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柳 舞蹈編導――即舞蹈作品的創作者。無論是專業的舞蹈作品創作者,或是業余的舞蹈(即群眾舞蹈或謂社會舞蹈)作品創作者,其職責一致,均為舞蹈編導。 舞蹈的編與導常常是在一起的,這種編與導的方式與戲劇藝術有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主要是由舞蹈藝術自身的藝術特征所決定的。舞蹈是不說話的藝術,它所要反映的事物和所要表現的情感是通過人的身體動作――手舞足蹈來實現的。舞蹈創作不一定先用文字來描繪作品的人物形象或標明人物的潛臺詞,而是用身體動作直接進行創作,在通過舞蹈演員把舞蹈形象展現在舞臺上之前,舞蹈作品事實上是由舞蹈編導自己的身體來保存著的,只有通過舞蹈編導的口傳身教,舞蹈演員才能理解和掌握作品,從而將作品全面的展現出來。從這一意義上來說,舞蹈演員就成了舞蹈編導最終在舞臺上確定自己作品形象的重要手段。在一些民間舞的作品中,我們的舞蹈往往是先學一些民間舞的動作,然后在其韻律和姿態上稍加變化發展,而注意力則主要在動作的銜接和組合上。這里所做的工作也只是“編排”和“指導”。這就是舞蹈的“編”與“導”常常集于一身,也是舞蹈創作被稱為“編導”的重要原因。這一藝術現象也說明了舞蹈是一門形式感很強的藝術,同樣也是其綜合性的藝術特征所決定的。而戲劇的“編與“導”則一般是分開的。在戲劇創作中,劇本創作與舞臺創造通常是由文學家和戲劇家分擔著的。劇本創作者稱為“編劇”,舞臺形象的創造者稱為“導演”。由導演寫劇本而兼“編”與“導”于一身的情形在戲劇創作中雖然也有,但為數不多。 舞蹈的“編”與“導”雖然集于一身稱之為“編導”,但在群眾舞蹈的“編導”隊伍中,卻有些不同的現象。他們既有編舞者,也有“導”舞者。而且“導”倍多于“編”的現象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編”,則舞蹈作品的創作者,“導”,則是舞蹈排練者。也就是說在群眾舞蹈的編導隊伍中既有“編”與“導”集于一身的“編導”,也有只會“導”而不會“編”的“導演”者,后者只好稱之為“舞蹈導演”(即舞蹈排練者)。業余舞蹈編導是群眾舞蹈活動中的積極分子,他們對于舞蹈的興趣和愛好,要超過一般的舞蹈活動者。也就是說,他們是群眾舞蹈活動中更具有藝術成份的活動者。他們絕大多數是在“自學成材”的道路上成長起來的,創作的作品雖粗糙些,但也不泛很多上乘之作。如《山的語言》、《遠山的孩子》等作品,他們的創作雖然是非職業性的,但在他們的生活中將自己所經歷和感受到的東西,經藝術的手段得以充分的發揮,情感得到充分的渲泄,這就是他們自我實現的目的。“舞蹈導演”的情形就不一樣,他們只是舞蹈的排練者,他們的排練手段主要靠的是學習和移植,或是從錄像資料和影碟中“照葫蘆畫瓢”,非常實在地進行“現買現賣”。他們一般在編導上缺乏理性上的概念,固然“編”的困難倍多于“導”,這就自然形成了“導”倍多于“編”的現象存在。根據這些現象,概括起來,群眾舞蹈的編導人員按職業的性質和參加創作活動的情況,大體上可分為三個類別: 一是從事群眾文化工作的專職人員,他們自身就兼有創作任務。這些人員主要是群眾藝術館、文化館(站)的職業舞蹈干部。還有工人文化宮、青少年宮及幼兒園的職業舞蹈干部和職業的輔導教師等。他們雖然是職業的群眾舞蹈工作者,但不是職業的舞蹈創作者,只是他們工作職責中帶有創作任務而已。他們在組織、輔導基層的創作活動的同時,自身也創作出較高層次的藝術舞蹈作品,以供人們欣賞或參加群眾舞蹈系列的大型舞蹈會演、調演、比賽等,如《山的女人》、《搗衣歌》等作品。同時也有大批舞蹈專業院校畢業的學生,他一般都具有專業舞蹈編導知識,他們既能編,也能導;既能編出專業水準很高的作品,也能因人制宜的編出群眾性的作品。可以說,他們都是群眾舞蹈創作的領頭羊。 二是業余舞蹈活動中的骨干分子。他們是非職業性的群眾舞蹈活躍分子。他們經常參加群眾舞蹈活動,也經常在職業舞蹈老師的帶領和指導參與創作,有時也獨立創作。這些業余的群眾舞蹈編導人員在社會上有一定的數量,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是群眾舞蹈活動中名付其實的中堅力量。 三是社會各階層的廣大社會成員。他們酷愛舞蹈,并視舞蹈活動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自由自在,自覺自愿地投入到舞蹈藝術活動之中,以滿足自己審美需求的一種自我實現。在這一龐大的群體里,他們的節目來源,主要是靠他們當中某些稍有舞蹈基礎的骨干分子來充當舞蹈的排練者。一般來說,他們只會“導”而不會“編”。他們也不像前兩者的編導那樣自覺的和有目的的個體進行創作活動。但也不排除他們在排練過程中不自覺或無意識的融進了一些創作意識。這種“編”的意識常常是即興式的或是“看圖說話”式的,但突出的是自娛自樂的特性,自然也體現出他們對舞蹈編導的一種渴求,一種求知的欲望。在群眾舞蹈編導的行列中這是一群堅實的基礎力量。 長期以來,我們群眾舞蹈工作者在自己的工作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為群眾舞蹈活動中的骨干分子培養出了大批的編導人才,從而促進和推動了群眾舞蹈事業的大力發展。但應看到在整個群眾舞蹈活動中,舞蹈編導人員的需求量非常之大。既脫離不了中堅力量,更脫離不了基礎力量。不論是中堅力量或是基礎力量,都是推動和發展群眾舞蹈活動的生力軍。作為我們群眾舞蹈工作者來說,對他們有著責無旁貸的培訓和指導任務。使他們掌握群眾舞蹈的特性,使他們在編與導中充分考慮到形象上的可塑性、語匯上的多樣性、整體上的通俗性和接受上的廣泛性。盡量縮短“編”與“導”之間的差距。使“導”上升到既能“編”又能“導”的境界。這樣,我們才能逐步克服“導”倍多于“編”的現象,從而培養和造就眾多的群眾舞蹈編導人員,使群眾舞蹈事業更加繁榮興旺。 歷史的發展推動了文化的大力發展,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舞蹈作為一種既有觀賞性又有娛樂性活動,在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中新占有地位越來越重要,無論是專業的或是業余的編導們,對普及群眾舞蹈,提高舞蹈文化水準,都是非常重要的。 (編輯:一兮) |