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在蓉城從來不缺乏知音,芭蕾舞劇是蓉城舞臺上長年最受歡迎的藝術種類之一。9月4、5日,中央芭蕾舞團看家大戲《紅色娘子軍》將在省體舞臺綻放光華,再次續寫蓉城觀眾與足尖藝術的不解之緣。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是無數人心中“紅色經典”的代名詞,無論“常青指路”還是“五寸刀舞”,無論“萬泉河水清又清”還是“向前進,向前進,戰士的責任重”,早已深深植入了幾代觀眾的內心。記者從出品方成演集團了解到,去年6月,《紅色娘子軍》在成都的精彩演出讓不少舞迷記憶猶新,今年中芭強勢回歸,將派出最強陣容,回報蓉城觀眾的厚愛。 跳上世界芭蕾三大圣地 赴巴黎陣容將來蓉 眾所周知,中芭首演于1964年的《紅色娘子軍》,是中國芭蕾史上一座傲人的里程碑,它將西方芭蕾技巧與中國民族舞蹈表現手法結合,創造出了民族芭蕾的世紀精品,成就了中西文化在芭蕾藝術領域完美融合的世界奇跡。據不完全統計,46年來,《紅色娘子軍》已在中國上演2500多場,年輕觀眾也越來越多,寫下中國芭蕾史上一段傳奇。事實上,《紅色娘子軍》不但在國內走紅,近些年來更紅到國外。《紅色娘子軍》多次走出國門,在擁有數百年歷史的英國皇家劇院、巴黎歌劇院等古典芭蕾故鄉演出。西方藝術學者評價說:《紅色娘子軍》的價值和內涵,可以說是人類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記者了解到,去年初,中芭帶著《紅色娘子軍》等劇目在巴黎歌劇院芭蕾舞的“老家”――世界芭蕾三大圣地之一的加尼葉歌劇院,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訪問演出,《紅色娘子軍》三場演出門票早在半年前就售罄。正式演出時,法國觀眾反響熱烈,紛紛贊賞這部舞劇技術和藝術含量非常高,每一幕結束時,觀眾都報以熱烈掌聲。在加尼葉歌劇院舞臺上,吳瓊花飾演者孟檸檸、洪常青飾演者黃振等主演都有非常傳神的表演。據悉,此次成都演出,中芭將派出與在巴黎演出時相同的最強陣容。 軍帽軍鞋長衣長褲 裝扮的芭蕾舞劇 《紅色娘子軍》將古典芭蕾精華與中國民族氣派融為一體,從內容到形式處處洋溢著濃烈中國風格。芭蕾這門藝術本來是舶來品,充斥著公主與王子的浪漫影像,西方觀眾很難想象,用軍帽、軍鞋、長衣、長褲裝扮的芭蕾舞劇會是怎樣一種感覺?但恰恰因為這種對古典芭蕾的挑戰與顛覆,展現出中國芭蕾獨有的特色和民族風情,在世界芭蕾舞壇站穩腳跟。《紅色娘子軍》在芭蕾舞臺上破天荒地塑造出的英姿颯爽“穿足尖鞋”的中國娘子軍形象,深入人心。 從《紅色娘子軍》首演時英姿勃發的“連長”,到“娘子軍”跳上古典芭蕾舞的搖籃巴黎歌劇院,中芭老團長趙汝蘅從臺前到臺后,見證了《紅色娘子軍》輝煌之路,她說,與歐洲古典芭蕾劇目相比,《紅色娘子軍》更注重對角色內心情感和性格特色的挖掘。當年為演好《紅色娘子軍》,創作隊伍專門到故事發生地――海南島去體驗生活、采風,像五寸刀舞、軍民聯歡舞、黎族少女舞等舞段中,射擊、投彈、刺殺等舞蹈完全來自生活,是軍事動作與芭蕾舞足尖技巧的結合。作曲吳祖強到五指山區采風,鄉民隨口唱出的山歌深深打動了他,于是就有了“萬泉河水清又清,我編斗笠送紅軍……”的永恒吟唱。 “常青指路”“五寸刀舞”好看 “娘子軍”也很好聽 說起該劇的“觀看指南”,主辦方成演集團相關負責人稱:“雖然《紅色娘子軍》膾炙人口,但很多觀眾也許只知道它是部很經典的芭蕾舞劇,其實,它是芭蕾、舞美和音樂三位一體的完美結合。” 《紅色娘子軍》中有幾段經典舞蹈,不少老觀眾比較熟悉,如五寸刀舞、斗笠舞,以及倒踢紫金冠、掀身探海、烏龍絞柱等絕活。該人士特別提到女主角瓊花一場雨后的獨舞:“在泥濘的路上,她用舞步表現內心悲苦,其中運用的連續碎步借鑒了最著名的獨舞《天鵝之死》,難度很大,但非常非常美。” 除了漂亮而有氣勢的芭蕾舞步外,《紅色娘子軍》的音樂完全可以單獨拿來開音樂會,堪稱二十世紀華人音樂代表作。由著名作曲家吳祖強、杜鳴心等精心打造的《序曲》《娘子軍操練》《快樂的女戰士》《女戰士與炊事班長》《娘子軍連歌》《萬泉河水清又清》等音樂廣為流傳。1964年該劇首演時,音樂與合唱由著名指揮家卞祖善攜手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及中央歌劇院合唱團完成,這個首演版本被無數芭蕾愛家奉為至寶。 另外,《紅色娘子軍》舞美設計也非常大氣精彩,現在的布景保持了40年前的原汁原味。如“大刀舞”之中的大刀,是用竹片外包羊皮,再涂上水銀做成,這樣,舞刀時就會閃出一片寒光。為保證演出效果,每次演出前,道具組還要把每把大刀都擦拭得锃亮。娘子軍軍服也有奧妙,衣服腋下部分類似“蝙蝠衫”的巧妙設計,方便演員舞動,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出來。全劇共六場,背景有深沉的黑夜也有燦爛的藍天白云,對比鮮明,如詩如畫。所以,現場觀眾除了盡情欣賞演員輕盈舞步和精美舞臺外,也要豎起耳朵聆聽音樂,用心體會三者結合產生的立體美感。 總冠名、特邀主辦:四川高福記食品有限公司 演唱會總票房028-84456111 本報記者 陳蕙茹 攝影 朱大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