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中央芭蕾舞團副團長王全興隨同麾下愛將魯娜、李科亮相成都,為即將于9月4、5日跳上蓉城舞臺的中芭經典《紅色娘子軍》預熱。媒體見面會上,中芭帶來了別開生面的“兩幕戲”――第五代吳瓊花魯娜,“洪常青”李科跳了《紅色娘子軍》經典橋段“常青指路”,第三代“洪常青”王全興也應邀與魯娜再次表演,寶刀不老。現場慕名而來的觀眾掌聲不斷。不僅如此,“芭蕾一課”也被搬到了現場,演員一邊做動作,王團一邊講解芭蕾舞演員基本功訓練的特點。常人眼中居于“藝術殿堂頂端”的芭蕾,以這種生動又深入淺出的形式互動起來。大家從“走近芭蕾”到“走進芭蕾”,投入其中才發現“原來芭蕾離我們并不遙遠”。 “瓊花洪常青” 邊說邊跳 “娘子軍”的到來引來不少蓉城芭蕾舞迷的熱捧,現場也不乏專業舞者,氣氛非常熱烈。中芭也為大家帶來了一份很有意思的見面禮,在介紹魯娜、李科亮相時,王團說:“大家都非常熟悉《紅色娘子軍》的劇情,但是對于芭蕾的舉手投足,一些專業術語,很多觀眾并不了解,今天,我們兩位演員就表演第一幕的片斷,我來給大家現場解說。” 這些年,記者參加了很多芭蕾舞劇的主創見面會,但這種邊跳邊說的形式,還是頭一遭。“瓊花上場了,你看,她遍體鱗傷,四顧茫然,眼前是茫茫的椰林、茫茫的黑夜,我該去哪里?”“洪常青途經椰林,救起瓊花,這一個動作,是洪常青在問瓊花,誰把你傷成這樣?瓊花滿腔怒火,指向了黑暗深處的南霸天。洪常青又問瓊花,你的家在哪里?瓊花搖搖頭,她沒有了家。洪常青問明瓊花身世后,這時候有一個非常經典的手勢‘常青指路’,指引瓊花投奔紅區。”隨著王團娓娓道來,現場不時傳來“恍然大悟”的感嘆。 雖說魯娜根本沒有與瓊花相似的生活經歷,但她向洪常青訴說時的悲傷、奔赴紅區時的堅定,在她的眼神和動作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扮演洪常青的李科舉手投足間也很有氣勢。當兩人的動作定格在“常青指路”這個經典造型時,現場響起由衷的掌聲。 王團對兩位年輕演員的即興表演相當滿意。他透露,“魯娜他們這一代比我們技術更全面、藝術魅力更多元、情感更豐富。特別是他們在細膩的情感中,加入了自己的個性,這是年輕一代最獨到之處。”他還透露,第一代瓊花演出的時候,眼睛里都能冒出殺氣。因此,當新一代的年輕演員表演時氣質稍弱時,中芭就帶他們下部隊體驗生活,“不能太像娘子不像軍”。這一招相當有效,經過部隊打磨,演員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演員練功 “普通一課”不可思議 不僅僅如此,王團還認真地為大家上了一堂芭蕾啟蒙課,把中芭演員平常練功的“普通一課”搬到了現場,擔任表演的魯娜和李科也分別一展身手。“芭蕾是舞蹈里面最精美也最迷人的集大成者,其典范性、科學性和體系化的水平,也是首屈一指的。芭蕾可謂‘千金易求,好苗難得’,要成為芭蕾舞演員,有非常嚴苛的準入證。形體第一關是身體比例:下身要比上身長10厘米以上,雙手平伸的長度要超過身高,也就是練芭蕾的人常說的‘三長一小’,即手長、腿長、脖子長、頭小。這樣演員跳古典芭蕾時,穿上蕾絲、紗裙、羽毛等,才會像不食凡間煙火的仙女一般漂亮優雅。第二關是‘開’‘弓’‘直’:胯、膝蓋和腳后跟要開,腳背要弓,腿要直。還有,雙腳的前三個腳指頭要一樣整齊。這些要求要是達不到,腳就立不起來,足尖也沒有力量承受整個身體的重量。”“形體過關以后,對舞者的形象、舞蹈和音樂的領悟力、在舞臺上的表現力等考查將接踵而至。毫不夸張地說,一個優秀的芭蕾舞演員,她一步步成長的經歷完全是用汗水寫就的。” 記者也看到“不可思議”的一個細節,隨著王團長的講解,兩位演員幾個芭蕾的基本動作,舞得空靈、優雅,后面的一組平轉和著名的32圈大回旋,更是一展深厚功力,引來現場掌聲如雷。熱心的兩位舞者還現場介紹了回旋而不暈頭的竅門。原來,舞者回旋時會一直用眼睛看住一個點,直到轉到看不見時再扭頭,以達到既保持平穩又不暈頭的效果。現場一位正在學習芭蕾舞的學生連連感嘆:“對于學習芭蕾、喜愛芭蕾的人來說,今天這樣的交流活動真是受益匪淺。” 每一次離開成都,都期待再來 王團長說:“32圈大回旋,這是芭蕾舞女演員難度最高的動作,芭蕾術語叫做‘Fouette’,是一腿一直像鞭子似的揮動,身子則有規律地在另一腿的支撐下旋轉,整個過程中腳尖的移動范圍不能超過一條皮帶圍成的圈圈!所以又叫揮鞭轉。但我想告訴大家,芭蕾追求的就是劇場性的賞心悅目,只有在劇場,芭蕾特殊的魅力才會盡情釋放,如果想看最高難的32圈大回旋,還是要來現場。” 他還表示,《紅色娘子軍》是中芭走民族芭蕾道路成功的典范,中芭也多次來成都演出,“這些年我走了很多地方,從觀眾的掌聲中我可以聽出不同的區別、藝術修養和文明素質的高低。成都的觀眾很會欣賞,知道什么時候該鼓掌,成都觀眾給我們留下了最美好的回憶,我們每一次離開,都期待再來成都演出。” 本報記者 陳蕙茹 攝影 朱大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