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萍(資料圖片)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娛樂圖片 從2003年首演至今,《云南映象》已經上演了3000多場,在國內巡演五六次,依舊深受歡迎,久演不衰。當年牽著牛兒從田間地頭走出來的蝦嘎、羅羅拔四等農民演員,家里都蓋起了樓房,用上了手機。7年之后,演員們如何還能再保持當初那種源自民間的質樸感? 資料視頻:楊麗萍孕育《云南的響聲》 舞臺體驗當媽 媒體來源:每日文娛播報 楊麗萍說,演出3000場還能帶給觀眾震撼,是因為這些舞蹈確實夠經典,“這些舞蹈全部都是最典型、最地道的云南風情,祖祖輩輩都這樣跳,已經融進了我們的生命里,改不了也不會改。現在在云南,蝦嘎他們的父母都已經不跳了,但只要我們還在舞臺上,就一定是這樣的味道。” 跳完《孔雀》就謝幕 看過《云南映象》中的原生態歌舞,楊麗萍在《云南的響聲》打造了“衍生態”概念,在原生態歌舞中加入了更多演員們自己的創造。楊麗萍透露,目前《云南映象》、《云南的響聲》都在全國有巡演,而她的新作《孔雀》也在策劃籌備中。“這部舞劇有自己的劇情,將以大自然為主題,非常有創造性。”目前,這部劇已經邀請到著名音樂人三寶擔任音樂創作,國內舞蹈界的多位明星也將加盟,其中還有廣州現代舞團的編導加盟,“形式會非常特別,絕對是顛覆性的。” 事實上,讓楊麗萍對孔雀一直情有獨鐘。早在1979年,她就跳過舞劇《孔雀公主》,成名作獨舞《雀之靈》也是孔雀題材。楊麗萍稱,當年的《孔雀公主》更多的是在演繹神話,而舞劇《孔雀》更強調創新和技藝,決不是《雀之靈》的簡單放大。而她有意跳完《孔雀》之后就退出舞臺:“孔雀是傣族的神鳥,許多觀眾認識我也是因為《雀之靈》,我也希望用孔雀這樣一個題材,給我幾十年的舞臺生涯畫上圓滿的句號。” 此前,楊麗萍曾經多次對媒體說過,“舞蹈就是我的生命”。3日當晚記者觀看《云南映象》時,楊麗萍的舞臺表現依然精湛,演出后也依然和記者們談笑風生,看不出體力不支的跡象。在如日中天的時候主動退出舞臺,會不會有點太早?楊麗萍自己并不介意,稱退出是給年輕人更多空間。她回憶說,自己當年二十出頭的時候跳《雀之靈》,也只知道在形式上模擬孔雀的姿態,而今再跳《雀之靈》,更多的是在表現內心,“每跳一次就是重溫這些年生命的歷程。”看到團里的年輕演員們跳《雀之靈》,楊麗萍就像看到了當年的自己:“他們太年輕了,需要更豐富的經歷。” 不跳舞依然熱愛生命 一說不跳舞了,記者們的第一反應都看向楊麗萍留著長長指甲的雙手,這樣纖弱的一雙手在生活中能干什么?注意到大家的目光,楊麗萍也揚起雙手:“其實我的手什么都能干,這么多年早習慣了。” 她說自己不會成為劇目的經營者。“我從來不管經營的事情,《云南映象》和《云南的響聲》,都是由專業的推廣團隊在經營,我只管拿出作品,有特點的、過硬的作品就行。就算是不跳舞了,我還是可以通過創作來傳達對自然、對生命的感受,我還是很熱愛生命的。” 不跳舞了,纖瘦到極致的楊麗萍會不會像《云南映象》中的山歌唱的那樣,回歸到“男人、女人、結婚、生娃娃”的原始生命軌跡?對此,一向不太涉及家庭生活話題的楊麗萍也坦然以對:“我的想法和你們的不一樣,一只小螞蟻,一棵小草甚至一支舞蹈都可以是我的兒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