣布完,大家歡呼雀躍。這一天,是她一生都難忘的日子。
紅色經典 1964年10月19日,舞臺版《東方紅》在人民大會堂演出最后一場。至此,《東方紅》在人民大會堂連演14場,場場爆滿。北京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進行了多場實況轉播。中國唱片社、音樂出版社等都發(fā)行錄音和《東方紅歌曲集》。《**》、《中國青年報》等全國各地的報紙,紛紛發(fā)表演出臺本和劇照,還刊登了大量《東方紅》的觀后感。一時間,幾乎所有中國人都至少會哼上一首《東方紅》里的歌曲,大街小巷時常傳出人們熟悉的聲音。 1965年,在周恩來的主持下,《東方紅》被拍成電影。當年國慶期間,電影《東方紅》上映。 次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東方紅》被禁。從此,林中華、白慧文不能再朗誦《東方紅》,傳唱的曲目在世間突然了無聲息。 十年之后,“文化大革命”結束。又是十年之后,林中華和白慧文再次聚首——1986年,總政老干部藝術團成立,林中華、白慧文再次成為搭檔。當時,上海、珠海等地邀請他們演出,《東方紅》中的片段成為他們的必演節(jié)目。 “花籃的花兒香,聽我來唱一唱”。走在各地,林中華和白慧文二人開始聽到這熟悉的歌曲。收錄《東方紅》中的《南泥灣》、《長征組歌》、《八月桂花遍地開》、《情深意長》、《贊歌》等再次流行起來,紅遍大江南北。 而立之年首次合作,古稀歲月仍能攜手。如今,78歲的林中華、白慧文仍經常參與各種演出,擔任主持、朗誦。為什么還邀請他們?林中華說,或許,觀眾們就想要《東方紅》中的那個味兒。 今年9月,他們有一個演出,朗誦《東方紅》中的四個片段。雖然身體還不錯,但朗誦全部18段確實有些困難了。 “黑暗的舊中國,地是黑沉沉的地,天是黑沉沉的天。災難深重的人民哪,你身上帶著沉重的鎖鏈,頭上壓著三座大山,你一次又一次的呼喊,一次又一次的戰(zhàn)斗;可是啊,夜漫漫、路漫漫,長夜難明赤縣天……” 不久前,在中山音樂堂的一次演出中,當林中華朗誦到這段時,很多觀眾在下面小聲地應和著。這當中,除了60多歲的老人,還有20多歲的年輕人。 |
震撼中國幾代人的史詩<東方紅>.至今還在 耳邊激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